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相机是什么」
- 作者: 卿仪
- 来源: 投稿
- 2023-01-24
微型相机是什么?
35毫米照相机(包括半幅照相机)和126照相机属于小型照相机;110照相机和米诺克司照相机属于超小型照相机。
35毫米镜间快门照相机的体型较大,因此曾一度将35毫米的半幅照相机以下的小型照相机称为袖珍照相机,但近代35毫米的全幅照相机经过轻量小型化后,成为不亚于半幅照相机的小型照相机,也称为袖珍照相机。
古代中国曾是摄影光学理论研究水平zui先进的国家,然而在摄影术的发明和应用方面,近代中国却远远地落后了。当中国人还在求助于画师把自己的容貌描绘在纸上时,法国诞生了世界上的di一张照片。
1826年,摄影术之父——法国人“尼埃普斯”在自家二楼的窗户拍摄了历史上di一张可保存的感光影像。这张被命名为《窗外屋顶》的真实场景照片,持续曝光了8小时,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zui早的照片。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的“银版照相法”被法国政府收买并公布于世,摄影术很快风靡西方世界。
法国海关总检察官于勒·埃及尔是将摄影术引入中国的di一人。他于1844 年在澳门、广东拍摄的照片,是目前发现的自摄影术传入中国以来zui早的摄影作品。
于勒·埃及尔也是di一个为中国人拍照的人。于勒·埃及尔作为海关问题专家,在参加起草签订中法《黄埔条约》时,为中方代表、中国di一位“外交官”耆英拍摄的一张“小照”,被海内外众多摄影史学家及档案专家认定为有关中国题材现存zui早的照片。这张照片目前保存在法国摄影博物馆,画面虽已模糊,但耆英的面部图像还算清晰。
di一次*战争后,外国商人、传教士、冒险家们把照相机及摄影术带入了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这些沿海地区的传统画像业很快被摄影取代,而那时中国北方的人们对摄影依然一无所知。
第二次*战争(1860年)时,具有英国、意大利双重国籍的战地摄影师费利斯·比特 (Felice Beato) 随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进入中国,也把摄影术带到了中国北方地区。费利斯·比特拍摄的很多*战争中的历史画面,如实的记录了当时清兵抗敌的情形。
英法联*烧圆明园后占领*门,迫使咸丰皇帝之弟恭亲王奕䜣与英国特使额尔金勋爵在北京皇城内的礼部大堂签订中英《北京条约》。恭亲王di一次见到照相机时被吓了一跳。费利斯·比特用照相机镜头对准恭亲王时,恭亲王把照相机当成了大炮,惊恐地抬起头,脸变得惨白。当他明白这是在给他拍肖像照时,脸上惊恐的表情才好转。费利斯·比特照片里的恭亲王忧心忡忡,那表情也反应了当时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时刻和侵略者谈判的历史情形。
费利斯·比特还以香港、广州、天津、北京为活动范围拍摄了一些展示中国社会现状的照片,让西方人di一次从照片上见到了中国影像。
1860年后,获得了在中国境内任意旅行特权的西方摄影师们争先恐后来到中国,他们通过镜头对中华古国的锦绣河山、名胜古迹、城市风光、人民生活、地方物产、风土人情进行了忠实记录,这些旧影也成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的zui珍贵、直观的史料。
未完待续
点击以下文章标题可直接阅读:
“三皇五帝”不只是传说
古人那些事儿3——祖先崇拜
绘画中的古代中国——清明上河图之北宋汴京风情
绘画中的古代中国——《清明上河图》之明代苏州风情
更多*文章和*,请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了解更多”关注本公众号
【di一个照相的中国人是谁?】
自从法国的达盖尔在1839年做成了di一个银版照相机,便捷实用的照相技术风靡各国上层贵族,这种“开数千年不传之秘”的技术很快传入中国。
现知zui早的中国人照片存于法国巴黎摄影博物馆,是1844年法国海关总检察长于勒·埃及尔,给时任两广总督耆英拍摄的。
耆英曾作为中方代表,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di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1844年成为两广总督兼办通商事务。
满清宗室zui早接触摄影的,是光绪皇帝生父、醇贤亲王奕譞,他因为*洋务运动,与洋人接触中喜欢上了摄影,还专门雇了专职摄影师梁时泰伴随他左右。
同治二年(1863年),23岁的奕譞管理神机营时,在北京南苑军营拍了一张照片,成为目前清宫旧藏中zui早的一幅。
据说紫禁城内传出的di一声照相声在19世纪70年代,是美国摄影师菲斯勒躲在垃圾车中潜入后宫,拍摄了两张坤宁宫照片。
紫禁城内拍照zui多的是慈禧太后,她在1903年于颐和园拍摄了di一张照片,但zui初将摄影带进后宫的却是珍妃。
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十几岁的珍妃偷偷购买了一批摄影器材,和光绪皇帝潜心专研照相技术,还教会了*使用照相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