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不能做的十件事「84岁去世的名人」
- 作者: 曼苇
- 来源: 投稿
- 2023-01-09
84岁去世的名人?
曾仕强,于2018年11月11日去逝,享年84岁。曾仕强先生精通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他一生著作颇丰,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等。他言传身教孜孜不倦的为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风俗。
清明将至,今天我们来说说祭祀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特别重视祭祖扫墓,这背后有什么深意?
1.祭祀是恻隐之心的升华
大家想想,远古的时代,部族中的人死了怎么办?
很简单,随便丢到郊外。动物都是这样,人也不例外。所以那时候人死之后,都被直接丢到郊外。
当初的确是这样,有些民族更残忍,人老了就把他推到郊外自生自灭,根本不会等到他死亡。把家里的老人推出去,冰天雪地,不是被冻死,就是被动物拖走吃掉,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后来觉得这样做不对,不忍心。毕竟老人也是人,不是动物。所以就等他死了以后再把他丢到郊外去。
丢出去以后,可能有一天你又经过那个地方,一看:哎呀,那不是我的亲人吗?怎么被野狼啃成那个样子?上面还有苍蝇飞,咀虫爬。
你心里很难过,不忍心这样看下去。所以,你赶快回家带上工具,选一处比较好的地方,挖个坑把他埋起来。这就形成了殡葬。
殡葬慢慢地演化出一套仪式,然后就开始建坟墓,就开始看风水,就开始算故人的忌日,来祭拜他。这就是祭祀。
人是有恻隐之心的,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死后,还要遭受那么不堪的待遇。所以,亲人往生的时候,要把他埋起来,否则你的心就不安。
孔子只问人家,你的心安不安,没有说你应不应该这样做。这个应该不应该跟心安不安还差一阶。
对于别人的事,你要问问应该不应该;对自己家的事情,你应该问问自己心安不安。
我们把亲人安葬以后,就要定期扫墓祭祀,而且后来还专门设立了节日——清明节。
之所以叫清明节,至少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只有死了以后,才可能清明。只要你活着,就不可能清明。
二是,你要去祭祀去尽孝道,才能心安,才能获得清明。
2.人会死,是上天无比的恩德
古今中外,人人都想永生,都不想短短几十年就死去,但是*的永生真的没办法做到。
汉武帝、秦始皇,用他们zui大的威势,想尽办法使自己永生,但谁做到了?还不是随着时间化作了一具具冢中枯骨。
到今天为止,科学再怎么发达,人不可能不死,这是事实,可是我们很不情愿去面对。
为什么他就不能活一百岁?不能活一千岁?所以我们*对着他们*,大喊着:千岁千岁千千岁,万岁万岁万万岁。可是喊了半天他还是死了。
永生是不可能的,谁都非死不可。
老实讲,人会死,是上天对人类无比的恩德。
为什么?因为你这个臭皮囊已经用了七八十年,竟然还好好的,身体硬朗着,这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再硬朗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皮肤也会变得松弛,骨质也会变得疏松。
老天让你及时复归尘土,不再受无情岁月的折磨,这不是对你的爱护吗?
一个人死了,如果没有子孙祭祀他,他就真的死了;如果子孙每年清明、春节的时候还记得他,祭祀他,那他就活着。
他活在哪里?就活在他家子孙的心中。
人要永生,只有活在子孙的心中,别无他图。
这也正是我们孝道的传承,因为只有祖先活在你的心中,你才可能活在你的子子孙孙的心中。
3.重视祭祀,才能得到祖先的福报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祭祖扫墓,真正的用意在于教导子孙于父母亡故后,时常纪念,向后代宣扬美德,使祖先永远存在于后代子孙的心中。
由慎终追远延续到孝悌修养,实在善莫大焉。
相比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我们中华民族始终有一条特殊的导引线,这条导引线是外国人没有的。
孔子讲得很清楚:我们跟祖先纯粹是一种感应,没有其他的来往。我们很多不方便跟别人讲的地方,可以跟祖先交流。
di一个,我们相信祖先zui爱护我们,可以给我们诸多启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方便去问别人的,但可以问祖先。
你点香跟祖先对话,其实是自我对谈,是自己告诉自己。
所谓感应,也就是自问自答。这样做能化解很多问题。
其一他跟你保密,其二他不会害你,其三你会很放心地把真心话说出来。
一个人只要把真心话说出来,就得到答案了,就知道该如何做出选择了。
第二个,我们祭拜祖先,就会得到祖先给我们的福报。
我们怀念祖先,将他们的嘉言懿行,向子孙讲述、宣扬,教导子孙学习、仿效,并且要做得更好。
这样,祖先永远活在你的心中,你也才有可能永远活在你的子子孙孙的心中,而且还会一代一代将祖先优良的家风传承下去。
历史上历经百代而不衰败的家族,大多得益于祖先良好修养的福报以及遗留并持续传承的家风。
清明将至,让我们从祭祖扫墓开始,传承孝悌修养,让良好的家道世代传承。
人生有四大难每个人迟早都会遇到!躲不掉,逃不了!
曾仕强教授一生研究《易经》,参悟天道,他的恩师是刘培中,这是一个传奇人物,当年明朝天师刘伯温去世,留下一句话:五世以后,刘家必出高人。
五世就是五百年,恰恰是刘培中出生的日子,此人果然非同凡响,有很多神秘事件在他身上,后来出山收徒,zui有名的就是曾仕强教授。
回到zui开始的话题:曾仕强教授在《易经真的很容易》书中说的人生四大难,di一难就是“始生之难”,也就是任何事开始的时候,往往是zui难的。
这一难对应的是:屯卦,下卦是雷,就是震动的意思,上卦是坎是水,坎是危险,所以一动,就充满了危险,可是不动就生不出来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动,又要能够面对危险而顺利地生产。
所以如何应对呢?就是要选好立足点,打好地基,千万不要妄动,但更别不动。
第二难就是“处境之难”,对应的是:坎卦,是《易经》64卦的第29卦。卦象是两个坎相叠,两个阳爻都正处在阴爻之中,犹如人掉入水中,有灭顶的危险。
坎卦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卦名,叫做“习坎”。就是告诉我们,要提前练习跟险难相处,要对平常可能会遇到的危险非常熟悉,熟悉到精通的地步。
第三难就是“过程之难”,对应的是蹇卦,是《易经》64卦的第39卦。水山蹇卦,讲的是当前做事过程中的困难,蹇,难也。难走的路才叫蹇。
*此卦,主要靠的是毅力,以及方法和智慧,这其中要求大家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想如何解决,而是想如何让自己静下来,足够的定力才能产生足够的智慧,否则越忙越乱。
第四难就是“守正之难”,对应的是困卦,是《易经》64卦的第47卦。这一卦接近于儒家的“四十不惑”,就是当你功成名就以后,如何做到守正,守住底线和良知,这是你再上一层楼的方法,不然你只能作茧自缚,引火烧身。
很多人都说《易经》难懂,但《易经》的智慧又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所以曾仕强教授倾一生心血,写就了这本《易经真的很容易》,畅销海内外。
焦虑不安迷茫的时候,听听曾老说的话能悟出很多道理,特别是面对东西方文化思想碰撞纠缠,该如何选择时,听曾老说的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易经真的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