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

  • 作者: 岩寒
  • 来源: 投稿
  • 2023-01-28

每到王朝末期,我们读史书,都会感叹到,这帮皇帝真是太蠢了,敌人都打到门口了,君臣还在党争不休,如果我是皇帝,只要……一定能……

等等,你的意思是,你当了皇帝就能扭转乾坤,逆天改命?

教育

很多历史事件,其实都是积重难返,沉疴积弊久了,zui后大爆发,来一场“清算”,只能说是历史的必然。

“穿越者”终会败给“位面之子”。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真想学帝王之术,那么应该读些什么书?

你在头条上看到一个专栏,标题写着“帝王之学”,定价29.9。


简介上面写着:

古代帝王教科书,教你封建王室残酷的生存智慧。

问题在于,作为一个职业,“帝王”并非像美容、美发、厨师、木匠、郎中那样重视“技艺”。

重要的是“教育”,比如对事物的认知,思维的方式,这是底层思维上差异的不同,并zui终决定了决策的结果,命运的成败。

所以无法形成固定的学说流派,并通过文字纪录留传下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三国演义,刘皇叔礼贤下士,三顾茅庐,zui后白帝城托孤。


刘备也成为了文人心中的“理想主公”。

但事实上,诸葛亮根本就不是“下士”。

诸葛亮*蒯祺、庞山民,是蒯、庞两家族。庞山民的堂弟,就是庞统庞士元。

蒯、庞这两大家族都是荆州的重要势力。

孔明的岳父黄承彦,也是荆州士族,黄承彦的岳父蔡讽,是汉末名将蔡瑁的父亲。

蔡讽的*又嫁给了刘表,生子刘琮。

这样算下来,黄承彦则是蔡瑁的*,同时也是刘表的连襟。

诸葛亮娶黄氏后,刘表也就成了诸葛亮的姨夫,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和诸葛亮是表兄弟。

诸葛亮和刘琦讲“上屋抽梯”,重耳申生的故事,因为这就是表哥表弟的家事。

刘琦是刘表长子,随便一个“下士”,怎么可能指点夺嫡之事?

所以,刘备的“三顾茅庐”,完全不是礼贤“下士”。

荆州六大豪族,蔡,蒯,庞,黄四家都和诸葛亮建有姻亲关系。

别说刘备三次请到了诸葛亮,就算是三十次,刘备肯定也不会犹豫。

这些士族互相联姻,形成*势力,彼此又争斗夺权,在之后的历史中,直接影响着蜀汉政权的走向。

“礼贤下士”不过是小说演义。

真正的帝王之学,是复杂的权力斗争。

如果无法对*局势有准确的认知,就无法梳理出整个局势的矛盾。

甚至连局势的概念都看不清,在获得zui基本的信息之前就挂掉了。

帝王之术

“帝师”张居正给万历编过一本教科书,就是《帝鉴图说》。


里面讲的什么内容呢?

说是尧在位时,任用贤臣羲氏、和氏,尧“垂拱而治”,从而天下大治。

那为什么“无为”,天下却能“大治”呢?

是因为这本书是张居正编的。

所谓“盖天下可以一人主之,不可以一人治之。”

意思是,天下这么大,可以只有一个主人,但却没有办法一个人治理,所以大臣很重要。

皇帝一个人是治理不了天下的,所以一定要有贤臣辅佐。

你皇帝“垂拱而治”,不要干涉贤臣治理天下。

遇到问题,也要多听贤臣的话,不要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那贤臣是谁呢?当然是我张太岳了。

然后万历被架空,压根没人听皇帝的。

结果万历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没发生过的事,皇帝不上朝。

所以你要明白,每个人的主张,都有利益私心。

包括“帝师”,你轻信了他们的逻辑,那么也只能成为人家的傀儡了。

北宋时期,司马光编写了一部涵盖6朝1362年的历史的史书,《资治通鉴》。


通过历朝历代的兴衰,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而你要打开《通鉴》,你会发现:

皇帝听取了儒家的的意见,结局都成功了。

凡是没听取儒家的意见的,结果都失败了。

可我们看历史,皇帝就算听取儒家意见,*也有不少。

而这些失败的,都被选择性忽略了。

假如你是年仅十六岁的万历,难道可以做到百分百信任张太师吗?

不能,那你能避免张太师的*?然后做到反*,让他甘心为你卖命吗?

“垂拱而治”的皇帝,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成为傀儡,zui终被“贤臣”坑死。

帝王术更进一层,你要意识到,所有人提出的主张、建议,都是有私心的。

所有人都有可能在骗你,包括我现在讲的,也有可能在骗你。

你轻信了,只能成为傀儡。

你有*思考的能力吗?

先别回答的这么肯定有,鱼zui难意识到水的存在。

如果老爸死的早,又没人教你该怎么做,像嘉靖那样靠自己天生觉悟的,千难万难。

不信你看看崇祯。

工具

崇祯即位之后,铲除了魏忠贤势力,提出了以孝道治天下的口号。

以孝治天下,听起来非常伟大光明正确,孝道存在,天下一定大治,至少乱不到哪去。

结果大明亡在了崇祯手里。

一直到崇祯十六年,崇祯还在问:

为什么我按照儒家学说去治理天下,天下却没能大治?

你能感受到崇祯的无助、不甘、愤怒和疑惑吗?

那问题出在哪呢?

帝王之学再进一层,世间万物皆为工具,都是为你所用。

儒家学说,也不过是工具之一,用来为了维持等级制框架的意识形态。

新帝国建立,有的秩序需要重新定义,有的被*,有的被继承。

对待儒学,也要有自己的理解,是用是废,是抑是扬,万物皆为工具,儒学也不例外。

所以帝王之学,往下传给帝嗣,儒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你又应该怎样利用好手里的工具。

可到了王朝末期,对应的你总是能看到“立幼主”,皇嗣还未成年,没接收到帝王学教育,先帝就已驾崩,甚至还要旁支继宗来继承皇位。

而皇亲藩王从小又被严格*,无论如何也接受不到帝王学教育。

于是“帝王之术”,的传承就出现了断层。

太子的教育,也被儒家帝师掌握,皇帝反而成了儒家的工具。

就像“君权神授”,原本是为了彰显君权之神圣,可到后来神权比君权还大,君王反倒成为了教皇的奴仆,德皇亨利四世还弄出个卡诺莎之辱。

所以真正的帝王之学,是你必须知道,帝王才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其他皆为工具。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是当年孔圣人见到道家的祖师爷老聃曾发出的赞叹。

老子曾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所以老子本人一定是读过《易经》,并且懂《易经》的。


可以说老子是在《易经》的影响下写出了《道德经》。

提起《周易》,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易经》,算命、占卜、八字、风水之术。

可学了六十四卦,阴阳五行,象数义理,系辞这些,到底懂没懂什么占卜之术,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有数。

真敢站出来拍着胸脯说“我完全读懂了”,你让他们算一卦,那一定是胡扯。

因为《易经》压根就不是一本占卜的书。

而是一本教科书。(我的专栏,有兴趣关注一下)。

《易经》有三本,《连山易》、《归藏易》、还有一个就是《周易》。

这三本书有一定的关联,《连山》zui早成书、是《归藏》、《周易》的起源,统称三易。

这三本书都是古代的教科书,

如今《连山》和《归藏》都已经失传,现在只留下《周易》。

周易有两种解释:

周:整个;全、四周。易:变化,周易就是天地四周万物变化的规律。易,是传授、交换知识的意思,“易”这个字像不像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样子?

所以,《周易》是周王室的一本教科书,只不过不是一般人能够读到的教科书。

无论哪种解释,《周易》都不是一本关于算命、占卜的书。

既然是皇家的教科书,肯定是不会学一些种地、织布的东西,《周易》讲的应当是管理国家的帝王之术。

至于易经到底讲的是什么,如何解读。

下次再说。

   听说帝师是个算命看风水的,没把自己的生辰八字福兮祸兮算出来!
这哥们儿看过他几次*,感觉就是个拍马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