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二生肖里的玄武是王八」
- 作者: 寒驹
- 来源: 投稿
- 2023-01-26
为什么十二生肖里的玄武是王八?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的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zui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
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甚至我们还自诩为“龙的传人”。但是,随着与西方世界的交往日深,才发现“Dragon”一词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血腥的意思。那么,我们就不禁会疑问,到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文化差异和文化误解?中国的龙和西方的龙为什么不一样?
龙,其英文名字是“Dragon”,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而“Dragon”一词还有恐龙的意思,是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存在于地球上的主宰。中国古代的龙文化非常发达,并辐射到周边地区,对东亚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
图1 秦汉龙纹
关于龙的形象,其中zui著名的便是“九似”说,即是说龙的原型取材于九种动物。至于是哪九种动物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zui为常见的则是宋代画家董宇的说法,他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这种说法得到了今人的认可,几乎成为了一种常识。其实,除过董宇,还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许慎《说文解字》言:“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宋人罗愿则认为“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到了明清时期,关于龙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图2 清朝的青石高浮雕龙壁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则有更精彩的描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到了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言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关于龙的形象的认知虽然存在很多分歧,但都将其视为神圣、吉祥的象征。龙除了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外,《礼记》还将其与凤、龟、麟一起并称为 “四灵”。早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有大量关于龙的纹饰,作为权力的象征,后来则成为天子的专属,皇帝则有“真龙天子”之称。
图3 战国时期的玉龙
那么,龙这种动物究竟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与西方的不一样呢?
早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技术以及认知能力低下,无法解释许多自然界的神秘事情,所谓“力不足者取乎神”,于是便构想出一种超人格的、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也就是图腾崇拜,以此作为人们的精神支撑。
关于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传统的说法是源于黄帝的“釜山合符”。这一说法见于《史记·五帝本纪》,这一次合符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在军事上统一了各部落的符信,在*上确立了各部落的结盟,更重要的还是综合了各部落的图腾,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物形象——龙。今天我们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即是缘于此。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龙是由蛇演变而来,当蛇变为龙后,我们自然而然的成为了“龙的传人”。
图4 古代龙纹地方玉璧
那么,西方的龙是如何产生的呢?
在*教流行之前,龙在西方也主要是以图腾的意涵存在的,“dragon”一直作为维京人、塞尔特人和撒克逊人的民族象征。从这一点来说,与中华民族无异。但随着*教的兴起,特别是《圣经·新约》里的“蛇”引诱夏娃犯罪,从而被视为*、魔鬼的化身,加之其形象与龙相似,故而“龙”也逐渐成了“魔鬼”、“撒旦”的象征。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西方人一直将“Dragon”视为*、血腥的意思,其实更多的还是一种文化误解。如果将龙进行音译,翻译成“Long”,那么这种误会也许会小一些。
其实,即便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也存在很多种类,正如公孙龙所说的“白马非马”。我们不妨对其简单介绍,以丰富对龙的认知。我们常说的“四象”即“青龙、*、朱雀、玄武”,青色代表东方,因此也有“东方青龙”之说,这无疑是我们关于龙的zui为熟知的类型。
除过青龙以外,还有很多。比如应龙,又有飞龙、黄龙之称,此龙背生双翼,据《述异记》记载:“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又千年为应龙。”虺:《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也就是说,龙的幼年期是虺。虬:《说文解字》云:“龙无角者。”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亦说“龙无角者。”可见古人将无角的龙称作“虬”。角龙:指有角的龙。《述异记》云:“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此外还有螭、蛟、蟠、云龙等形象,不一而足。
图5 身穿龙袍的明英宗
当然,这些关于龙的种类主要存在于早期文献当中。随着历史的发展,龙的形象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龙主要经历了四个较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图腾崇拜阶段、神灵崇拜阶段、龙神崇拜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佛教娜迦龙崇拜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
在图腾崇拜阶段:人们将龙视作部落图腾,如龙原为伏羲氏族的图腾,后来成为太暤部落的图腾。神灵崇拜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将龙神化,奉为水神,认为它能够兴云致雨。龙与帝王崇拜相结合:秦汉大一统后,龙逐渐作为皇帝的化身,被称为真龙天子。佛教娜迦龙与中国龙崇拜相结合的阶段:中国本土只有龙神而无龙王,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起,龙王神话也随之传入中国,龙王、龙宫、龙女等神话迅速得到传播。
就这样,经历了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龙的形象及内涵逐渐变得多元与丰富。今天,我们自诩为“龙的传人”,龙形象及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内核。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不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但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龙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具体象征。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述异记》《说文解字》《史记·五帝本纪》《礼记》《本草纲目·翼》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唐代,爱吃羊头是有大风险的,会在某个清晨遭遇一位羊首人身衣冠整洁的怪物,发出严重警告:“恳请你以后不要再吃羊头,否则我会杀了你哟。”
这位不是妖怪,而是一位正经八百的神仙。他就是掌管时间的十二位神仙之一,未神,十二生肖中的“未羊”。
这是记载在太平广记里的一个小故事。故事中的未神,身姿挺拔,身着唐代流行的宽袖长袍,长着一颗严肃端庄的羊头,下巴微微扬起,神态坦然自若,仿佛是一位立于殿堂之上的朝臣。
如今我们依然有机会,去拜访这位穿越时空而来的仁兄,一睹尊容。他现在就在陕西历史博物馆里,和其他11位伙伴一起站立在圆台之上。
十二生肖起源于春秋时期,相传与动物崇拜有关。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中,已经有了关于十二生肖的描述,这说明我国在先秦时代已经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十二生肖*。
到唐代,十二生肖对人类的陪伴和守护又多了一层特殊的含义。唐人规定,达到一定条件的官员,去世后坟墓中必须有“四神十二时”做陪葬。四神即四大神兽,青龙、*、朱雀、玄武,十二时,即掌管时间的神,代表十二个时辰的十二生肖。
关于12种动物的排序,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古代,飞禽走兽为天帝拜寿,天帝选择了到场zui早的12种走兽做为属相,充当人类的守护神。当时公鸡生有一对漂亮的角,属于走兽之列,因此也在其中。
可是天帝又犯起了愁,次序如何排列呢?*遂自荐,表示愿意为天帝分忧,协调众兄弟排好次序。天帝看他憨厚老实,就点头同意了。
猪首先提议按照形体的大小来排序。动物们没有异议,一致推选身材zui魁伟人缘zui好的牛排di一。一只老鼠跳出来说:“我才是zui大的!不信咱们到人间走一遭,听听他们怎么说!”
大家都嘲笑老鼠不自量力,但还是到人间转了一圈儿。结果人们一看到老鼠就喊“打!打!”老鼠得意地说:“怎么样,他们都说我大!”
猪站出来,力排众议,把老鼠排在了di一位。其实猪是有私心的,他要的就是把水搅浑,混淆大小,自己才有机会钻空子。
老虎和龙一不高兴就打了起来,老虎打赢了,排在第三。
龙理应排第四,这时又跳出来一只不甘寂寞的野兔,说:“我长得像老鼠,我比老鼠强大,我是草地上的王者,我该排第四!”
强大的自信心创造了奇迹。
猪心里高兴,表面上却极力调解,提议赛跑定输赢。龙和兔子都同意。
龙特意借来公鸡的角给自己装上,增加声势。
比赛时,龙冲天而起,势如闪电,却在中途被荆棘挂住了角,费了好大劲才挣脱出来。兔子一蹿一蹦,灵活得很,抢先到达终点。兔子排第四,龙只能屈居第五。
狗向兔子贺喜,兔子春风得意,表现得很傲慢。狗一生气,扑上来把兔子咬死了。狗因此受罚,排在zui后一位。
龙败给兔子之后,到处抱怨公鸡的角拖累了自己。公鸡好心办坏事,又气又悔,跑到海边向龙讨要自己的角。龙狡猾地说:“这角虽然没什么用处,但配我这威武的仪表正合适。要还你也不难,只要太阳从西边升起。”说完就一头扎进海水中,再不露面。
可怜的公鸡信以为真,每天天不亮就跑到海边翘首等待,希望太阳从西边升起,还不时朝着海水高喊:“龙哥,还我角来!”
从此公鸡失去了角,也只能排在后面。
接下来,蛇和马、猴和羊,自动组成搭档,比赛表演才艺。
马用自己的鬃毛为蛇做了一件毛衣,穿上又轻便又好看,为演出增色不少。他们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
轮到猴子和羊,猴子表演倒挂*时太过投入,露出了光溜溜的红*,惹得动物们哄堂大笑。猴子一紧张,一个倒栽葱跌下来,演出搞砸了。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样蛇和马排在前,羊和猴子排在后。
猪对这一结果非常满意,喜滋滋地在zui前面加上自己的名字,把名单呈交给天帝。他自以为聪明,却不知天帝洞若观火,早已把他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大笔一挥,把猪的名字划去,排在zui后,罚他“天天吃糠,一年一宰”。
猪从此心灰意冷,除了吃就是睡,万事不管。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还有一种更有科学依据的说法,人们把自己的日常作息和动物的活动规律结合,来为12个时辰命名。
比如子时,23点到凌晨1点,此时万籁俱寂,老鼠zui为活跃,故称“子鼠”。丑时,1:00~3:00,农家要起床为家里的黄牛添夜草,因此称为“丑牛”。
比如7:00~9:00,辰时,天上神龙出没,行云布雾,所以叫“辰龙”。9:00~11:00巳时,蛇类活动频繁,人们行走在野外田间需多加小心,称“巳蛇”。
下午13:00~15:00,未时,是放羊的好时候,这个时候羊吃了草不会对草的生长产生影响,所以是“未羊”。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多说了。有机会一定要去陕西历史博物馆,亲眼看一看那些造型多样色彩丰富的唐彩绘生肖俑们。几千年来,他们可是人类时时刻刻的陪伴者和守护者哟。
《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在头条搜索即可免费观看。在头条,更多优质纪录片等你来看!
#头条创作挑战赛#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头条纪录片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