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玄空坐山立向「墓地子午穴是什么穴」
- 作者: 念荣
- 来源: 投稿
- 2023-01-10
墓地子午穴是什么穴?
祖坟子午穴:祖坟的朝向为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的墓地。子午: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
【三机说玄空】之坐山立向
说到坐山立向没有风水基础的人肯定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说到坐北朝南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其实坐山立向与坐南朝北异曲同功。所谓的坐山就是指阴宅或阳宅的背部所在,立向就是指朝向哪方。一般来说的坐北朝南,在坐山立向上其实就是指子山午向、癸山丁向、壬山丙向。北为坎宫,南为离宫,一宫辖三山。所以坐北,就是北坎宫含的三个山向,这三个山向也称为“元龙”即,壬山属阳地元龙,子山属阴天元龙,癸山属阴人元龙。关于元龙在以后再行阐述。
选择坐向的目就直接的就是根据地理形势将房屋建的符合阴阳平衡合乎天地气场。这里需要一些设备,无论是传承下来的,还是新近改进加强的,统称为罗盘,通过罗盘进行山向测定,同时进行分金等*作。这里还会设及到一些名词,比如,空向、空亡,空亡又分大空亡、小空亡。无论是空向还是空亡都不是吉的格局,是需要回避的。立向时一般有如下一些规则。一、首选正向尽量不用兼向,所谓正向简单理解就是中正,天心红线压在字上,这是zui直观的。二、立向时还需要考虑当旺运星,现在20一运,一所房子或墓穴至少也要二三十年,因此在选择时要参考当旺运星。三、立向时尽量选择外部环境与盘理格局相匹配的。
关于分金简单说一说,有人说兼向时分金就很重要了,其实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联关系的,但是通过了解分金会更容易明白兼向与正向的区分。还以前面说的坐北朝南为例,子山午向,子山共15度,按五阳干分为五份,由右起向左分别是: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每份三度。这就是五份分金,然后以戊子取中,向右一点五度合丙子三度共计四点五度,向左一点五度合庚子三度共计四点五度,加在一起总共九度。如果天心十线压在这九度之内,丙子、戊子、庚子这三份分金内,即为子山正向。若天心十线压到分金甲子与壬子的三度则为兼向。
兼向时需要用到分金,按照360度的设计,每山15度共计24山,每山再分为五份,共计分金120份。这里谨记一点,兼向时只选丙庚丁辛四格,甲乙戊己壬癸六格不用。然后根据运星的旺衰及与干支五行纳音的生克关系,进行泄补就避。所谓的泄补就避就是,过旺则泄,过弱则补,克则回避,生则就取。
坐山立向,都讲究一个到山到向,即当运星飞到坐山,当运星飞到向上。山主丁,向主财,这样即得旺丁旺向格局。有这样的盘理格局后,再看外部不境,到山的坐山是否后面有山,到向的向上是否有水,如果符合一般情况下这就是符合旺丁财的吉祥格局了。
经过历代风水师的研究,zui终确定了四十八个格局为旺山旺向局,但有一点要说明,并不是说除了这四十八个格局其它的都不可以用,这个一定要理解。这四十八局只是在二与八、四与六、三与七、五运发生时的旺山旺向,一与九运无法排出到山到向的局。具体四十八局如下图表所示。
另一点说明,在过去,旺山需要配合秀美山峰,旺向需要配合清秀水系,但这样的环境在大城市中很难找到,由此退而求其的当以更高的楼宇或建筑为山,以大道为水,相比之下当然是实山实水更具气场加持力。
潼关县税村旁有座高大的古墓,一直以来没断过盗贼光顾这里。2005年的一天,村民从古墓旁边经过时,又发现了新的盗洞。文管人员闻讯赶到现场,经初步勘察后,发现这是隋唐时代的大墓。
这座古墓的规模非常宏大,它坐北朝南,全长63.8 米,墓室底深达16.6 米。从地面下到墓室内相当于从楼房的6 楼到1 楼。据村人传说,这是位太子墓。那么,下面会埋着哪位太子呢?
在数月的封土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从封土中见到了不同时代的盗洞,如果有盗洞打通了墓室,里面的文物还能剩下多少?这些不断出现的盗洞,让人们不禁担忧起来。
随着封土的去除,这座古墓逐步露出了它的真容。隋唐时期的大型墓葬,一般以天井和过洞的数量来表明墓主生前的地位,天井就是阴宅的院落,它们之间以过洞连接,而过洞则象征着过厅。
这座墓葬共用砖石砌出了六个天井、七个过洞,墓葬等级远远超出了唐代亲王五个天井的级别,墓主人的身份愈发引起考古人员的极大兴趣。
墓道在大墓的南端,这是一条长长的斜坡墓道,墓道长21 米,宽2.3米。墓道两壁绘有精美的壁画。其中的一幅《出行仪仗图》,反映了墓主生前出行的豪华场面,前有兵丁引路,后有众人相护,一众文武簇拥着豪华的车辇。
人们逐次清理过甬道、天井和过洞,一直清理到墓室的石门之前,却一直没能找到记载着墓主人身份的墓志,难道墓志也被人盗了出去?
墓室前有一道厚重的石门,打开石门并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但这个过程却让人十分煎熬。
跨过石门,进入神秘的墓室内发现,这座墓葬的内室是少见的圆形,面积约有20平方米。四壁和顶部早先均有壁画,因为年代久远,大部分壁画早已脱落,仅存少量的残余。
墓中的石棺也被盗墓者解体,石料堆积在墓室北部正中间,这里应该是当时放置石棺的地方,在石棺周围散落着零星的残骨。
经过简单的测算,石棺高约1.4米,长2.9米,总重量超过了三吨。石棺内外壁打磨得十分光滑,上面雕刻着精美图画。
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千年之前,从开采石料、打磨雕刻,到成品石棺的运输、安放,耗费的人力也超过了建造墓葬本身。
石棺中的随葬品也被洗劫一空,在棺椁中没有留下墓主的任何身份信息,这究竟是什么人才能享用如此高规格的墓葬石棺?
大墓内被盗扰zui轻的部位是前面的墓道,在第六和第七过洞两侧,考古人员发现了四个壁龛,在壁龛里还有两百多件彩绘陶俑,这些陶俑带有明显的隋代风格,考古人员据此判断,这是隋代某位亲王的墓。
隋代虽然只存在了38年,但能用这种等级墓葬的亲王有很多,这会是哪位*的墓葬呢?
在墓道两侧,还有两幅壁画《列戟图》。每幅壁画上都绘有一个兵器架,上面插着9 杆戟,戟颈装饰着*纹彩幡,列戟架左右各有两人执弓或按仪刀侍卫。每个兵器架上有9杆戟,左右两架共有18 杆戟,这是一个有着特殊内涵的数字。
因为从南北朝时期,直到后来的唐代,一直有“*各门,施十八戟”的规定,*是太子的居所,18杆列戟由太子专享。这一发现振奋人心,说明大墓主人是一位隋代的太子。
隋代立国37 年,未登基的太子只有两位,即隋文帝的长子*和隋炀帝的长子杨昭。
杨昭死后葬于“庄陵”,因此他首先被排除在外。*死于仁寿四年(公元604 年),享年在50 岁上下,与墓室内人骨的年龄也基本相符。由此专家们断定,这座古墓就是*的埋骨之处。
历史上,*本是隋文帝的长子,其人懦弱*,生活上奢糜无度,这与简朴的隋文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一次庆典中,*穿着隆重的礼服,在*内接受百官的朝贺,这引起了杨坚的不满,认为*迫不及待地想取而代之。
其后,杨广趁热打铁,多次与杨素一起打小报告,zui终导致*的太子之位被废。
据唐史记载,隋炀帝杨广毫不顾念亲情,杀害了父亲杨坚以及兄长*,并且陆续杀掉了*的儿子。
而从*墓的情况来看,他仍旧依照太子的级别埋葬。可见,*虽然被废,在他死后,杨广依然对他保持了尊重,并未完全丧失骨肉亲情。
这也引起了人们对历史记载的怀疑,*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杨广所杀?此墓的发掘,非但没能解开*的死因,却让事情变得更加扑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