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祠堂掠影珠海黄氏宗祠「珠海黄氏宗祠」

  • 作者: 咏源
  • 来源: 投稿
  • 2023-01-18

荔山村,在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西南13公里处,属五山镇(今乾务镇),居民4508人,于明朝洪武年间立村,宋时,村前村后遍植荔枝,故称荔枝山,后简称荔山。黄氏族谱记载,“植自初祖,乃兹犹茂,荔枝山黄家也”。荔山村主要姓“黄”占95%,聚落在大髻山南麓西侧,建筑物坐北向南,呈块状。


荔枝在珠海不是什么贵重之物,让荔山村扬名的中黄錀这个人。在荔山村村口的黄氏大宗祠里,一幅对联记载了当时香山县的一件“大事”:身生荔岭,名重燕京,香邑文人首选;试捷南宫,勋铭西粤,黄都科甲先声。说的正是黄錀在科举考试中为香山县实现零的突破,是自宋朝设县以来di一个进士,官至明朝广西的按察使司副使。。


因家贫及其貌不扬常常受到奚落。一次出门,因家境贫寒穿的是用草杆编制的草鞋,遭到了同行人的白眼。面对讥讽,他坦然吟诗回敬:

金足纳履非草鞋,玄德藉此建帝业,

三文宝钱虽不值,脚踏青云不踏泥!


荔山村以黄錀成功例子作为教材向后代灌输勤奋读书的理念。

在古代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读书是贫寒子弟改变命运的快通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只是无数底层读书人的梦想,也是传统社会阶层流动的现实写照。但可悲的是,“读书无用论”在当下中国社会严重“回潮”, 寒门出贵子越来越难!中国教育*的失败,乱搞大学扩招,把教育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让大学成为赚钱的工具,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品位严重下降,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在“就业难”的现实困境下,通过读书、升学直接提升身份、地位、财富的效应正在减弱。


再说黄錀吧,黄氏后裔为纪念黄錀公,兴建祠堂时有意按照錀公按察使司衙门之迹兴建而成。保存完好的黄氏大宗祠群,始建于明代中叶的黄氏大宗祠祠堂群,分别为三进三间,前低后高,呈“懒猫伸腰状”。 听村里的老者们介绍,居中的是黄氏大宗祠,居左的是黄氏名贤祠及其附祠(祭祀黄姓历代贤人),居右的是月轩黄公祠(晚清广西巡抚黄槐森家祠),整体是三间两院的格局。



经测,祠坐向为壬兼亥,水出巽已,坤申水长生上堂,天井乙口放水。


“镇守”祠堂门前有6只石狮,目睹百年以来的风云变化和世态炎凉,神态威严, 其中一对直头狮子,在珠海非常罕见。传统中,门前的石狮应该是侧头相互回望状,而这两只石狮却昂首挺胸直视前方。按照清朝礼制设立直头石狮子有严格的规定,非二品以上官员的家祠不能设立直头石狮子,二品以下的官员经过时要下马下轿。据说,珠海市现存的只有三对,其它两对分别位于**唐绍仪的唐家共乐园和香洲区拱北徐润家祠前。


在祠堂边上的小道上,整齐地排列着两列石碑,从明朝到清代,一共17块。它们默默诉说着荔山村黄氏宗祠人才辈出的辉煌。黄錀之后清朝同治元年,该村又出了一名进士黄槐森,官至广西巡抚。槐森显赫*后,为“振兴乡风,光宗耀祖”,决定重建祖祠,于公元1875年动工。重建后的祠堂为三座,成一字儿排开,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园林式的建筑,建筑技术非常精湛。


远观重建后的祠堂,庄严雄伟,如虎踞龙盘;近看,巍峨恢宏,如巨峰雄峙。目光所及,皆高墙巨柱,挑檐画壁,庄严肃穆。大殿里的木柱气宇轩昂,镀金的龙凤楠木雕刻手工细致精美; 每一道石门顶端的石浮雕,雕刻的飞禽走兽与人物栩栩如生;柱与梁的衔接榫口准确严密,据说难以嵌进一根头发丝,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天衣无缝”。


古村遗留的珍贵文物中还有一件慈禧太后亲笔手书的“寿”字牌匾,由樟木制成,存放在月轩黄公祠里。相传是晚清慈禧皇太后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赏赐当时任广西布政使的黄槐森,分别悬挂于黄氏大宗祠和月轩黄公祠内,*中被摘下曾被弃用为床板。还有另外一面,被斗门博物馆保存。


从黄氏大宗祠出来,沿着左边的小路往前100米,是一个仅存三分之一的石牌坊,赐字“百岁京堂”。这是清帝为享年103岁的咸丰年国子监黄增庆所敕建。


牌坊正面对联为:

“崖海行千波,光涵荔岭;熙朝隆百代,秋晋槐堂。”

牌坊背面对联为:

“大德享大年,恩承玉陛;寿身兼寿世,艺讲琼林。”


荔山村现在的长寿老人比比皆是,而且女性长寿比例更高。我们在宗祠见到几位老太婆,一问她们的高龄,个个都在80岁以上,其中一位老人临近九十高龄啦!

为何这个古村的长寿老人多?



我们从风水角度分析,在原野中矗立的大髻山,平中有凸,显得分外优雅,登上海拔约300米的山顶, 山下翠绿尽收眼底,荔山村的后龙山为大髻山南麓西侧,坤申山峰高且有长生水过堂。坤在八卦中为老女卦,主应女人长寿。


路过荔山村,人烟稀少,年轻人向往都市繁华生活,多搬出外面住,剩下老人和小孩居多。有的古宅经不起风雨侵蚀,已倒塌,呈现一派破败景象,这是风水轮流转,可谓“ 繁华落尽见真淳, 朝花夕拾梦犹在!”

   西河流辉,忠孝传家~东山“三宗林”大房港西《追远堂》世系衍派
港西村地处东山岛北侧,乃通往内陆一大要口。史上传称“金港西”,名扬海内外。这里的山川锦秀,自然环境优雅,群山交织耸立绿翠,依山临海之盆地。原有东侧海港,接连村前延伸至下湖湖内、西港仔、坑内前,港湾长达数里,水上交通方便,乃民间船只来往停靠之重要港口,港边设*头,西岸上还设有货栈,商贾繁集,成为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各地商贾常集居于此,成为杂姓的居民点,所以,先祖顾名思义取名为“港西”。由于历史时代变革,清末、共和国时代三次群策群力围港造田千余亩,如今成为“山海田、果渔仓”黄金之宝地。
“三宗林”始祖成桂公(诏安六世)之长子港西始祖懋盛公名大兴(诏安七世),生于明洪武乙亥年。大兴公精通天文地理,胸有大志,慧眼识富饶山川宝地,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夫妇择居此地,发奋图强,以美其名大兴之美其地也。为开基港西之始祖,时因子孙繁衍较快,异姓(马,李,杨等)人家逐渐迁徙他乡,林姓裔孙于明孝宗弘治年间,创建“林氏宗祠”堂号“追远堂”。祠堂联文:“追祖念宗涂岭苍龙下丕朝稷继披公克振家声至此勿忘久远:远思近想西山毓秀万君发祥七世祖五株分树于今尚切慎追”。衍传至今20多世。裔孙衍居港西、霞湖、前马*、后马*、前坑、金石等村。清初、*时代,就有一批批裔孙移居*的澎湖、台北、台南、高雄等地经商定居,例如高雄的盐埕埔乃港西村林氏乡亲集居地方,号称“港西街”开张布行、商店、船头行等,沟通了两岸通商、通航和人员物资交往。林水勇乡亲就是其中一个几代人经营“船头行”之老板。还有移居新加坡裔孙林振钦,于1947年成立“五房家族互助会”。林氏裔孙多才多艺尽忠尽孝世胄多缨建树崇功,承前启后,世代相传,堪称茂宗盛族矣!从开基、立祠、建村已有五百多年之历史。全村现有520户2350余口。港西二世祖(诏安八世)长子:孟仁;次子:仲义;三子:季礼;四子:叔智;五子:幼信。俗称五株分树,衍内拓外,昌宗盛族。大房孟仁公,生于公元 1568 年,配偶黄氏,衍居港西,立宗祠“存著堂”,裔孙迁居*有树木、亚涂等。二房仲义公,生于公元1571年,配偶许氏,迁居霞湖村,立宗祠“思敬堂”,裔孙迁居*有大坤、权宝等,西埔仙子、保得等。三房公季礼,生于公元1574年配偶孙氏,衍居港西,立宗祠“透追堂”。明末苗裔开居前坑村。裔孙迁居*有曰金、校文等。四房叔智公,生于公元1577年,配偶刘氏,迁居前马*村,立宗祠“世德堂”为前马*村之始祖。五房公幼信,生于公元1579年,配偶陈氏,迁居后马*村,立宗祠“光裕堂”,为后马村之始祖。港西追远堂祖祠
港西追远堂三面环水(龙舟池斗门径,面前田沟,后坑沟),后壁山临东海,渐山过脉左行牛犊山分支龙落脉,追远堂前右山形如将军坐帐,追远堂右后山如将军帐前明珠,是为东海呈瑞,龙女献珠,前山逼压故追远堂不开正门,是一独特之处,左右开两偏门形成亥卯未地支三合局。
来龙原收水入库于戌方,入首龙为丙龙。坐向卯山酉向兼乙辛,坐辛卯向辛酉,周天93度,氐十二度吉度分金。右偏门:午山子向兼丁癸,星四度吉度分金,纳戍峰为财峰,乾峰为生旺峰,亥峰为比旺峰犯龙上八煞,子峰为比旺峰,癸峰为泄峰,艮峰生旺,卯峰生旺为贵人峰,右水倒左入戌库。左偏门子山午向,纳峰纳水补齐二、四运但申峰劫煞,略为不足。天井出水:乾位出廉贞水
先人贤智,择得吉地:东海之隅,瑞气呈祥育宝珠将军帐前,双龙戏珠一龙得阴龙入首,阴山阴向纯不杂偏门之择,五山收水育五房阳火之局,外堂乙水入戌库回龙顾祖,追远子孙存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