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四月十五是什么日子:卫塞节(农历四月十五是卫塞节,快来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 作者: 寒驹
- 来源: 投稿
- 2023-09-17
摘要:农历四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卫塞节。据传说,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太阳女神“嫦娥”升上月球,故有“中秋节”之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
一、节日起源
据传说,远古时期,人们的日子平淡无奇。天上的神仙们看不过眼,于是便派了猴子、兔子等动物到人界传授农业学问,帮助人们实现“岁岁平安、丰衣足食”的愿望。
猴子教人们如何种田、打柿子,兔子则教人们如何养蚕。时间一长,动物们觉得自己被深深的蒙在鼓里,于是齐心合力,毁掉了日、月宫的柱子,使得天塌了下来,世间一片黑暗。为了挽救世界,神仙们决定让嫦娥拿到长生不老药,但这种药只能让一人服用,于是她便暂时居住在月宫,成为天上女神。每年八月十五日,她便把这种药带到世界来,飞入美丽的广寒宫,与人们共庆佳节。
从此以后,人们便把这个日子称为“卫塞节”,这个节日兼具宗教和民间特色的传统节日也诞生了。
二、节日食品
卫塞节是一个充满美食的节日。最典型的当属月饼,月饼最初是在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当时全国各地都有的“官府”,每年八月十五,会发放各式各样的糕饼之类的食品给人民百姓吃。唐朝时期,这种糕饼食品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出现,到唐朝中期,月饼进入宫廷,这种食品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卫塞节的风靡食品。
除了月饼,还有饼干、枣糕等口味各异的糕点,以及石榴、葡萄、柿子、桃子等时令水果。
三、民俗习惯
卫塞节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各地的习俗也不尽相同。
在南方地区,人们会在家里摆上果盘、干果等,家庭成员团聚一堂,一边品尝节日美食,一边欣赏月亮的美景。四五人一组,走到离城区不太远的公园、散步道上,燃起一个个五颜六色的明轮俯瞰寰宇。晚上更是热闹非凡,不论是广场还是大街上,到处都有人挂灯笼,赏花会、花灯会等庆祝活动也在各个城市和民间展开。
在北方地区,则有皮影戏、京剧演出等文艺活动,人们在赏月的同时,还能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四、现代*
随着历史的潮流和城市化的发展,卫塞节也发生了不少变化。虽然这个节日仍旧是家人团聚、品尝美食,赏月庆祝的日子,但传统节目经过“现代化”的改进,带给人们更多选择和更美好的回忆。
比如,卫塞节的品牌化推广,每年都会涌现出各种新颖的月饼款式,各企业也会发布相应的选月饼方案,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购买积极性。
卫塞节的其他文化活动也像玩转卫塞、卫塞文化嘉年华、城市探秘等活动。把这个传统节日与现代舞台结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卫塞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结
卫塞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朵奇丽的花,这个节日始于古代,流传至今,在人们心中,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浓厚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节日。从民俗习惯到现代*,这个节日的传统和现代选择相互依存,或是互相补充,或是创造着新的纪念方式。无论哪种情况,都不由人地令我们感到这个节日的持久魅力。所以,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卫塞节文化,让新一代知晓并内化这份文化传统,才能让这个节日更具时代与文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