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百家姓于姓完整版「百家姓于姓起源」

  • 作者: 雅慧
  • 来源: 投稿
  • 2023-01-24




于 读音 yú部首 二 一 笔画数 3 五笔 GFK
参考:於 丂 亐
于 (於-yú-介词)

⑴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in, at, 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成于机杼。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葫芦置于地。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di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⑵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for, 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⑶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from]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⑷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by]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⑸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同于幻。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⑹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to, etc.]荣誉归于教练 ⑺ 表示相对的位置 [in]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⑻ 姓 于 (yú-动词)(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⑴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⑵ 取 [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⑶ 如;好像 [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于何(如何) 于yú

⑴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⑵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⑶ 姓。 起始:

于姓,得姓始祖为于邘叔。

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

于姓在2002年全国人口普查中于姓人口有114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92%,姓氏排名仍为第二十八位。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子邘叔的封地邘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新唐书》的记载,周文王的继承者周武王姬发成功克商之后,大举分封诸侯。他将其第二个儿子姬诞封在故邘国旧址(今河南沁阳西万镇邘邰村),重新建立了姬姓邘国,称邘叔。后来,邘叔的子孙后代就以故国名为姓氏,有的称邘氏,有的则去邑称于氏,史称于氏正宗,是为河南于氏。

于yú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以免于难。可以免于难。 “於” 另见 yū
包含“于”的词语

◆ 于今 【yújīn】  

[ up to the present since ] 至今  

例: 车站一别,于今十年  

[ nowaday now ] 如今 到现在

◆ 于思 【yúsāi】  

[ thick moustache ] 常叠用,表现胡子极多

◆ 于时 【yúshí】  

[ for the moment then at that time ] 介宾词组。在这个时候,当时  

例: 于时冰皮始解。——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 于是 【yúshì】  

[ as a result therefore whereupon ]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包含“于”的成语

◆ 不齿于人 【bù chǐ yú rén】

释义: 齿:象牙齿一样排列。不能列于人类。指被人看不起。
(Cannot be listed in human beings. Refers to being looked down upon.)出处: 宋·沈括《梦溪笔谈·*》:“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示例: 燕人马植,本辽大族,仕至光禄卿,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徽宗政和元年》)

◆ 毁于一旦 【huǐ yú yī dàn】

释义: 于:在;一旦:一天。在一天的功夫全被毁掉。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一下子被毁掉。
(All the kung fu in one day was destroyed. It means that the fruits of long-term labor are destroyed in one fell swoop.)出处: 《后汉书·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示例: 百余年辛苦经营的圆明园,毁于一旦,更是令人椎心泣血的莫大恨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 嫁祸于人 【jià huò yú rén】

释义: 嫁:转移。把自己的祸事推给别人。
(Blame others for yo* misfortune.)出处: 《史记·赵世家》:“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祸于赵也。”

示例: 他们这样说,固然也许是因为失败之后,嫁祸于人,或者因为自己变计,须有借口之故。(鲁迅《两地书》一○六)

◆ 业精于勤 【yè jīng yú qín】

释义: 业:学业;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奋。学业精深是由勤奋得来的。
(Academic profoundness is derived from diligence.)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伊于胡底 【yī yú hú dǐ】

释义: 伊:句首助词;于:到;胡:何,哪;底:尽头。到什么地步为止(对不好的现象表示感叹)。
To what extent ( exc*tions of bad phenomena ).出处: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于胡底?”




   历史文化常识,有的在学习强国中出现,有的还没有涉及,就当补充学习吧。
一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重要的传统经典,也是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学》、《庸》都是从《礼记》中*出来的);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
二 、儒家十三经
“十三经”是在南宋时期zui终确立的十三部儒家经典。分别是: 《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三 、天干地支
“干支”用于天文历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另十二属相用于搭配相应的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将天干地支搭配后,可用于记年、月、日、时,其循环周期为60年,为“一甲子”。
四、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流传中zui为广泛的是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阴阳家(邹衍)、名家(公孙龙)、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小说家、纵横家(鬼谷子)、兵家(孙子)、医家。
五、 八卦
见于《周易》,每一卦代表一种自然物质,分别是: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
六 、 三皇五帝
“三皇”和“五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比较流行的版本是: “三皇”:庖牺氏(伏羲)、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七、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儒家礼教中重要的道德标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八、五伦八德
“五伦”是儒家所标榜的五种人与人之间zui为基本的关系以及相关的道德规范,分别是: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其中重要的是“夫妇”关系,因为这是为人之始),要求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九、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是记载本族世系及其相关内容的历史图籍,其内容涉及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袭图录、族规礼仪、人物传记、艺文图志、风土人情等。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中说过: 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记一朝,天下之史也。 家谱,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下的产物。
十 、六艺
“六艺”有两种说法。 其一,儒家六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乐》; 其二,古代儒家所推崇的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十一、五礼
中国古代五种礼制: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十二、姓氏
先秦时期,姓和氏是严格区分开来的。 姓源于母系社会。中国zui早的姓大都带有“女”字旁,如姬、姜、嬴等,姓的起源较早,是氏族的符号,形成之后比较稳定; 氏产生于姓之后,是按照父系来标识血缘关系的结果,如黄帝是轩辕氏、姬姓,氏排在姓之前,说明母权制已让位于父权制; 一般而言,姓代表血缘关系,并规定同姓不能通婚,而氏主要是区别贵贱,地位高贵者有氏,反则无之。先秦时男子称氏而不乎姓,女子则称姓而不称氏。
十三、五爵
古代的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
十四、四大名著
中国四部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十五、七大古都
古都指古代王朝的*中心,通常也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我国著名的七座古都分别是: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
十六、九州
“九州”zui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有关中国古代七个行政区域的划分,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
十七、五岳
中国的五座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十八、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总称,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