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大牛市吗「2023超级大牛市」
- 作者: 岩喜
- 来源: 投稿
- 2023-01-20
直播详细回答了小伙伴们一个问题,这里梳理总结分享出来。
快年底了,好些个小伙伴越来越关心明年甚至后年有没有超级大牛市的可能的问题上来。
我的回答是没有超级大牛市。
(一)题材
每一年都有题材炒作。
中微观有行业题材和概念题材,宏观有宏观题材
比如2019的宏观题材是贸易战,啥时候再次恶化,啥时候又缓和。微观题材是化工厂大*事件引发的行业替代—业绩预期题材。
而现在是2022年末了,对于2023年的宏观题材已经是灰犀牛事件了,明牌了。2023年的宏观题材是“衰退”,是利空题材,所以如何指望2023有大牛市?。
(二)局势与预期
这轮全球熊市,宏观面是基于大瘟疫、大加息、大脱钩三重重大利空叠加出来的熊市。目前的状态是大家都在盼望、预期、猜测什么时候可能这三大利空会解除。但是目前仍然看不到任何有根据的、靠谱的、解除利空因素的预期时间表。
(1) 大瘟疫反复,不知道以后是五年继续共存还是十年二十年常态化共存,zui近我国又开始严重,广东、石家庄、*等地反反复复的一浪一浪的来,谁知道具体会在哪个季度基本掐灭就再也不爆发了?
(2)老美大加息,预期变来变去,一阵子说预期加到4%,过一阵子又说预期加到4.75%,再过一阵子可能又说加到6789?天知道会加到哪,要知道几十年前是加到过18%的。70年代美国国债利率zui高到过18%,现在才哪儿到哪儿啊?
这里面有一个死亡循环的逻辑,几百年的现代经济史来看,一旦形成这个循环就是无解,只有躺平等清算,等休克后才能重启。一条是消费线,加息是因为通胀高,通胀高会逼迫大众使劲儿消费,不消费捏手里就贬值啊,物价一天比一天高,再加上欧美直接对民众洒*,消费热情就更高,消费热情增高又会从消费端进一步推高通胀...... 另外一条线是工资(收入)线,物价飞涨叠加政府撒钱以后,劳工会要求涨工资,涨了工资以后拿去消费又会进一步推高通胀;企业主不涨工资就雇不到人,只有削减业务或倒闭,这就是在生产端降低了供应——降低供应和增加需求,都会推高通胀。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球几大主要国家看似GDP都还凑合能达到2%-5%的原因,他们修改了GDP统计规则,他们的GDP增长主要来自于消费端,消费是在大幅增加的,但生产是在萎缩的。代表生产端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都在萎缩,导致供给不足,只有找进口,再加上消费端增加消费,这是我国今年出口大增的原因。
但是,这个套路不可持续,只是短暂回光返照式的虚高一下。欧美各国洒的*用完了,民众就得找工作。
一方面,生产端已经大幅萎缩,而且很多可能是永久性的萎缩了。比如俄乌局势逼迫欧洲很多工厂老板关闭的关闭、裁员的裁员,全球zui大的化工集团巴斯夫在俄乌危机后当机立断,已经在广东湛江投产了,投资额100亿美元,你们觉得这100亿美元的实体生产投资会不会等局势转好后又大规模把工厂搬回德国去?
另一方面,物价飞涨,过去一个月*0美元的普通工作,劳工在经历政府大规模撒钱、通胀飞起、多地爆发***后,现在至少需要3500-4000美元才能雇佣到人了。但大部分企业主已经在大瘟疫中遭受损失了,加上各国加息,已经没有钱去提高工资雇佣工人了,所以只有继续裁员或直接关厂。大量工厂裁员、转移、倒闭、失业,这就是休克,只有休克才能打断前面说的死亡循环。
所以今年四季度的看似小回暖,美国CPI回软,都是短暂的。明年2023年欧美进入休克或半休克后,我国的出口贸易必定大幅下滑。
(3)大脱钩
国际贸易有多重要?起源于大航海、殖民地贸易的国际贸易可以说就是现代经济的命根子。如果*之间全部国际贸易都没有了,全球经济就会在*至少*三十年以上。
现在欧洲都这样了,通胀达到近五六十年zui高水平,天然气*涨了十几倍,但仍然对俄罗斯不松开,这是铁了心要脱钩。本来欧洲打算是对俄罗斯物美价廉的能源供应再依赖个十年zui多二十年就接近100%的完成清洁能源替代,德法的煤炭开采加工产业都全部关闭了,现在想重启连有经验的产业工人都找不到了,法国把核电站也关闭一大堆,结果突然遇到老美做局做出来的俄乌危机。现在只有硬着头皮脱钩了。
然后还有中美、*、中欧、陆台等等双边的脱钩或部分脱钩情势,闹到现在,我个人感觉情势是西方阵营现在是能托的都在尽量脱。只有利益过大,脱钩会危及命脉、危及生命生存的才不会脱。你们看欧洲,德国,英国,还有波兰丹麦等高级群演,那都是拼着断条腿断条胳膊也要和俄罗斯脱钩啊。
在这样的局势下,国际贸易总体上在未来至少一两年就别想有什么好的预期了。也就是80%的产业部门萎缩3-10分,20%的产业突然暴增个5-20分的概念,水平高、运气好、天命所在的少数人可以钻进那20%的产业做一点大时代变局下的小投机。
总之,经济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房地产被关进去判了至少二十年*,投资会好吗?出口明年预期是铁定下滑;放水预期也不高,今年一季度已经*一轮新基建政策预期了,是变相放水,但老美把人类历史上zui大规模的一次放水都放完了,我方高层仍然保持了战略克制,只是微微的小放水了一下以防止、对冲市场的过快下滑。所以也别指望能再次大规模放水了,也就小规模放水对冲一下,造成一下下跌途中反弹或横盘震荡。
(三)周期
网上其它人对大A周期的结论基本都集中在波峰7-8年的周期,都是硬套出牛市周期,这很正常,毕竟所有人都喜欢牛市,关注点都在牛市。
但我的关注点在熊市,也许是全网wei一了。大A大盘七年周期是熊市波谷周期,因为我发现熊市周期才具有更准确的规律性可言。
大A大盘七年周期是熊市波谷周期。我之前有个回答还是文章有专门说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翻。这里不展开,简单讲,能悟懂多少算多少吧:每七年是一个周期节点年,每一个节点年都是在一*熊市中。节点年在“熊末”和“熊初”的性质中交替运行,上一次节点年是2015,是熊初,之后继续熊了3-4年……
到目前位置,从1990年上证诞生到现在,这个规律一直均匀有效。如果七年波谷周期继续均匀有效,那么2022是熊末周期,理论上这一轮中期熊市zui早会在12月份结束,zui晚会在2023年六七月份结束。
(1)熊末与复苏
如果继续均匀有效,今年是熊末,那么2023年下半年开始会重回升势。
但即便那样,也不可能有超级大牛市。历史上的超级大牛市,需要经济高度繁荣或超级大放水二者至少要占一样。
从年K观察,1992年大盘从年初低点zui高翻到了5倍,涨幅400%,也就是说个股平均一年涨了4倍,那次是经济高度繁荣,实际上是在消化1978-1992十几年**的di一波大红利,*是总设计师发表南方讲话,从而引爆了这积累十几年的红利*。
2006-2007是从1000多点翻到了6124(如果算2005就是998-6000,6倍),差不多也是翻到5倍,实际上是消化2001加入世贸组织引发的出口贸易——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大红利,*是2005年底推出的股权分置*,*之间全流通,上市*暴增3-4倍。所以可见这些年被很多人甩锅的新股加速发行上市,完全就不是涨不动的根本原因。只要有足够的*,*新增反而是利好。
2014-2015仅仅从接近2000点涨到了5178,才翻到2.5倍,远不及2007和1992的超级大牛市。分析原因可见,2014-2015并没有实现经济的高度繁荣,只是放水加杠杆的繁荣。
所以可见,超级大牛市的必备条件,虽然是经济高度繁荣或超级大放水二者至少要占一样,但也有所区别。zui好是经济高度繁荣,单纯放水的牛市就会较之繁荣牛打个对半折扣。
zui后反观现在,站在2022年四季度,现在我们的经济是高度繁荣呢?还是2023有大放水的预期呢?
因此,我对2023年的zui好预期就是熊末牛初,经济刚开始复苏,可以说2023有可能是复苏元年。但一个*病刚刚康复di一年,你就预期要来亢奋的超级大牛市?
(2)熊初与衰退
但是zui近三年,世界政、经、卫生安全等局势都是各种大事件、大决裂频出,我们不能按照zui佳预期去抱有幻想,不能硬赌某个时候一定是大底、大涨、大跌或者其它一定会怎么样,我们只能跟市演绎。
目前zui大的矛盾是2023脱钩会不会继续恶化,会恶化到什么程度?大瘟疫反反复复会再来几次高峰?世界的四极,欧美*,还会不会突然爆发其它什么突发行动和局势?俄乌持续下去会不会逼急了哪边真的扔几颗战术蘑菇蛋?会不会收岛省的时候爆发中美?
总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实际上我认为可能是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不确定性因素太多,这些不确定性因素还全都是重大利空,如何敢预期2023-2024有一个漂亮的牛市?这几年突发的重大利空年年都不重样,2018-2019贸易战反复深化,世界di一强国举全国之力制裁一个公司;2020大*;2021芯片等制裁扩大、瘟疫反复恶化、俄乌边境冲突开始;2022俄乌危机总爆发、老美连续猛加息...... 这种节奏下,如何敢说2023还有没有什么妖蛾子大利空?
我也为着熊初和衰退做这两手准备。 2023本来就有衰退预期,一旦又爆出什么新利空题材,那么可能局部修改1990年以来的波谷七年周期的交替节奏,原本2022的熊末性质,可能变成熊初性质,就像2001的熊初性质一样,后面还有持续3-4年的熊市。
(四)技术面跟市演绎:2022是1997还是2001?
通过上面基本面和国际*经济局势分析,包括接下来的宏观技术分析,其实现在的二选一的可能性分析就集中在了:今年2022年,是相当于1997还是2001?
(1)1997
如果是1997,那么2022年仍然是熊末性质,这个从1990年到现在一直均匀有效的周期规律仍然不需要任何修改。2022年到2023年的中期熊市也只不过相当于1994-2001七年慢牛市上涨途中的1997-1998那次1.5年到2年的震荡整理,是长期慢牛市上涨途中的空中加油。
这轮牛市zui少持续7年,也就是到2026年,多则持续10年,到下一个节点年2029年,之前跟小伙伴们直播的时候长篇大论讲过,在此就不展开讲这个10年和7年了。
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重要的一点是,在1994-2001那过去wei一的一轮长慢牛中,途中回调震荡个1.5-2年都是很正常的。1994-2001还出现了2次持续1-2年的回调震荡。从5-10年跨度的一般长周期而言,中途1-2年的下跌-整理-震荡,只是正常的空中加油。但从多数股*观的年度感受上则是1-2年的熊市煎熬。感到煎熬套牢的基民股民们其实只不过是买到了山顶上,套着难受了,影响情绪,情绪影响判断和*作。希望这部分难受的股民朋友可以跳出来,理性看待市场,重新分析理解市场和环境,不要看待自己,自己不重要。世界上zui不重要的那个东西就是自己,因为你自己的一切情绪、*作、动作、甚至死活,都无法影响世界运转,也无法影响市场运转。所以经常说交易是反人性的,人性总是觉得自己很重要,而轻视或忽略了客观世界。
从跟市演绎的原则出发,目前为止,仍然支持1997的判断,仍然保持今年是熊末的判断,熊市可能持续到2023年年中。但是即便是zui乐观的预测,超级大牛市就别想了,zui多只有类似于1994-2001的那种磨磨唧唧的,涨五回三回四的牛皮糖一样的慢牛市。
(2)2001
如果是2001年,那就一定是前面提到的宏观利空题材恶化速度超过复苏速度,又或者突发新增了某个宏观利空题材。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那么2022年就是熊初性质,这个从1990年到现在一直均匀有效的周期规律仍在熊末熊初的交替原则规律上就di一次打破了。考虑到近几年百年大变局大幕的开启,这点儿三十多年的小规律打破一下也是正常。那么2022只是熊市di一年,后面会一直熊到2026年才会再次进入一*牛市,如果那样的话,我现在初步有两个判断。
di一,熊市是慢熊市,不会是2008的“暴跌熊”,也不会是2018年的“持续熊”,会是2001-2005的N字型“震荡反复熊”
技术面大盘指数上形态上,从绝对幅度和点数上,相对欧美几个主要大盘指数,下跌空间有限;而且大A平均市盈率也已经很低了,属于二十年来zui低的时期,即便中期熊市延续下去也就是耗时间为主的L型下行模式的横向期了,以吓唬人、消磨人耐心为主。
从历史和基本面上,在当今世界,各国决策层通过对过去几十年到一两百年经验、教训、理论的学习总结,现在基本上全球政府对经济的态度都是“强干预”的态度了,几十年前学习的那种靠“看不见的手”躺平等市场自我调节的态度到现在已经基本绝迹了——至少在G20这种主要国家里全部都是这样。所以熊市下跌途中一定会伴随着各种出手干预,干预就会造成反弹,就像2022年开年就提出新基建促成房地产题材带领一波反弹一样。
第二,熊市完全结束后,2026年之后才会启动一波超级大牛市。牛的程度可能超出现在的一切预期和想象。不过只能到2025-2026才能通过黄金比例等一切工具去分析超级大牛市可能的高度。
现在只能猜想,到时候转型*的阵痛基本也消化得差不多了,就像90年代转型要经历消化国企下岗潮的阵痛一样。转型升级成功,咱们剩下的芯片等少数几个还做不到完全内部自循环的高利润产业短板全部补齐了,人类工业时代诞生di一个制造业全门类、全产业全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内循环的经济体,蒙一下到时候zui悲观也是1万点以上了,大概是之前几个月前我有一个回答测算的大约至少是1万7以上,嘿嘿,不会有人觉得我说的是深圳方面的指数吧?
(五)应对
(1)长线储蓄已经可以上线了
有部分老百姓还是有存银行三年五年定期存款需求的。在现在这个当口,我认为这部分需求,与其存银行那么低的利息,中小银行还有暴雷风险,还不如存股市或者基金。
但要注意几点:
1,一定是长线储蓄需求的,至少3年以上不需要动这笔钱,zui好五年以上不需要动;
2,要分笔定投,不要一锤子买卖,觉得自己能抄到大底。
比如20万的资金,假设只投这20万,每个季度季初或季末固定某一天,固定投进去5万,这就是分4笔,也可以分5笔,6笔,甚至可以分10笔,具体分几笔,取决于资金量大小。比如如果固定投500万,那就分6-10笔。还要定投,每次投进去都是固定一样的金额,不要管买了多少股、多少手、多少基金份额,只盯住每笔金额要固定。这是固定总投入的定投。
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固定总投入,固定资金现金流的定投。比如你清楚自己有比较稳定的收入,不管是工资奖金还是做生意的收入,每个月都有2万收入,根据过去一年你的开销经验,平均你每个月只能花出去8000,每个月都有1.2万左右的结余,这时候你就可以每个月一拿到自己的收入就定投进去1万,不要管市场涨跌,什么也不用管。
定投的好处是既不用猜底扛太多的浮亏,也不会错过牛市。熊市如果持续久,那么浮亏比例也有限,不会像现在某红书上一*晒亏损的基民一样,一锤子买卖都买在了2021的高位,各种浮亏50%-90%,也没钱加仓摊薄成本了。wei一的缺点就是需要你有相当的耐心和执行纪律。
3,标的选择要具备安全性
如果投基金,要去查询寻找那些存活5-8年以上没有被清盘的老基金。不要选业绩特别好和业绩特别差的,要选业绩平庸和业绩中等略偏好的。因为基金也是蒙的,每年就是赌一个行业,赌对了吃肉,赌错了躺平摆烂。去看看各种基金榜单上,今年亏损zui多的前十、前二十基金,好几家都是2021的前十前二十的明星基金。这个行业有个奇特的特点,就像传说中同一个弹坑不会落下两发炮弹一样,这个行业,包括股票、基金、期货,各种大赛和年度排行榜上,从来没有哪个选手能连续蝉联两年的冠军。基金的缺点是无论盈亏都要交管理费,好处是自己*心少,全交给别人去*作选股了。
如果投股票,要去找各行各业的行业龙头去选择标的,大行业可以在龙一龙二龙三里看,中小行业只看龙一,因为只有龙头公司才能从概率上95%-99.99%的基本确保你投的3-10年长线投资不会说几年后公司倒闭了。注意这里说的龙几是指行业地位的龙头,不是炒短线的涨停龙头。
4,自己去考虑成长性
按自己的性格和风险偏好去考虑。
如果想成长性好一点,但是风险相对略高一点,就去投朝阳行业和热门行业,新能源相关,芯片信创相关,医药供销社食堂旅游大消费相关,都是未来几年成长性较好的行业。但需要自己有一定的*作技术,*普遍在相对中位或高位,容易追高有中期风险,可能套你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成长性中等的行业是电力。
成长性较差的行业是银行、地产、基建。缺点是长期涨不动,市盈率低就一直保持低,捡不到便宜,便宜之下可能更便宜。比如某银行,假设现在市盈率8倍,即便某年业绩增长了一倍,理论上股价应该翻倍,也就是涨100%,但是市盈率从8降到4了,那么实际涨幅可能只有50%,也就是理*允*是业绩增幅乘以市盈率降幅。但银行也有好处,倒闭风险很小,利润丰厚,每年利润占全股市的40%,吃分红也还可以了,即便再熊再低迷,等到牛市也会涨,补回之前的跌幅再创新高。
将以上总结举个极端典型的例子,这种时候存银行,特别是存中小银行,万一存到了类似于今年某北方暴雷的那些银行了,你贪那点儿微薄的利息,人家连本金都给你吞了——还真不如存茅台五粮液——有没有人觉得五年十年后茅台会倒闭? 只是有些买在了*0-2600山顶上,憋不住喜欢出来吐槽开骂,但当茅台在2000-2600的时候,当大家羡慕那些拿了五粮液或茅台十年以上的玩家的时候,有没有人想过当年2012-2013人家也是经历过两年下跌60-80%的煎熬的?多数人光是看到了人家现在得到授勋,却少有人想到了人家当年可是走过雪山草地的。只要跟的队伍没错,过雪山草地也是正确的经历。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注意点,纪律保障执行,可以确定的是五年后年均回报至少在5%-10%,十年后年均回报至少在20%-30%。如果运气不错,某一年自己的标的撞上基金抱团的题材,那么可能再次*2020-2021基民普遍赚30%-150%的业绩。俗话说狗改不了*,基金业总体风格是不会变的,每年都那副德行,年初各家搞搞研究蒙一个行业;年中大家看一下谁成绩好互相抄作业,俗称抱团;年底蒙错了行业就护护盘,蒙对了明星行业就猛拉一波业绩创新高抢个排行榜前排。
(2)结构性市场
这几年很多地方经常都在谈“结构性XX”。
要理解结构性。结构性就是到处都有缝隙,结构性就是牛市不会普涨、熊市也不普跌。就像2019-2021,这三年其实已经是牛市了,创业板指数都三倍了。但只有沾到了朝阳行业和热门行业才会涨。2019是贸易战相关,贸易战对大盘是利空,但缝隙就是对种业、*、华为-国产替代是利好,所以2019只有沾到了种业、*永磁、5G芯片(制裁华为)才会涨;2020-2021,大瘟疫对大盘是利空,但缝隙就是对口罩*和相关器材是利好,还有“借酒浇愁”,还有医美,沾到这几个的才涨,沾不到的就涨不动
所以2023-2024也是一样,无论牛市还是熊市,总有结构性机会。只要不是存三年五年长线储蓄的,就可以在新能源产业链、信创和芯片产业链、供销社、旅游、保健品里面寻找中短线机会。这些活跃热门题材里,相对容易做到涨多了就卖,跌多了就买。不活跃的题材,跌多了就买,你很难感觉它跌多久,它可以跌一两个月就反转,也可以跌两三年都横盘不动。牛市做持仓几周到几个月的波段**作相对就容易一些,熊市就只能在30%-70%时间空仓和70%-30%时间出手短线一日游到五日游中间游走切换。对了,今天上峰制裁了天鹅股份了,对部分持有天鹅的游资股东执行暂停其交易的处罚,一直跌停,未来至少几周情绪会比较差,游资可能不敢四板五板以上比较高的高位再去接力了,至少这一两周一日游两日游的会增加,会吓跑原计划三板五板以上去接力的资金了。所以熊市要坚持空仓和短线,审时度势。
总结:2023-2024超级大牛市肯定不存在,有可能的二选一争议就是是延续自2019启动的慢牛市还是延续自2022启动的4年左右的慢熊市。跟市演绎,目前为止,还没有跌破2850,在跌破2850前,我都按1997或1994的熊末性质去理解和应对,否则就要按2001的熊初的性质去应对了,有余力有条件的可以去搞点股指空头。
你今年多大了?
从出生你都经历了什么,你还记得吗?
跌跌撞撞我已经三十多岁了,一路走来,我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往后余生看淡点比什么都重要
【我的32年】
1990年 出生 0岁
1991年 华东水灾 1岁
1992年 “九二共识” 2岁
1993年 王军霞获千米金牌 3岁
1994年 di一个外汇交易中心成立 4岁
1995年 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5岁
1996年 云南大* (我上学了) 6岁
1997年 *逝世、香港回归 7岁
1998年 特大洪水灾害 8岁
1999年 澳门回归 9岁
2000年 悉尼奥运会 10岁
2001年 “911”事件 11岁
2002年 *爆发 12岁
2003年 “神五”载人飞天(上初中) 13岁
2004年 禽流感 14岁
2005年 全球灾难zui多的一年 15岁2006年 超强台风“桑美” (上高中) 16岁
2007年 自然灾害 17岁
2008年 汶川大*(上大学) 18岁
2009年 H1n1流感 19岁
2010年 世博会、广州亚运会 20岁
2011年 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 21岁
2012年 (我结婚了、还有了儿子) 22岁
2013年 “神十”载人航天 23岁
2014年 “埃博拉”* 24岁
2015年 *70周年 25岁
2016年 (二儿子出生了) 26岁
2017年 “辽宁舰”下海 27岁
2018年 **40年 28岁
2019年 新冠爆发 29岁
2020年 新冠疫情 30岁
2021年 新冠疫情 31岁
2022年 新冠疫情 32岁
2023年我要我可以装嫩,可以疯癫,也可以优雅从容,努力把自己活成个自信满满的中年少女!#秋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