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盘点2020综艺节目关键词「综艺娱乐资讯类节目」

  • 作者: 河顺
  • 来源: 投稿
  • 2023-01-09


传媒内参导读:传媒内参梳理了国内近200个综艺名称,从中发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现象和规律性的特点,并总结出一套“好玩”的实践方*,期待与大家互动探讨。


来源:传媒内参—主编温静

文/风其然 小叔

近几年,文娱产业百花齐放,综艺行业更是炙手可热。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400多档综艺节目上线,2017年的卫视综艺约有105档,网综上线103档。

下一个爆款综艺在哪里?*的困局怎么破?慢综艺能火多久……不难发现,行业内的人,好像更关心那些宏观令人焦虑的话题,鲜少会聚焦如综艺节目起名这样微观有趣的层面。


为此,传媒内参梳理了国内近200个综艺名称,从中发现了一些颇为有趣的现象和规律性的特点,并总结出一套“好玩”的实践方*,期待与大家互动探讨。

套路一:与影视剧“撞名”


方*:同名综艺名称=节目内容+调性+影视剧热度

举一反三:近几年,综艺节目与影视剧“撞名”似乎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甚至有些观众只知道热播综艺的名称,殊不知之前早已有影视剧使用过此名称。当然,想必大多数综艺节目在使用“同款”名称之前,应该已与相关影视公司做好了协商,毕竟这里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与影视剧“撞名”的综艺节目,笔者认为主要是综艺制作方看中了“同款名称”的影视剧与自身节目的主题、基调、内容等的契合度较高,外加热播影视剧的话题度一般很高,顺便给“同名”的节目带一下热度和流量,自然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不仅如此,当下不少综艺节目已经开始了跟影视剧进行深度合作的衍生新方式,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联动模式。比如说,邀请“囧”系列背后的*刀导演徐峥,为其打造了个人标签和风格颇为鲜明的浙江卫视《食在囧途》,以及曾出现在江苏卫视2017*会上的电影《时空摆渡人》的同款综艺等。

套路二:数字可以加强记忆点


方*:节目名称=数字+核心词,比如说百万+主播,十二道+锋味,十三亿+分贝等。

举一反三:总的来说,带有数字元素的节目名称,好处在于给人一种直接的醒目感,不足之处可能在于给人一种“理性有余,感性不足”之感。

套路三:“我们+”貌似可以是一个万能公式


方*:节目名称=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的我们+。

举一反三:通过梳理“我们系”节目名称后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节目名称之所以会加“我们”关键词,可能是出于某种客观原因,不得不更换名称,如《我们来了》之于《偶像来了》,《我们战斗吧》之于《战斗吧男神》,《我们的选择》之于《女神的选择》。

另外,如**的《我们的侣行》则是区别于之前优酷平台使用过的节目名字《侣行》,由此看来,那些转换为“我们”的节目名称,好像都相对“安全”和“稳妥”一些,不得不说,这简直是一个颇为好用的万能公式,只是一旦使用多了,也难免给人一种油腻的味道。

套路四:偏爱di一人称的“我+”系综艺名称


方*:我或你+核心词

举一反三:我+系列综艺名称,从根本上来说,无疑是在解决三大哲学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

据了解,95%以上的电影剧本,一般都是以di一人称为主,有趣的是,“我系列”综艺节目名称,就是以“我”为主,采用的是di一人称的固定视角,这样的好处在于,它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和共鸣感。

套路五:厉害了“中国+”系列


方*:节目名称=中国+节目类型、节目内容、节目核心词。

举一反三:关于“中国+”系列综艺名称,基本上是以央视和一线卫视的居多,且多是一些热门综艺,如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线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以及网综爆款《中国有嘻哈》。

纵观这些“中国+”系列名称,整体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上档次”之感,自然备受平台方青睐,但如果从观众角度来说,可能会混淆不同节目名称和播出平台,因为从视觉上来看,它们有时候确实比较相像。

套路六:泛亲子类综艺的“爸妈体”


方*:节目名称=爸妈+一种“动态”表达。

举一反三:从《爸爸去哪儿》到《妈妈在这儿》,充分说明了亲子综艺在某个阶段俨然成为了某种刚需性的节目品类。

其实,带有爸妈体的节目名称,优点是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这是一档亲子类综艺。但问题在于,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的亲子类综艺,使得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除非做到头部综艺的程度,否则无论其节目内容还是名称,观众对其整体的记忆点无疑会弱化不少。

套路七:备受欢迎的“吧”系列


方*:倒装句式综艺名称=动词前置+吧+主语。

举一反三:复盘这些“吧”系列综艺名称,不难发现,其中的“吧”类似于一种介于感叹词和虚词之间的词性,并且显现出一种动态变化之感。另外,由于更偏口语化,所以整体给观众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视觉效果。

套路八:聚焦“高频”关键词


方*:节目名称=流行词+节目类型。

举一反三:显而易见,偶像、挑战、跨界、这就是、zui强等等,属于大众较为关注的流行热词,所以在综艺名称中也成为高频的核心词,究其原因,或许是迎合观众的兴趣点,便于形成节目的品牌辨识度,如“这就是”、“跨界”等。

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是借鉴同类节目名称的可能,毕竟一提到户外体验类综艺,大多都是“挑战系”节目名称,甚至一度让人记混节目名称。

套路九:垂直综艺的职业化节目名称


方*:节目名称=职业+状态;修饰语+职业。

举一反三:相较于广泛意义上的大众综艺,这些带有“职业化”的垂直综艺内容,稍显小众,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此类节目撞名的风险性,当然也使得观众可以清晰地知道这档节目大概的主题和内容定位。

套路十:萌娃+萌宠的双萌系


方*:节目名称=萌娃或萌宠+可爱风。

举一反三:萌娃、萌宠属于标准的粉红系综艺范畴,当节目名称中有这两类元素,势必会吸引该类节目的核心受众用户,尤其是“双萌”元素同时具备的时候,可爱风的效果自然会凸显或加强。

……

套路100:慢综艺的“空间系”


方*:节目名称=修饰语+房地产。

举一反三:虽然行业内戏称去年扎堆的“慢综艺”像极了一场房地产追逐赛,但如果仔细考虑一下,或许与这类综艺本身有关,一言以蔽之,其实它是一种接近于“休闲场景”的综艺。

那么,自然是要在“空间”上做足功夫,所以选择了海外的餐厅,仙境似的客栈,远离尘世的旅社,以及大隐隐于市的院子等,至少从外在形式上要给观众一种“看似逼真”的“慢生活”既视感。

总之,通过复盘近200档综艺节目名称后,笔者觉得行业内好玩有趣的事情很多,与其每天焦虑感不断,不如换一种态度看待行业和生活,或许有额外收获也不一定。


   #秦霄贤被妈妈说怕媳妇#秦霄贤在某综艺展示了折耳神功,这项特技还取名叫折耳根,老秦还自曝被妈妈说耳根zui软怕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