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阳荣
- 来源: 投稿
- 2023-01-24
炎黄时期
炎帝榆罔曾在葛岗的空桑村建都,古称空桑城。空桑城是中国古乐器文化的发祥地。《杞县志》载:空桑为商前古城。
夏朝
夏朝末年,商代名相伊尹就出生在今葛岗镇空桑村。空桑伊尹庙内现存“宋真宗皇帝空桑伊尹庙碑赞”御碑一通。
商朝
沃丁八年,伊尹丞相葬于空桑北一里处。
春秋战国
葛岗是商贾云集,繁华之地,远近闻名的集镇。
北宋
葛岗是一个有名的集镇,店铺布帘招牌随风飞舞。
明朝
万历二十二年,明政府在葛岗建义仓,民间集粮,自行管理,官府监督。丰年积粮,荒年备用。“葛店帘飞”和“伊庙灵桑”被列为杞县十四景之中。
万历四十年,葛岗空桑人左中郎将娄望,入祀杞县乡贤祠。明朝重修、扩修空桑伊尹庙六次,并在杞县西关修了伊尹庙。“空桑夜(烟)雨”被列为杞县八十景之一。
清朝
顺治二年(1645),去保之名(明属西滩保,栗岗保)改为里,称葛岗里。
雍正三年,建葛岗社仓,发动民间积粮备荒。
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里为社,称葛岗社。
光绪年间重修仓。
*
*初年,粮仓被当地官吏盗卖一空。
*四年(1915年),葛岗建制第六区。
*十一年(1922年),开周(开封——周口)公路建成通车,此为开封di一条长途汽车公路,由葛岗入杞县境地(即今开杞公路)。
*十四年(1925年)11月,*豫陕区委派农运负责人萧人鹄,来杞县开展豫东农*动,至年底在十里岗村、葛岗村、莲花坡村建区农协会,建立*十里岗等三个支部。
*十六年(1927年)7月—12月,*杞县县委机关设在莲花坡村张百川家,当时张百川是县委委员。
是年,日伪将葛岗划为大云所区,并在大云所和葛岗建日伪*分析。
*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葛岗改为伊尹乡。12月伊尹乡改为葛岗乡。
南宋时期,原主人死后此文物在家族后人中流传,*时不知怎地落入汪伪政权一个局长之手,藏于其侄儿家中。“破四旧”运动中,此宝物被收缴等待熔炼,却阴差阳错逃过一劫。后来一位警备区的政委巡视库房,终于让它重见天日,成为福建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这个堪称国宝级的文物,就是宋朝名相李纲亲自佩用的兵器——李纲锏。它是李纲精忠保国的神兵利器,也是靖康之耻的历史见证。
李纲锏由精钢锻造,全长约97厘米,内棱长约75厘米,握手长约22厘米,所配的锏鞘稍长一些,有77厘米。连身带鞘共计重量3.6公斤。
900多年前,金人di一次南下兵锋直指北宋都城汴梁。当时的重臣李纲就是挥舞着这把七斤多的兵器,奉旨总督京城保卫战。
然而,大战胜利之后,李纲却被皇帝一贬再贬,主和的投降派再次左右朝局。当汴梁再次被围困时,皇帝这才悔不当初,急忙召回李纲。
接到圣旨的李纲,此时已经走到了湖南长沙地界,还没等到他赶回去,便收到了京城被攻破,宋徽宗和宋钦宗被掳走的消息。
南宋建立之后,宋高宗赵构一度启用德高望重的李纲为丞相。李纲依旧随身带着这把锏,始终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
然而完颜构的骨头是软的,李纲终究*下野,zui终在福建病逝,和陆游、辛弃疾一样,终其一生都没有见到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一天。
李纲死后,他的这件兵器被族人小心供奉起来,历经南宋、元、明三朝,到了晚清时却从李家后人手中流入民间。据传清末率众抗击法军入侵马尾的举人林崧祁,当时手中所用的兵器就是这把李纲锏。穿越数百载的轮回,李纲锏在这位主人手中,再度踏上了抵御外辱的*。
*时期,李纲锏再度易手,被汪伪政权的一个局长重金购得。后来抗战胜利,李纲锏被他转交给外甥林中宇收藏。
上世纪“破四旧”运动中,李纲锏作为金属文物,被收缴后送至南平一处军械仓库,等待熔炼。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李纲锏阴差阳错,竟然逃过一劫,仿佛被人遗忘一般,躺在仓库角落布满蛛网灰尘。
1980年,一位警备区的周政委前来视察军械库,终于使这件无价之宝重见天日。很快,李纲锏被送至文物部门,经过专家鉴定,确认了它珍贵文物的身份。
不过,文物是有主人的,就是那位林中宇先生。此时的林先生还在教书,收到了一份特别的通知:上级部门要将李纲锏物归原主。
珍宝失而复得的惊喜,让林中宇大为感动。1985年,林中宇决心不再让李纲锏成为私人把玩之物,将它捐赠给福建博物院,让天下人都能一睹为快。
而今,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李纲锏静静躺在福建博物院里,无声地诉说着它经历过的金戈铁马岁月。
#历史冷知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