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门楼靠左别靠右堂屋靠前别靠后「我家房子坐东朝西,东边,北边,西边有路好吗」

  • 作者: 阳兆
  • 来源: 投稿
  • 2023-01-28

我家房子坐东朝西,东边,北边,西边有路好吗?

   这样的房子布局很合理,你可以在当地找一位风水师傅看一下,一般房子太靠近大路噪声和影响睡眠质量。

我们现在在城市看到很多建筑都是现代风格的,很多都是高楼大厦,大门也是现代化的大门,有的是玻璃自动*门,有的住家的防盗门,有的是从上往下手拉的铁门等,那种门楼形式的大门一般都是在景区可见。已经被人们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存下来。那么门楼是什么样子的呢?

“门楼”,其造型上的特点是在门上带有屋顶,实际上是一种牌楼形式的门脸,所以又称为“牌楼门”,这种“门楼”多半用于祠堂、寺庙或是豪宅等重要建筑上。因此在我国传统建筑中的门楼包括了民居宅院大门,但不一定是民居宅院大门。那这句“门楼靠左别靠右,堂屋靠前别靠后”主要讲的就是农村居民这块。


古时候村庄门楼大概有三种形式。di一种就是居民住家的大门。第二种就是一个村落的总出入口的大门,这种村落可以是一个姓氏的,也可以使多个姓氏的。第三种,我们知道古时候一个大的家族会有分支的。这种门楼就是在家族的其他分支使用,也是一个出入口。

1. “门楼靠左别靠右”,古时候人们建房子的时候是比较讲究的。古人认为有三个方位是非常吉利的,分别是东、东南、和南。因为这三个方位都是向阳的,出自宋代一副很有名的春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可以看出大门向阳是有很好隐喻的。

但是在这三个方位中古人们认为是以东南方为zui佳。我们经常听到民间有说向阳之地或者朝阳之地指的就是这个东南方,因为在冬季的时候,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东南方向。古人认为如果大门朝这个方向隐喻财富能*起来。其实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是人们的心里作用而已。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传统的居民的住宅讲究的是坐北朝南,是以正屋为中心的,正屋的位置也是朝南,大门也就是门楼在建门时候的位置是以正屋为中轴往左边靠,而不是右边。那为什么不能靠右呢?民间有什么说法吗?

在古时候古人认为右边的方位是不包括南方的,只有西方和西南方,如果将大门朝这两个方位来建,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看来是不吉利的,隐喻着钱财散去。同时又因为太阳从西边落下。民间的人们认为有“日落西山”和“西归”的意思,我们知道这两个词多用在不好的地方,比如形容一个家族落寞,衰败了用“日落西山”的说法,如果形容一个人去世了,可以用“归西”说法。因此会让人们产生一下联想。自然人们就觉得不吉利,慢慢地也就变成了禁忌了。不过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人们心里作用而已。民间也是有少部分建筑不是坐北朝南的,比如林伯渠故居是坐东朝西。


2堂屋靠前别靠后,堂屋通常建在房屋的正中间,有的地方叫厅堂,是一个核心并且很重要的场所。在我们传统的“三间四架”房屋建筑中,有一个特点就是 不管隔开多少间房,所有的房间门都是要开向堂屋的,如果有二楼,也是必须要通过堂屋才能上到二楼。彰显着堂屋的重要性。

但是每个地方习俗不同,堂屋的起到的作用也有不同,在民间大致有五种。

di一种,就是我们接待客人的场所,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俗,就是有客人来,主人把客人zui先领进去的地方就是堂屋。如果是客人自己进来的,di一个进的房间也是堂屋,不会往其他房间去。不然就会被人视作不懂规矩。

第二种,就是结婚的时候要在堂屋拜堂,过去农村在结婚的时候有个重要的仪式要执行,就是拜堂。新人要在堂屋内面向男方父母行跪拜敬茶的仪式。也是新娘在进门后di一个去的房屋。

第三种,就是在家里举行一些重要的礼仪时需要在堂屋进行,比如满月、寿辰、拜师等。

第四种,就是老人去世后停放的场所。在一些地方的习俗就是当老人快不行的时候,家人需要把老人移动到堂屋去。民间人们认为老人如果能在堂屋“西归”是有福气的,同时堂屋这个地方也是给老人“西归”后办事的地方,一直到出殡。比如安徽偏北的一些农村就有这样的习俗。

第五种,就是在堂屋上摆祖上的排位,有的地方是挂祖上的像。但是有些地方是禁忌只有在一些节日的时候才拿出来祭拜,比如过年。所以可以说堂屋在农村很多地方,也算是除祠堂外一个小型的祭祀场所。是非常庄严的地方。

可以说堂屋除了以上一些重要的功能外,还是一个家庭生活空间,有的家庭还作为餐厅使用。这样重要的空间只会“靠前”不会“靠后”的。


至于现在的人,建设的是现代化建筑,有些习俗已经不适合现在了,因为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人们的一种思想寄托而已。但是有些习俗会一直沿用,比如现在的农村盖的新房也还会保留传统的模式,比如在堂屋的中间位置摆放八仙桌、对联、中堂画等。你们觉得呢?有道理吗?

   所谓西户是指朝向西边。在北方,这种坐东朝西的房子叫东厢房,因其冬冷夏热,所以,老百姓都知道一句老俗话,叫“有钱不盖东厢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