湖东边住宅风水「滕州有哪些寺庙」
- 作者: 圣华
- 来源: 投稿
- 2022-12-10
滕州有哪些寺庙?
滕州自古便是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之美誉,悠久的历史也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迹。滕州市境内目前拥有众多古遗址、古墓葬,还有很多现存的古遗迹,让一起开启古庙觅踪之旅吧……
大康留天齐庙
大康留天齐庙,后称“奚公祠”。大殿三间,东西廊房各三间,庙地15亩。建于唐初,明、清均重修,庙碑六块,今存一块,字迹不辨。1934年建学堂时将东西屋拆除,今大殿尚存。庙门前有唐槐一棵,虽树干已空,仍长势旺盛。
大韩村观音庙
观音庙位于大韩村中间,大殿三间,供观音像。东西屋草房各三间,大门三间,庙地15亩。建于村西。庙碑六块,现存一块。每年正月初一有香火会一天。1950年活动终止。东西屋1960年拆掉,正殿尚存,1968年像毁。
北辛村关帝庙
北辛村关帝庙建于明初,前后大殿各三间,供关公、观音像。东西廊房12间,庙地12亩。庙碑6块,今存一块,为清乾隆年间重修。旧时每年正月初一有香火会一天,1951年庙址建学校。
前官庄三圣阁
三圣阁位于前官庄东头,建于清康熙年间,咸丰、光绪间均重修。大殿三间,东西屋各三间,大门一间,有庙地25亩。1966年毁像,改做生产队仓库。庙碑4块,现存一块为清咸丰间立石,其余三块被生产队打成牛槽石。
善庄观音庙
观音庙在善庄村内,建于明成化间,清咸丰间重修。大殿琉璃瓦建成,绚丽壮观。东西屋各三间,庙地18亩。原有庙碑7块。1952年建学校用房毁像。此庙1996年经村民重修,古碑六通复立。
大山口始祖庙
始祖庙座落在北官庄村东二龙山山脉(后称“罗汉山”)中间的向阳坡上,庙前有一条横穿东西的道路,当地民众呼其为“大山口”。据记载,该庙为元代所建,经历次重修,小有规模,有前殿后阁,东西廊房,原称始祖庙,阁楼上主奉伏羲女娲,因清代帝王倡导佛道合一,前殿供奉观音菩萨,东厢房为地母宫,西厢房为圣玄观,庙前排列有二十四孝图石刻碑。昔日,大山口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茂密,溪流淙淙,桃树、杏树、梨树满山遍野,像一座花果山,行人往还,莫不流连。此处堪称道教胜地,方圆几十里,朝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八日庙会更是盛况空前。
解放后一度破除迷信,清除了庙堂神像,将这里设为善庄小学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善庄、官庄两村又在这里办起集体副业。庙宇由于年久失修,渐至颓废。但一年一度的古庙会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2008年,大山口始祖庙被公布为滕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初,经有识之士倡议,发起了“保护名胜古迹,重修山口古庙”活动,通过民众捐资,将前殿后阁修葺一新,成为新的人文景点。
元代龙泉观
龙泉观位于薛国故城东北1里许,今官桥镇西王庄村南。
龙泉观始建年月无考,元代重修有证。“北有滕州龙泉寺,南有薛之龙泉观”,当时是一处比较驰名的道教圣地。据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载:“龙泉观在薛城东,创始无考。元时道人张志玉修葺复毁。大德间,李道古迁于薛城内东北隅,至元间重修,改名为‘天庆宫’”。
龙泉观旧址原有碑碣一通,碑文曰:“天庆宫记”,系元代翰林院进士任择善(大康留人,礼部尚书任居敬之子)撰并书,“*”期间此碑被毁,但碑额尚存,雕刻二龙盘头十分精湛,中间“重修龙泉观碑记”为任择善篆书。该碑额1993年被滕州市文化局调至滕国故城文公台碑林。
官桥*教堂
*堂坐落在官桥村中北首路东。1928年始建,1935年落成。礼拜堂15间,与后院西楼两间全系西式建筑。其余堂屋八间,南屋四间,西屋三间。大门向西冲大街,今尚存。官桥*堂属兖州总教区领导下辖十余处小堂口。坐堂神父(主持人)德国人满恩礼,1928年冬因病去北京西山普照寺修养,卒后葬于普照寺,终年83岁。满卒后,由外国人侯神父主持,次后由官桥人渠志廉主持。1967年活动中断。
一棵古树就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与一种文化的记录;一棵古树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古树作为历史的见证,阅尽了世间风云,经历了沧桑巨变,蕴*丰富的历史文化传说和典故。
1.滕州zui古老的树木:2800年树龄的国槐
位于滕州市西岗镇清泉寺内一颗古槐,树龄2800年,树高15.5米,胸围6米,平均冠幅13米。据明万历版、清道光版《滕县志》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曾“幸蕃,驻跸清凉台”(滕州在汉代称“蕃县”)。五代十国时后唐明宗年间,四方村民在清凉台上兴建佛寺,清凉台遂更名为清凉寺。直到晚清*时,清凉寺仍屡有修缮,现如今也已经不复存在了。清凉寺遗址上残存着的那棵古槐树心已空。据了解,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有小孩子放鞭炮时引燃老槐树树心,火烧了*才被村民扑灭,从此树成空心。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这棵古槐却还依然生长旺盛。
2.大康留古唐槐
官桥镇大康留村的唐槐位于官桥镇驻地东约1.5公里大康留村东北角,原有古庙称天齐庙,庙前有一株古槐,传为唐代所植,世称“唐槐”。树中空“虚怀若谷”,可容两*站立,五人对抱。树冠部分有枯死的枝条,现存南北两枝,犹如雄鹰展翅,气势壮观。遭三次火灾,劫后余生,老百姓当作神树顶礼膜拜,为槐树披红,树下烧香磕头,祈求平安。1992年,村人集资立碑作记,在古槐北面又重立了南宋礼部尚书任居敬、任择善祖茔碑二通,将古树落、古姓氏、古庙、古树合为一体,成为一景。
3.官路口村古槐
在柴胡店镇官路口村原关公庙门有两株古槐,树龄皆在1000年以上,一株树高9.7m,胸围292cm,平均冠幅10.9m,此树树干已中空。一株树高7m,胸围295cm,平均冠幅6.2m,树干向南倾斜。历史上滕州境内有一条南北大道贯通,秦始皇东巡、汉司马迁游历、康乾南巡都曾路经于此。柴胡店镇官路口村为古驿道路口,整天车马不断,官员来往频繁,两株古槐树立于路旁,备受官路口村人爱护。门两侧对联写到:“春秋阁前观古槐,官口千年今日欣。”足可说明古槐的久远。
4.福胜寺唐槐
柴胡店镇大庙村福胜寺旁有一古槐,据传为唐代所植。树龄1000余年,树高10.2m,胸围270cm,平均冠幅10.4m,长势衰退。树干中空劈裂,树基有树瘤,树盘、护栏。据大宋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所立庙碑载:唐代已建福胜寺,此地为大宋国徐州滕县如市乡匡王村。又据《姬氏族谱》载:“始祖于明洪武年间从*县迁此定居”,仍称王村。因而村东所建寺庙有王村大庙之称,后人俗称大庙至今。当地人对此树非常敬仰,题诗《唐槐献瑞》立于树旁。
5.滕文公台古国槐
滕文公台古国槐位于姜屯镇滕文公台前,树龄1300余年,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6. 葫芦套老村柿树
葫芦套村,位于柴胡店镇驻地以东6公里,地处山套,四面环山,因山峦状似葫芦,故取村名为葫芦套。葫芦套老村西北柿树,位于柴胡店葫芦套影视基地,树龄230年,树高9cm,胸围105cm,冠幅10.5m。虽经几百年风浊雨蚀,仍虬枝勃发,果实累累。
7. 梨树王
树龄达360余年,据碑文记载:“此树植于明崇祯年间,至今300余载,主干丈余,其围合抱,积年风沙藏于地下,支干有五,蟠曲行空,犹如玉龙汇聚斗胜,寿高而愈健,年老而不衰,春华秋实,年果万余,清时,列为贡品”。如今这棵梨树王树冠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依然枝叶茂盛,硕果累累,每年产梨达300公斤左右。其树龄之长,形态之美,产量之高,甚为罕见。所结果实个大、肉细,糖分高达17.9%,是刘村酥梨中的精品。“梨树王”年老而不衰,依然枝繁叶茂。
据当地百姓讲,此“梨树王”曾受到朱元璋“御封”。传说,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朱元璋路过梨园,走到一棵高大的梨树下,有个梨子突然从树上落到他的脚前。于是,他命人从树上采摘梨子品尝,顿觉满口生津、唇齿溢香。朱元璋赞道:“此真乃梨之王也!”说也奇怪,那树遂枝摇叶摆,好像在谢主隆恩。因此,这棵树就被称为“御封梨树王”。“梨树王”已成为刘村酥梨的象征,它见证了刘村梨园发展的历程,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海内外游客数不胜数。
zui近疯传的一个“大树理论”认为:一棵树苗要长成大树,需要五个必要条件: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追逐阳光。滕州拥有这么多的古树,说明滕州不但历史文明悠久,而且有大树成长的好气候、好环境,一棵树长到*0年,那得躲过多少的伤害,自然灾害、人为砍伐等等,如果不是代代相传的保护意识,它不可能看到今天的朗朗乾坤。
(鲁安济南忆旧系列之五十一)
文:鲁安
图:莲君
如果说, 位于古城北边的大明湖是一片硕大翠绿的荷叶的话, 那么, 济南数百清泉喷出的清澈甘甜的泉水就是洒在这片荷叶上的颗颗明珠.
大明湖前荷花盛开
虽然这些明珠有大有小, 却是凝大地之精华,聚世界之聪慧, 观人间之沧桑而形成的.
趵突泉的水珠, 是古城的生命之源, 也是泉城的灵魂. 无论从古城的地理, 地貌, 地质和人文传统上说, 济南的山, 泉, 湖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才有了这块风水宝地.
大明湖位于泉城北侧, 是由众多的南来的泉水汇集而成, 加上大明湖周围大大小小的低洼水面, 形成了这座历史古城的天然湿地.它是济南的湿度, 温度的调节器, 更是济南蓄水, 泄洪和提供丰富多姿各种菜蔬的供应基地.
大明湖的荷花, 莲蓬和白莲藕独具风味
自古以来, 得益于天时地利, 这一带就是人文荟萃, 书香翰墨, 人才辈出的地方, 从济南的老街古巷的地名就可以看出端倪.
譬如省府前街, 贡院墙根街, 二贤街, 学院街, 北察院街, 院门街等等, 比比皆是.
1947年大明湖地区街道略图
明初以后, 济南成为齐鲁大地的行政管理中心, 亦为县, 府, 省*衙署的*地. 这些衙署大多集中在目前的省政府(即珍珠泉)所在地周围, 拥有文庙, 以及各色书院, 私塾, 义学学堂等, 就连明清两代科举的考场, 贡院, 都设在贡院墙根街东侧. 正是千百年以来这些翰墨书香的熏陶, 使这里成为饱含诗书人士的集聚之地.
况且这些深宅大院都坐落在环境清幽的大明湖南岸.
书法大家邢德老先生就住在大明湖东湖南岸的后高祥后街.
说起高祥后街也有一个更名的小插曲.
过去的前高墙后街和后高墙后街
在济南古城墙齐川门不远, 靠近东顺城街西临, 有两条东西向的街巷, 分别称为前高墙后街和后高墙后街. 想来, 此街名称应来源于附近的济南内城墙. 从地图上看, 由这两条街巷往南看, 确实面对高高的城墙. 仅从位置上说, 高墙后之称合理, 并无不妥.
不过, 高墙一词, 在中国现代人的眼里, 却有着另外的含义.
在邢家家人的记忆里, 他们搬进去这条街巷之后不久, 延续了几百年的后高墙后的街牌, 就变更成为“后高祥后街”, 真的感恩邢德老人给家人带来的吉祥.
邢德老先生和陈若瑶伉俪新婚合影, 摄于1934年2月
邢德, 行有德, 言有信, 心有诚, 自然就有吉祥三宝.
星星月亮太阳.
在孩子们的眼里, 父母就是天上的太阳和月亮.
邢德老先生和孩子们合影, 照于1945年
邢德老先生一家住在后高祥后街十九号, 这个院落过去曾经是个大寺庙, 据邢老师的小女儿@行云流水回忆, “50年代后, 这栋建筑改建成了民居, 安装了宽大的玻璃门窗, 父亲很喜欢住在这里, 房子宽大,明亮北屋, 古朴雅致, 冬暖夏凉, 十分养人,加上住在院里的老街坊都识书达理, 相处和睦, 老朋友们每天都是其乐融融.”
邢德老先生是泉城之子.
生于清末的邢德老先生, 字骏青, 济南人, 幼入私塾, 十九岁便考入山东省盐运署任职员. 抗战胜利后, 在济南*局, 济南自来水公司任职. 邢老先生一生酷爱“两书”, 一是读书, 二是书法, 正是这两书, 陪伴了老先生的一生. 50年代之后, 邢德老师历任济南市书法协会副*, 山东省书法协会理事和济南历下区政协委员, 实现了他清清白白做人, 认认真真写字的人生夙愿.
邢德老先生书法作品
前高祥后街和后高祥后街(以下简称前高和后高)是两条不凡的街道, 这里的深宅大院, 不乏达官贵人, 商贾富豪, 和社会名流. 在@行云流水的记忆中, 后高上的大户就有邓家, 牛家, 刘家,毛家等. 清朝的盐运使就曾经住在这里. 据资料记载, 前高和后高还曾经住过道尹,和旧时历城县的县太爷.
现在很多人对道尹的官职不是十分清楚.
在中国近代史上, 道尹是*初期的官衔名称, *三年, 袁世凯 公布省, 道, 县*管理体制, 把一省分为若干道,全*九十三道, 改各省的观察使为道尹. 道尹的管理呈批手续归*政府, 直属省长管理. 道尹制度实行时间很短, 不过在济南大明湖南岸就有道尹旧居, 在南新街西巷, 还曾有德州道尹的深宅大院(参阅@鲁安济南的名片, 南新街忆旧系列)
邢德居住的大院就在东湖南岸, 距离道尹的深宅大院不远的地方.
在大明湖没有扩建之前, 邢德老先生一家居住在后高.高高的门楼, 青砖的院子, 两进的院落, 石头做基, 上为红砖的东西厢房位于两侧, 宽敞明亮的中间北屋把院子分为前后院两部分, 邢老爷子就住在后院的北屋里.
后院高高的院墙上, 还有一个小小的后门, 门外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杨树林, 穿过密密的杨树, 往北走几步, 就是水波荡漾的大明湖的东湖了.
邢家院落墙后,大明湖南岸是一*杨树林,是孩子们捉迷藏,玩游戏的好地方
真是人间仙境, 生活在这里, 人自然也就不凡.
邢德伉俪情深, 共有七名子女. 两男五女, 每每成才.
邢家七杰. 大哥邢旭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退休教师,二哥邢晨光(已故), 大姐邢晓光, 济南八中高级教师, 二姐邢时光, 佳宝集团退休, 三姐邢暐光, 历下区教委工作, 四姐邢昕, 滕州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老小邢昀, 济南刺绣总厂职工,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 每个人在各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 都会发光发热, 不同凡响.
邢家长子旭光, 在小妹(行云流水)还没有出生前, 就参加了志愿军远赴*, 一去多年. 儿行千里, 父母担忧. 据行云流水回忆, 大哥想家, 每次大哥寄来书信, 父母都拿出来给大家一起阅读, 父母也了解儿子的心情, 每隔一两年, 大家一起到老东门附近的‘一洞天’照全家照, 寄给大哥, 一家人的心, 总是凝在一起. 在父母的关怀和全家的支持下, 大哥多次立功受奖.
邢老先生, 一生爱书, 一是他孜孜不倦的读书, 二是他对书法艺术的不断追求. 尤其是退休后, 邢德老先生把自己的余生全部献给了书写毛笔字的事业, 几乎每天都有人前来拜访求教. 邢老先生都热心接待辅导, 从不嫌烦. 他常说, 写好毛笔字, 是中华文化传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写好字, 要有耐心, 有恒心, 有毅力. 多看, 多想, 多问, 才能提高.
邢德老先生书法作品选
在邢老先生的悉心指导下, 很多年轻一代书法爱好者成长起来, 有的学生成为书法协会的会员, 有的成为艺术院校的指导教师, 有的成为书法界的名人.
济南书画艺术家王宝昌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 宝昌先生自七岁开始, 就拜邢老先生为师. 从基本笔画, 结字开始, 几十年如一日, 砚田笔耕不辍, 终成大家.zui令人感动的是, 直到几十年后功成名就, 宝昌每次介绍自己的书法作品, 必谈恩师邢德的教诲, 这在目前的风气下, 尤其令人敬佩.
宝昌回忆恩师邢德老先生时表示, “从7岁开始, 我跟随恩师学习写毛笔字, 是邢老领我进入书画天地, 从师几十年, 和老师有深厚的感情, 邢老提携后进, 耐心指导, 邢老是恩师, 更像父亲, 谆谆教诲, 终生难忘. 记得三十多年前, 我的一幅书法作品参赛获奖, 恩师比自己获奖都高兴, 一九八七年我进入齐鲁书画研究院, 当时是院里年龄zui小的成员. 这都是恩师栽培的结果.“
邢德老先生得意*王宝昌20岁时获得全国奖的书法作品
当然. 邢德老先生的桃李天下, 不仅仅宝昌一位.
邢德老先生晚年致力于给孩子们传授如何写好毛笔字经验
邢德老先生晚年将全部心血用于培养孩子们写好毛笔字的义务教学
邢老先生晚年, 不顾自己的年事已高, 每个周末必到济南历下区文化馆, 义务为孩子们教授中国传统书法, 风雨无阻, 分文不取. 小朋友们见到这位可敬的长者, 都亲切的称他为“邢爷爷”, 邢爷爷看到孩子们书法作品得奖, 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高兴的像个孩子.
邢德老先生一生就是写书法, 读书, 80多岁时仍然卷不离手, 摄于1990年, 正觉寺街52号老宅
大明湖畔好好写字, 要写好, 字写得真好的邢德老先生, 便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楷模.
学为人师, 行为典范.
邢德老先生83岁照片, 缅怀一生写好字的邢德老先生
感恩邢德老先生.
邢德老先生就是那大明湖畔, 出淤泥而不染, 荷叶上的zui大的一颗明珠.
璀璨夺目.
2021-4-6清明初稿, 以此缅怀德艺双馨的邢德老先生
4-8再改. 感谢行云流水, 维轩, 宝昌以及各位热心读者
提供资料和照片.
感谢家人在防疫期间给予的支持鼓励,
感谢嘉者向上. 时于协和大学校园.
4-11 定稿, 深深感谢莲君插图以及编辑部各位的辛勤幕后工作. 时记.
马*三只眼#枣庄头条#
神话传说,和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不足为信。但是这些神话传说因为充满生趣,因而在历史上一代代传递,直到今天。
今天就讲一个与枣庄历史人物有关的神话传说,
枣庄滕州是鲁班的家乡,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姬姓,公氏,字依智 ,名班。因为当时是鲁国境内所以被称之为鲁班,被尊为中国建筑鼻祖和木匠鼻祖。#滕州头条#
鲁班和妹妹打赌*之间建造成了赵州桥,他夸下海口说“我造的桥坚固耐用,不管多重的都能过的了桥!”
没想到被正在修练的张果老听到以后为了试试真假,就约了太上老君,套上小毛驴,推着独轮车,装上四座大山,就来到桥跟前问鲁班能过去吗?鲁班说,再大的车都没问题更别说你这个小推车了,没想到车刚上桥就听见桥上“咔嚓”一声。鲁班一看:啊,不好!连忙跑到桥下用手一托,谁知用劲太大了,竟把桥身托成拱形。
他再走到桥头看时,只见两个神仙现了原貌:原来是张果老和太上老君,车上装的是四座大山。鲁班惭愧地自言自语:“我真是有眼不识仙,枉长了两只眼。”说罢,生气地抠出了左眼丢在桥头就走了。所以,后世木匠在平准调线的时候眯缝一只眼,用一只眼。
后来,道家的神明马*从赵州桥路过看见了那只眼睛,就拾起来,安在自己的额头上。而后人塑马*像,就给塑了三只眼。
现在一般说“马*头上长着三只眼。”形容这个人神通广大,手眼通天,一切尽在掌握。#这就是枣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