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闰伏天是什么意思 数伏是七十二日吗2020(闰伏天的含义及起源,数伏与黄历的关系,2020年闰伏天时间。)

  • 作者: 旋卉
  • 来源: 投稿
  • 2023-09-16

摘要:

闰伏天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前后,也就是夏季的梅雨季节,天气闷热潮湿,称之为“盛夏之際”。这个节气之所以叫做“伏天”,是因为中国古代祖先认为在这个节气里,阳气最旺盛,人们适宜伏于阴凉处,以免受到暑热的伤害。数伏指的是闰月中的伏日,这在中国传统农历日历中非常重要。黄历则是指日历中标记了各种吉祥日和不利日的一种书,是古代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闰伏天的含义及起源、数伏与黄历的关系、以及2020年闰伏天的时间进行详细阐述。

一、闰伏天的含义及起源

闰伏天起源于中国古代农民的生产生活。在此时期,中国南方的气候潮湿,梅雨季节的雨量较大,气温也开始逐渐升高,大暑前后极易引发人体疾病。因此,古人认为在这个时候,应该适当伏于阴凉处,《周易》也有“天地短长,时维陰阳”的记载,将此时的气候认为是阴阳交替的时期。在古代,人们喜欢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根据天干地支的相互配合来预测天象、农事以及人命吉凶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闰伏天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民俗文化活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记载,闰伏天的起止时间是:夏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其中七月十一日、十三日、十五日被称为“伏日”。闰伏天的特点是天气闷热潮湿,温度高,气压大,容易引发中暑和其他气象疾病,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二、数伏与黄历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农历日历中,伏天非常重要,因为它是温度和湿度最高的时期,同时也是最容易中暑的时期。为了掌握好身体状态,数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数伏的方法是:在闰月中的伏日,要将连续几天中的最热天数目依次数出来,如“初伏是三伏中最先到来的,其日子是夏历6月初,为连续10天中最热的日子,被称为‘初伏’”,“中伏是夏历7月22日左右,为连续10天中最热的日子,人们叫它‘中伏’”,“末伏是夏历8月23日左右,为连续10天中最热的日子,人们叫它‘末伏’”。这个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也印证了闰伏天活动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早在先秦时期,黄历就已经出现了。黄历中标记了各种吉祥日和不利日,是古代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伏天在黄历中也有对应的记录,例如在《唐会要》中有“望五伏”之说,意思是在每个关键“伏”日的时候观看望月,以求福祉安康。此外,黄历中也有针对闰月的调整方式,确保闰月的日历排布合理准确。

三、2020年闰伏天时间

2020年的闰年,因此也有闰伏天。按照历法规定,今年的闰月是在夏历七月,闰月的大小为29天,即从2020年6月21日到7月19日共29天。根据闰伏天的计算方式,今年的初伏时间为7月12日至7月21日,中伏时间为7月22日至7月31日,末伏时间为8月1日至8月10日。

在这段闰伏时间内,注意保持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避免中暑癥状的发生,同时喝水、补充电解质等也是非常重要的。2020年的闰伏天,提醒大家注意身体健康,注意避免在高温天气中疲劳过度,及时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精神和健康状态。

四、闰伏天的民俗文化

闰伏天的民俗文化活动非常丰富多样。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人们在到梅雨季节时,会在门口挂上“伏帘”,一整个月坚持不取掉,这能够防止虫蚕入侵,减少疾病的发生。在江南地区还有“倒湖水”、“夜不闭户”等民俗。在香港等地区,会在闰伏天吃“糯米鸡”,这是一种寓意着“贴身”,“黏糊糊”的食品,寓意抵挡恶气,保佑身体健康的意思。

闰伏天还有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在宜兴地区,闰伏天会有一种称为“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人们会供奉祖先和神灵、车神、火神等,祈求平安和五谷丰登。在四川一些地区,还有用荔枝叶包裹肉食的“荔枝肉”等特色美食。

五、总结

闰伏天是中国古代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特殊时期,也是南方梅雨季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时期,人们要采取科学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要遵循黄历的指示,以祈求吉祥如意。闰伏天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各地方也有其独特的习俗,闰伏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