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为何看重晋城「郭台铭给晋城捐款」
- 作者: 阳荣
- 来源: 投稿
- 2023-01-19
1987年11月2日,海峡那边终于*拉开了一扇小门:允许*居民赴*探亲。
郭台铭选择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偕夫人林淑茹跨过魂牵的长江黄河,登上梦绕的太行山,踏进地图上那被手指磨了又磨的圆点一一晋城。
也许这个季节,漫天瑞雪是zui好的欢迎式。
家乡的雪使郭台铭感到分外的温馨与亲切。
好大的雪呀,竟如秋雨绵绵。
在彼岸,他已是**界的一颗新星,事业蒸蒸日上;而在内地,由于海峡两岸长久的隔绝,这位年仅37岁的实业家尚默默无闻。
因而无须下榻xx大酒店之类,就在大伯暂住的一间平房里,围着火炉中英国女王钟情的"兰花",与di一次见面的大伯一家,从从容容地拉扯了三天家常。
也许没有料到,也许已经料到:拥有这份从容,对于他是di一次,也是zui后一次。
大雪封山,皓月当空,银装摇曳,流光波荡。
天上月zui明故乡,故乡月尤美雪上。
老家葛万却是回不去了。
商务缠身的郭台铭,只好在城外面向西南方,给列祖列宗烧了一把纸,磕了三个头。
然后,半是欣慰半是遗憾地匆匆踏上归程。
郭台铭是*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鸿海企业集团总裁。
一"鸿海",*逸四海。
或许命名时即有双层含义:志逸四海的鸿鹄,飞越海峡的鸿雁?总之,无论台胞探亲,还是台商投资,飞在雁阵zui前列的,都有郭台铭。
这一去,成为"鸿海"事业的又一个辉煌起点。
郭爱物梦中的桥
郭小平的昆山之行
郭台铭的情结与遐思
十一年后。
1998年10月23日。
郭台铭终于回到了桑梓之地-一一葛万村。
乡亲们拥在村头迎候,八音会锣鼓喧天。
堂弟郭小平诙谐地说:"这是农村的21响礼炮。
"是的,家乡的zui高礼遇。
红红火火,闹闹热热,轰轰烈烈。
这样的场面,从来是把新人从村口迎回家里;今天,是一个初识而又熟识的赤子,涉过那道海峡,领着媳妇回家来了。
接过小学生献的花束,神采飞扬的林淑茹真像一个新娘。
游子心里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真正到家了。
中国往往被视为一个没有宗教传统的国家,其实似是而非。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供两个牌位:一个是灶*:"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一个是自家祖先的:"慎终三年孝,追远一片心。
"前者是笼络小人的手段,谁愿意他上天去胡乱编排一通呢?至于降不降吉祥,人们并不抱过多的奢望。
后者却是纯粹的源于血脉,发自心底。
-一这就是炎黄子孙共有的深长而强烈的宗教情结:敬天尊祖。
正因这种情结,这从不识面的山村,才会始终沉甸甸地耸在郭台铭心头。
笔者曾经写道,"爱家乡是爱祖国的浓缩,爱祖国是爱家乡的放大。
"而对祖先的爱,又是爱家乡、爱祖国的内核。
-一选择国庆节为员工*办婚事,逢年过节自己和集团"喝酒必汾",11年前郊外雪地上的遥祭 足以折射出郭台铭是一个纯粹的炎黄子孙,那样的热爱祖国、挚爱家乡、敬爱祖先·四十八岁始识桑梓,只有以民族的传统、家乡的方式来祭奠祖先,才能稍稍抚慰一个游子的心。
恰好可以为祖父郭贞芳做(逝世)五十周年祭奠,郭台铭举着花圈走在zui前面,林淑茹也相随来到了祖坟。
看一看吧,这就是祖先劳动、生活和安息的土地。
葛万又称"葛万头",*战争期间,与西土河、武城头成为晋沁**根据地核心地区的三只鼎足。
尽管距日伪据点zui近,却从未受过侵袭,迷信十足的鬼子认为占一个小村而代价过大(要"割"万头哩!)。
这个颇富传奇色彩的史实,足以与"洛阳"媲美。
在土河与葛万之间有一条"后寺河","后"指土河之后(北面),"寺"乃河旁孤岛似的低峦上曾有一座寺庙。
后寺河水不长流,沟却很深,转转拐拐、上上下下三五里才能过沟。
两岸群众来往密切,未通公路前又为土河至犁川至晋城的要道,人们对一座桥的企盼由来已久。
单是架桥的传说就有多种不同版本,至今仍有遗迹,可见曾几何时的努力·..........
明朝初年,源出"汾阳世家"的郭德广兄弟三人,从洪洞大槐树下向南迁徙。
走到这里时,老三郭德广因腿拐脚痛实在走不动了,就留了下来,在后寺河东南面的小南庄(今属土河乡祁街村)落地生根;以后又迁到葛万头,成为葛万郭氏的始祖。
如今已衍生至20多代,仅村里就有700多口人。
1991年,郭德广的第17世孙郭爱物(郭台铭之父)回到阔别48年的故乡。
看到学生读书的破庙和村外露底的水井,郭爱物先生决定先拿50万元,用以兴建希望小学和吃水工程。
但对桥的期盼依然萦绕,他与家人拉扯起了那些关于修桥的故事。
虽有多种不同说法,然而完全一致的是修桥的动机:后寺河两岸之间,甚至土河与更远的小箕、秋木洼一带,有着长久的割扯不断的亲情。
"这也是一道小小的'海峡'啊,"郭爱物先生感叹着。
"等办学、吃水条件改善后,就让台铭回来架桥修路。
"他向后寺河望了很久很久.是啊,如果从佛头山至土河修一条公路,不仅彻底改善了葛万村地处断头山的交通环境,密切了南岭、土河两乡间的联系,而且增强了县内西南部路网的机动性,成为葛万以北8个乡镇南下洛阳的捷径。
一一二叔的梦触发了郭小平的思路。
这里该有一条大道,这里肯定会有一条大道的。
一年县里"*"期间,话起南岭、土河两乡之间的断头路,一位小有名气的乡*把手一挥:"等土河、南岭至少出了副*一级人物再说吧!"一一两岸群众却等不得"副*"破石而出了,自发地修了两条乡间道路,经后寺河一条路程近,但因沟大只能通行小三轮,经陈河一条绕得远点,可以通行较大车辆。
(以上内容可考《土河乡及周边村落图》P186)
1998年9月12日午夜。
郭小平到昆山两天来,一直寸步不离地紧随郭台铭,视察生产,听取汇报,研究部署,俨然一位"总裁特别助理",直到这时才有机会单独相谈。
"铭哥,这回我是负命而来。
11年了,家乡变化很大。
申*、马市长多次问你到*了没有,都希望你能回去看看。
"郭小平又抬出一张王牌:"省委*原是'京官',为了家乡发展,回山西几年苦干,水电路面貌大变。
我听说*也想让你回去,为整个山西发展做点贡献。
"见老兄依然默不作声,郭小平加重了语气:"其实,上次你并未真正回到老家,怎么也应回去给爷爷上个坟啊。
反正,你一天不答应,我就一天不回去,也回不去了。
"郭台铭何曾不想回乡。
但人在商海,每每身难由己。
一位志逸四海的实业家,有太多的制高点需要去抢占。
近几个月就已收购了*和东南亚的5家工厂,并在大不列颠筹建新厂,投下了迄今zui辽远的一颗棋子。
况且,自己太怕失败,在家门口投资失败,何颜面对父老乡亲啊!以至11年来,只能是"河山只在我梦里"。
几天前,来自家乡"父母官"的邀请已使他怦然心动-"共叙乡情,共赏明月,共议大事",郭小平的理由更使他必须尽快成行一一识根、祭祖、报乡。
郭台铭默默计算行程,终于下定决心。
后当市领导为其接风洗尘时,指着郭小平打趣道:"我是被这位老弟缠回来的。
"马巧珍市长则针对郭台铭的担忧,斩钉截铁地承诺:"我们一定会做好各项工作,绝不让郭先生在家乡丢脸。
"一一见铭哥答应回去,郭小平赶快转人又一件大事:"二叔有个修桥的夙愿,有没与你议过?"郭台铭太忙,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穿梭,单名片上就有台海两岸和美日欧的10个电话号码,父子间还真难有从容的时间谈起。
郭小平从头说起架桥的故事,乡亲们的企盼和这条路的意义。
实在说,郭台铭并不能立即闹清桥的地理环境与作用。
但他只须知道,这是父辈的心愿和乡亲们长久的企盼,就已经掂得出这座桥的份量。
一"要架就架zui好的"。
当郭小平传去泽州县交通局粗算的5种方案,郭台铭不假思索地圈起了造价zui高的di一方案:高50.8米,跨度60米,造价350万元。
决定捐资500万元。
郭台铭上坟祭祖归来,立即和郭小平及乡村领导去察看桥址。
一一这就是先祖郭德广驻足生根之地,他百感交集地俯望着后寺河。
就从葛万村和祖父名字中各取一字,名为"万芳桥",凝起爱乡尊祖的情结吧!这道窄窄的沟上,很快就会有一座桥,挽起两岸的臂膀。
郭台铭想,何时会有一拱长虹,无遮无拦地横越那道浅浅的海峡呢?
"我愿做一块基石"。
一一郭台铭先生,打开胸中的海堤,让爱祖国、爱家乡的狂潮,尽情地倾泻给你的根吧!
江河海的"广州之会"
从流产的瓷砖厂到培训中心
互动窗口与"晋才晋用"
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wei一不曾间断的。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相互支持,使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灾难性的打击。
如果说,三国以后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二颗心脏;那么近代以来,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海外华人华侨,则发挥了又一颗心脏的功能。
从*领导的共和*,到第二次*合作下*战争的胜利,无不受到海外炎黄子孙的强大支持。
尤其是**以来,世界各地华商纷纷回*投资,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动力源。
由此而形成的从台海两岸到北部湾的"华南经济圈",使中华民族真正拥有了第三颗心脏。
一一我们的北邻对此zui为眼热。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当初郭德广兄弟三人,郭德广留在了太行山上,另两位兄弟奔向了黄河南北。
-500多年后,郭台铭父辈三兄弟中,老大郭爱贤留守家园,老三郭爱群南下到达武汉,老二郭爱物则从*漂向了台北。
兄弟三人分别面对黄河、长江和大海。
一一或许这种分布,注定了葛万郭氏要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一代人杰?1988年7月6日,*颁布了通称"22条"的《关于鼓励*同胞投资的规定》,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迅速升温。
在此之前,郭台铭已决定回*投资,5月中旬电邀郭小平南下商谈商务。
5月21日凌晨,郭小平与武汉的堂姐郭卫平初次踏进南方大都市一一广州。
到白天鹅宾馆一问,郭台铭还未到达。
登记个床位吧,姐弟俩不由咋舌:一天500元,要的还是外汇!接连问了几处宾馆,全是住不起的高档的。
当时工资不过一月数十元,哪敢*睡走几百。
坐了一天*车的姐弟俩又困又累,向路旁一位晨练的老人打听,相互都是"外语"。
郭小平急中生智,拣起一块石子在地上写了十个大字:"此地可有穷人住的旅馆?"老人"哈哈"大笑,指点了一处位于背巷的广州市*"知青招待所"。
三合板隔间,阴暗发霉,上下铺,每位13元,半睡半醒地躺到中午。
就在这间旅馆里,来自黄河、长江和东海的三双手di一次握在了一起。
在郭台铭的坚持下,姐弟俩很是惋惜地离开了这本来还能住*的栖所。
一一从上年回乡探亲的接触和多次建议他回*投资的信函往复中,郭台铭非常赏识姐弟俩的干练,自然希望他们都留下加盟"鸿海"。
郭卫平zui终成了郭台铭拓展*业务的得力助手,而郭小平却回来了。
也许是恋乡太深,也许是自视甚高,总之郭小平觉得家乡更需要自己。
此时他任晋城市郊区农机公司经理,业绩稳占全省鳌头,连年受到省、部表彰。
目睹晋城与外地的巨大差距,他深感能为家乡的发展添一把力更有价值。
郭台铭则在深圳创办了*康公司(后改为"集团")。
作为di一批回*投资的台商,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已基本扎稳了脚跟。
郭小平觉得该请铭哥回乡投资了,他时任区农机局副局长及区侨联**,也有了一定的精力,于是屡次南下洽商。
郭台铭早已有心为家乡建设做贡献,更有意北上发展,zui终根据市场情况,决定上一家投资上亿元的瓷砖厂。
-1992年,邓公南巡讲话掀起了新一轮建设热潮,"瓷砖厂"也进入了实施阶段。
然而始料不及的是,当两位承办经理来晋城考察,连串遭遇了停电、停水、电话打不进、公路堵车严重的不快,力陈晋城投资环境尚难建厂的意见,使这项即将呱呱坠地的计划胎死腹中。
满脸沮丧的郭小平又第六次南下。
难道我五回奔波,常住小旅馆,老背方便面,就得到这么个结果?郭台铭满脸歉意:"我肯定会回家乡投资的。
但现在连电话线路都那么紧张,条件确实尚不具备。
你再想想我们还能做点什么?"郭小平的目光和手指停留在公司机构名录中的"南通*康培训中心"上。
郭台铭笑道,"我也正有此意。
一方面给公司输送员工,一方面为回乡投资创造条件,准备人才。
"郭小平回来后与晋城技工学校联系,由*康集团属下的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先后投人设备资金上千万元,办起了晋城"*康培训中心"。
部分学生毕业后被集团录用到深圳、昆山等地工作。
一一由于晋城人往往不愿孩子出远门,受到培训的多是来自湖北、湖南、四川等地,真有点"楚材晋成"了。
不过,它毕竟成为郭台铭回晋城投资的前奏曲。
1998年6月28日。
在全省对台工作会议上,省委胡富国*特意嘱托晋城同志:"我们山西籍的华商巨子郭台铭,老家正是你们晋城。
你们一定要把台铭先生请回来,这对晋城以至山西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市*主任李慧英回来后,立即将*的指示向市领导作了汇报;市委*会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落实,决定委托*与郭台铭先生密切联系、传递信息,一俟郭先生回到*,即由市领导亲自邀请。
作为市侨联的*副*,郭小平也是这一任务的主要承当人。
领命之后,郭小平激动难已。
为了策动老兄回乡投资,这六七年他已自费下深圳等地跑了10多趟,至于函电往来更难计数。
1997年后半年以来,他感觉时机正趋成熟,也就更加不厌其烦地叨叨一
现在,电话一直畅通无阻,公路又新开了晋阳-一阳济一个出口,堵车问题已经不再;新开工的晋焦高速公路,将使晋城至郑州机场的距离缩短为90分钟;随着小高炉的整顿改造和新电厂的上马,电力紧张也成为过去;而国企*的深化,又可以招收到素质较高的下岗职工;尤其国家战略西移的实施,更成为回家乡投资的绝佳机遇·......
郭小平还特意把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段落摘录下来寄去,但仍觉得底气不足。
终于,省、市领导都真正关注起来了。
毕竟,一个地区领导**意识和事业责任心的强弱,本身就是投资环境zui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句"领导就是生产力"的特色格言,放之四海未必千真,证诸海内端的万确。
万事俱备·.."铭哥,你该回来了!"
于是,有了9月8日申联彬*、马巧珍市长的邀请信;
有了9月10日郭小平的昆山之行。
郭台铭回来了,梦里河山来到眼前。
在洛阳黄河大桥,他激动地拥着林淑茹留影。
身后,流淌着母亲河千万年慷慨的乳汁。
车上太行,又在红叶、夕阳间连摄几张。
郭台铭轻轻深深地喃语:"家乡的太阳·....."刘焕升*和市*精心安排日程,把晋城市经济建设的新成就,接二连三地推到了郭台铭眼前。
尽管他看到晋城仍非理想的巨额投资之地,但对地处内陆山区的家乡,11年来的巨大变化依然欣喜之已、赞叹不已。
他认为晋城发展当前面临有利的时机,对进一步改善软硬投资环境和发展支柱产业等方面畅怀建言,并欣然接受了"晋城市政府顾问"的聘请。
根据先期考察洽谈结果,郭台铭决定先投资500万美元,在开发区独资建一家精密模具厂。
从*康培训中心到富晋精密模具厂,这是合乎逻辑与预想的跃进。
尽管显得似乎迟了一点。
还会有更强健的*跳、四级跳吗?郭台铭心里早已有底。
向晋城和山西投资,既是由沿海向内陆的西进,又是由南海、长江向黄河的北上。
这是鸿海/*康集团的又一个新起点,又一轮新发展,在*的投资将形成华南、华东、华北鼎足之势。
24日下午,郭台铭一行匆匆北上省城。
一一郭台铭本未安排此行。
当一直关注此事的胡富国*得知郭台铭已确定归期,决定派省*主任李永旺为代表到郑州机场迎接,并通过晋城市*再次邀请郭台铭先生能否挤出一天时间到太原参观、晤面。
然而,郭台铭的日程一向提前安排得非常紧凑,很难临时调整。
一一郭台铭常常感叹,"时间要是也进人市场多好,哪怕让我只买一个小时。
"-一为此,李慧英一面通过郭小平协商,一面直接电话联系,多次转达胡富国*、*盛省长和薛荣哲、范堆相等省领导的恳意,并以诗人和书法家的笔触发出一份情真意切的电传,促成了郭台铭的太原之行。
在省城参观、座谈的短短一天时间内,郭台铭就山西的环境与经济、科技进步与企业*、工业改造与农业扶贫、产品生产与市场营销等方面问题发表意见外,还达成了数项成果:首先是建立互动窗口。
*康集团建立"山西省联络办事处",由一位总裁特别助理主持,作为专务山西发展的班子,与山西省政府相应的窗口之间"架设*";第二,实施"晋才晋用"计划。
由山西每年选送一批有志于从事企业管理的拔尖人才,到*康企业集团进行培训、实习后,再回山西去推动企业改造和经济发展。
该培训中心及分批赴深人员的全部费用均由集团承担;第三,在郭台铭熟悉的机电行业先行合作;第四·总之,鸿海/*康集团将全方位建立与山西的长期密切合作关系,积极稳妥地落实郭台铭先生发展家乡经济的宏愿,形成双赢局面。
又一架桥,把鸿海与三晋紧紧挽起。
一黄河,太行!中华文明的摇篮,自己的根!郭台铭深情地说:"我会常回来的。
"被否定的奖学金方案
武晋才的名字标底100万
*"鸿海"的崛起
关于"爱吾奖学金"的设立,时下盛传这么种说法:郭台铭先生本欲赠与晋城一中的,市教委认为一中严重滑坡,已不能代表"晋城",硬抢到了自己手里。
其实这纯系讹传或"合理想象"。
为了郭台铭回乡能够在尽短时间尽善尽美地完成各项议程,市*及郭小平细致地做了大量前期工作。
如郭小平就连23日回葛万,恰逢村里唱大戏,是否拿出壹万元(后实捐2万元)赞助村里文娱活动,这样的小事也都想到了。
-郭台铭概签曰"同意"、"答应",对修桥这般大事,至多叮嘱把工作做细,独独对所作奖学金方案几乎全部推倒重来。
这并不奇怪,很多事情多含临时动议的成份;唯独为家乡捐一笔奖学金,支助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是郭台铭和父亲郭爱物多年萦绕于心,非常想做而未及做的,自有自己的思路。
主要的改动有三:
一、原考虑晋城一中为晋城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以设在一中为宜。
郭台铭虽然并不知道一中曾经多么辉煌,现在如何"滑坡",但他明白晋城才俊不可能集中于一所学校,设于一中将多遗珠之憾。
因而,他改为"晋城市市政府来统一分发"。
为了切实管好用好,并请成立一个由市主要领导参加的奖学金管理委员会。
二、原拟用于支助贫困生和奖励优秀生(在校高中生),郭台铭改为"清寒无法高升学业者",在使用上提高了一个层次,并把奖优与助困有机地统一了起来。
申联彬*、马巧珍市长致全市中学生的一封信,进一步明确为"考人重点大学而家境贫困者"。
-由于不少优秀的农家子弟,惧怕上大学的巨额费用,往往连升高中的机会也先放弃了,故将产生更广的裂变效应,远远超出对高中生的激励。
三、总额增加,期限缩短。
200万元奖学金,"5年用完,做得好再捐。
"马市长见面后风趣而郑重说:"就冲您说的用好再捐,我们也一定要用好。
"郭台铭笑答,"只要用得好,尽管放手用。
如果人多,用完后我计划捐一些永久性的基金。
"一尤其奖学金的定名,更见苦心。
先将"台铭"划掉,改为父亲名字"爱物",三思之下,又依谐音改为"爱吾"。
顿时金辉迭溅:"吾"既是"自己",又是"吾乡吾国"。
"爱吾"-爱国爱乡爱自己!郭台铭没忘原方案中提到的晋城一中,同样捐200万元修建"*康图书馆";还为葛万村小学和南岭乡中学各捐20万元,用以改善提高办学条件。
向市技校捐赠100万元用以建设实习基地,则颇有几分戏剧性:视察过"*康培训中心",技校*武晋才对鸿准公司这些年的合作帮助表示感谢,希望*康集团今后尽可能地多录用该校毕业生。
郭台铭立即首肯,并要随行的徐牧基经理注意关照。
当介绍"武晋才"时,郭台铭不由脱口赞叹:"晋才,名字好啊!既是培养人才,又是创造财富。
"转而一想又道:"你给我进才,我也该给你进点财呀。
-一这样吧,捐赠100万元你建好实习基地。
"申联彬*也高兴地拍拍武晋才的肩膀:"好好干哪,技校大有前途!"一一也许这名字,触动郭台铭次日提出了"晋才晋用"计划?当然不会如此简单,但却是一个颇耐玩味的插曲。
技校人则由此夸口:我们武*的名字标底100万。
对于郭台铭捐助千万元支援家乡建设,尤其对教育事业分外关心热心,总有人不以为然地:"大富豪呗"。
固然,郭台铭的确富有。
有人从英特网上查到,他以16亿美元的资产,排名世界富豪第186位。
香港《*》日前公布的"九八国际华商五百"排行榜,鸿海公司赫然居第20位。
然而,为什么国内捐助"希望工程"的,多是中等收入的知识分子;众多"家"族"长"辈却不屑一顾,宁愿大把大把的钱扔入"*"黑洞?显非一个"富"字了得。
中华民族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
郭台铭从自己的经历和阅历中,更能深深理解穷国办教育的拮据和穷孩子受教育的艰难。
他认为:要用知识来维持国家、社会发展的命脉,投资教育是一项有赚无亏、回报丰厚的产业。
一一虽然并不反映在公司报表的红箭头上o郭台铭步出校门后投身商海,1974年"鸿海"以15个员工白手起家,经过不断的挫折与不懈的奋斗,zui终脱颖而出。
其原因在于抢上了高科技的"飞船",施展了一手"四两拨千斤"的中国工夫。
郭台铭以生产连接线起步,看似极小极普通,步入的却是一条越走越宽的金光大道。
七十年代以来,资讯业的迅猛发展,开辟了一个新*-一信息时代。
正是这场大*掀起的第三次浪潮,使郭台铭"弄潮儿向潮头立"。
木姓"唄任何杰出人物的涌现,都在社会发展大变革的关头。
郭台铭及"鸿海"的崛起也不例外。
试想,若无"潮"涌,谈何去"弄"呢?然而,当大潮澎湃时,唯有具备过人胆识者才敢"弄",才能"立"。
移师祖国*,是郭台铭跨上的又一个潮头。
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勃勃生机,也为鸿海注入了源源活力。
立足深圳之后,又挥师北上昆山一一大上海的后院,抢占了珠三角与长三角两块经济高地。
*投资额居外商的第六位,占集团的三分之一。
业绩增长率每年均超过60%,祖国*成为鸿海的坚强后盾。
冁中移师*之初,郭台铭便将鸿海的发展目标定为"全中国zui大及世界市场主要的专业精密零组件制造公司"。
鸿准精密模具公司的英文名称为FOXcavity,饶有趣味地以"狐穴"喻精密模具;那么,鸿海的电脑及通讯设备零部件便是一只"狐"了。
-一一中国的许多成语都值得反思。
"相濡以沫"为褒义,但本意却在"不如相忘于*";"夜郎自大"为贬义,而动机却是渴望"打开国门看世界"。
"狐假虎威"也是一样,多么机智的一只狐啊!在世界资讯业中,美国无疑是是"山中大王"。
*没有象日欧诸"猴子"那样选择竞争,而是紧随"老虎"积极合作,一一自然也不会放弃与"猴子"为友。
鸿海就是主要为IBM、康柏克、英特尔等世界一流大公司提供电脑零部件,在美设有洛杉机、旧金山、休斯顿三个分部,郭台铭也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美国。
尽管鸿海有能力生产几乎全部电脑零部件,重心仍然放在强化其电脑连接器"世界di一"的优势上。
-一*"狐"各以鲜明特色参与国际分工,尽管"猴子"并不服气,其实力却已跃上第二把交椅。
越体高正是主要凭藉郭台铭们的睿智与努力,在zui近这场席卷东亚、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中,东亚除中国*之外,唯独*安如磬石。
对于一些国家遭受的巨大损失,郭台铭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从根做起"。
所谓"从根做起"即"技术的开发,人才的培育",而这正是郭台铭一向极为重视、极为着力的。
"鸿海"从来不吝教育投资。
深圳、南通、昆山、晋城,单干部员工的培训中心就办了四处。
郭台铭经常强调"学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对一个有着远大目标的企业来讲,对教育的投人更应该成为持续的策略。
""对于人才而言,没有比智慧及能力受到压抑更为痛苦的了。
有效的留才策略,着眼点应不在于如何"留'而在于如何"用'。
"一一对教育的投入和人才的重视,使鸿海不仅当初能从众多小企业中脱颖而出,而且在强手如林的*1000大制造业中,1993年至1997年的排名,平均每年跃升30个位次。
按"九八国际华商五百"排行榜,已居*制造业的第七位。
目前,鸿海集团的规模扩展到总资产300多亿,年产值90多亿,员工2.1万人,分支遍86热土意真RE TU YI ZHEN布亚欧美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重21世纪已在急促地敲门,郭台铭充满了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谁能够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能够妥善运用人力资源,谁就掌握了这个世纪的竞争力和主动权。
"一一处于国际化经济竞争的前沿,一位科技实业家更能深切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人才的价值,教育的地位!关心教育正是着眼于推动家乡经济腾飞。
郭台铭在*创办的"*康集团",英文FOX conn,"FOX"还是那只"狐","conn"便是他钟情的连接器。
郭台铭竟译得十分儒气乡味:富,即富裕发达;士,谓知识与文明;康,指体魄康健,精神富有。
以此命名捐赠的一中图书馆,饱*赤子对家乡美好明天的信心与祝愿。
同样耐人寻味的是郭台铭对如何落实捐款的指示。
对"爱吾奖学金"、"*康图书馆"等捐款,"以*康名义汇出去。
但做鸿海账时,则由我个人支付,不可混淆。
"而对晋城技校100万元捐款,则"列入鸿准帐目内".难道郭台铭从自己腰包内掏出940多万元后,掏不出这100万元了吗?难道不同的帐目不就象左右内外口袋吗?殳在郭台铭看来,这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大部捐款属于个人行为,而技校此前有良好合作,此后还会延续,捐款是由总裁决定的公司行为。
这也是郭台铭所言的情理关系。
个人行为可以"情",公司行为则须"理"。
当然,情要受到理的制约,理也会受到情的支配。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捐款郭台铭可以一掷千金,不假思索;而投资却会慎之又慎,甚至在两位下级的反对下,撤消已经领取营业执照的瓷砖厂的动议。
-一一因为,个人行为只须对自己负责,而公司行为却必须为公司负责。
这是情要受到理的制约。
同时,因为理也会受到情的支配,在集团北上西进中,才会别无选择地投向家乡月。
"我们企业经营的成果,不单单是以盈利多少来衡量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多少人,在这块土地上扎下多深的根,构筑了多少梦想,奉献了多少希望的果实-一我们以此作为zui重要的成果衡量标准。
"有这么一位船长,"鸿海号"定能劈开重重惊涛骇浪,开拓一块又一块新*。
这是从历史来的预言,也必是到未来去的现实。
晋城发展,如何用好"*康"牌呢?
郭台铭先生(2001年6月16日)回晋,为家乡发展捐资两千多万元,并慨允五年内每年拿出500万元在晋城境内修建10座石拱桥,这自然是"情"之所系;郭先生感情深厚而又理性十足,捐款的用途毕竟多是"理"之所指。
有肯捐款的,就有肯讨钱的。
如晋城市一中就置市委三令五申于不顾,精心设圈,当众讨钱,着实得意了一笔。
"讨钱的"自有"讨钱"的道理,但郭先生还该比较比较资助谁更有意义;捐助者独具捐助的眼光,但我们还须思量思量怎么花会产生更多效益。
笔者觉得,对于一般公益事业,完全可以在晋城设立一个"郭台铭基金会",郭先生每年注入一两百万元,同时接受社会赠款(如被捐助者受益后的回馈),基金会可以经营部分资产使之增值,可以将部分资金循环使用,管好用好,发挥更大效益。
大家也不必直接找郭先生"讨钱",否则太多太累,郭先生精力咋济? 文中)我们应该在这些小事俗务上少烦郭先生,而在带动晋城经济社会发展上用好这张"王牌"。
市里自然zui希望的是投资办厂,承诺如果达到较大规模,可以像北京一样无偿提供土地。
郭先生说,"投资5000万美元,钱决不是问题,关键是这至少需要办三四个厂子,每个厂又至少需要一二十个高级管理人才,从何而来?"-一其实,对家乡的投资,已有所考虑和安排,相信会随着有关条件的成熟而跟进。
在富晋公司举行的向技校捐赠仪式上郭先生讲道,我们把公司zui核心的技术放在晋城,而向技校捐赠的设备则是目前国内zui先进的。
这都是酝酿着新的发展。
我们应该抛开"投资"之类,用好用足"*康"这块资源!
据统计:郭台铭先生为晋城市政府捐款4000万元;晋城市技校665万元;晋城一中200万元;晋城市爱物奖学金1050万元;泽州县8078万元;陵川县550万元;沁水县500万元。
1993年—2011年先后7次惠捐故里葛万村,累计捐资2020万元。其弟郭台强及家人于2006年7月23日—25日回乡探亲,为葛万村新农村建设捐赠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