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的传说(重阳节的由来与传说,你了解多少?)

  • 作者: 祥志
  • 来源: 投稿
  • 2023-06-25

摘要: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重阳节的历史背景、习俗、诗词与传说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此节日的由来和传说。

一、历史背景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历史上,九月初九被视为“阳气之数”,也被称为“重阳”或“重九”。早在汉朝,重九节就被设立了,但直到唐朝时才正式成为一个节日。

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在他的《九日登高诗》中写到:“自古重阳节,到今多少愁,暂时无所乐,唯有登高游。”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成为了一个以登高赏菊为主要习俗的节日。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由于一些历史和*原因,重阳节逐渐被淡化和遗忘。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重阳节又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文化节日,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二、习俗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是登高赏菊。九月初九正值秋天,气温适宜,天高云淡,是欣赏秋色的好时节。人们会到郊外或山上进行登高,同时欣赏秋季的美景,这已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此外,人们还会在此节日为长辈长者祝寿,询咨长寿之方。如在江苏、浙江地区,人们常常喝菊花酒以庆祝此节。

同时,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是一种蜜饯,形状呈方形,表面有金huangse的蜜色,非常的美味可口。据传,这种糕点其实是源于古人驱瘟祈福之习俗。

此外,九月初九还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日。人们会去扫墓祭祖,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三、诗词

重阳节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们笔下不可忽略的一个主题。从唐诗宋词,到现代散文,都有不少与重阳节有关的作品。

唐朝时期,重阳节的诗词数量非常丰富。较著名的有王之涣的《登高》、白居易的《九日登高》等。宋代以后,重阳节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九月初九成为了诗人们写作的一个灵感源泉。

现代作家余光中在其诗集《登高》中,借由重阳节对于岁月流逝的思考,写下了不朽的名篇《七律·登高》:“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父母在天边。日日风风火火过,岁岁晨晨暮暮然。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落人亡两不闻。”

四、传说

关于重阳节的传说和故事也很多。其中zui为著名的一则是《荡秋千》的故事。

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美丽清秀的姑娘叫做王祥仙,她生活在洛阳的东门附近。一年的九月初九,王祥仙独自到山中登高游玩。不料,突然之间天色变得阴暗,她便在一个山洞里避雨。为了打发时间,她在树上边唱边摆动秋千。她将头发编成盘子,画着胭脂,青衣绿裙,花环头冠,甚是好看。

此时,一只麻雀飞来停在秋千上,王祥仙笑着和它嬉耍。忽然,一阵风吹来,秋千变得更高。王祥仙高声唱着:“秋天不留人,冬天不拖泥。”忽然,她发现山下的河水漫过了堤岸,九村十几户人家全部被淹。王祥仙连忙找到村庄,召集村民救援。到了村庄,她用秋千勾起渔家竹筏,顺流搭救了村民,九村之民皆安然无恙。从此,重阳节成为了女儿节,姑娘们登高秋千,祈求福寿,盼保平安。

五、总结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zui具有秋天特色的一个。此举国的节日源远流长,渊源荡漾,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历史背景到习俗、诗词,再到传说,本文从多个侧面对重阳节的由来和传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在当今社会,人们仍然在秋日里领略着重阳的美好。相信这个传统节日将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