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张家口冬奥办副主任王波「2017年1月10日19点56的分是什么时辰」

  • 作者: 曼婷
  • 来源: 投稿
  • 2024-03-03

2017年1月10日19点56的分是什么时辰?

   时辰是庚戌时。八字是:丙申 辛丑 丁酉 庚戌。

1月22日,王波开车把爱人成超送到了位于延庆的冬奥会指定酒店。在酒店门口,王波为成超拍了一张照片。进入闭环后,成超要等到赛事结束,再隔离21天才能回家,在闭环要待到4月份。


在进入延庆闭环酒店前,王波给爱人成超拍了一张照片。受访者供图

冬奥会即将开幕,可王波心情有些复杂:有点遗憾,还有点小失望。

她与爱人相识于冰雪场,迈入婚姻的殿堂后,两人几乎每周末都到平谷渔阳滑雪场滑雪,起初还只是对滑雪有兴趣的王波,渐渐地向“随时做好冬奥会雪上志愿服务的准备”而进发。他们曾在零下36℃脱下手套捂热旗杆,也曾连续8小时站在冰天雪地中。她和成超身为冬奥滑雪战队志愿者,为此次冬奥会的举办,做了3年多的准备。“可能这一生中只有这一次机会可以参与这么大的赛事。”但由于家里有宠物还有老人,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必须有一人要留在家里。

连滚带爬的初次滑雪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龙潭北里社区副主任王波,也是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每次到单位、社区进行宣讲,王波总要讲自己和冬奥的故事,她用“冰雪良缘”作为开场白。“这四个字,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当中包*我的很多偶遇,而这些偶遇也正是我成为滑雪战队志愿者的起点。”


冬奥滑雪战队志愿者王波。受访者供图

小时候王波特喜欢滑冰。“我家就住在龙潭湖边上,每年冬天龙潭湖都有冰场,小时候爸妈常常带着我和弟弟去滑冰。”王波说,很多人认为冬天没事儿干,但她和家里人觉得冬天可有趣了,一到冬天,全家出动去滑冰。

2013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几个朋友约她去平谷滑雪。说起di一次滑雪的经历,王波仍觉得就像昨天:“当时一听要去滑雪,我立马来了精神,但听说去平谷滑雪来回要4个小时,我又打了退堂鼓。”

zui后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她只好跟着去了。“到了滑雪场我就傻眼了,不同级别的雪道高度不同,会滑的从山顶高坡上‘飞’下来,就跟燕子似的。不会滑的连滚带爬净摔跟头,滚下来就像个大雪球。”王波犹豫了,滑冰摔一下也就是个“*蹲儿”,这滑雪要是滚下来,不定得摔成什么样呢。

正犹豫着,忽然有人问她:“你怎么不去滑呀?”“我?我di一次来,不会滑,有点害怕。”“没事,别怕!你先体验体验,不会我教你吧。”

这个人就是成超,彼时成超已经可以上高级雪道了。他帮王波租来了滑雪要穿的装备,教她怎么穿戴,领着她踩着雪板就上了初级雪道。di一次滑雪,王波心里特别紧张,在雪道上连滚带爬摔了好几个跟头,可当她看到滑得特别好的人,心里又很羡慕,暗暗给自己加油,“等我能滑这么好了,肯定别人也会羡慕我。”

冬奥滑雪战队的冰雪伉俪

有了di一次滑雪经历,王波对滑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到周末,她就主动约朋友们去滑雪。在这期间,不仅她的滑雪技术突飞猛进,她和那个di一次帮她穿戴滑雪装备、领着她上雪道的人还迈上了婚姻的红地毯。每年雪季,他俩都会买一张季卡,几乎每个周末都在雪场度过。

她记得,2017年冬天,北京开展面向大众滑雪爱好者的等级标准测试活动。大众滑雪证书,zui高为九级,每一名通过测试的雪友将获得北京市滑雪协会颁发的相应级别的徽章和证书。

“以前滑雪是没有考级的。我认为考级也是储备冬奥滑雪志愿者人才。”王波说,当时是由本人按照测试项目来报名决定考几级。看了项目动作要求后,王波决定考六级,成超准备考七级。穿上滑雪服,和其他参与考试的雪友一起来到山顶上,教练做一个动作,考生跟着重复*,然后判断动作是否标准。

两人都顺利通过了这次测试。2018年10月份,两人相继接到冬奥组委的电话,邀请他们加入北京冬奥志愿者滑雪战队。“当时还是他先接到了电话,特别欣喜和意外。我也暗暗盼着能接到电话,成超还安慰我说肯定会给我打电话的。”王波说,果不其然,几天后她接到了盼望已久的电话,高兴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成为冬奥滑雪战队志愿者,还要参加体能测试和面试选拔,体能测试分为800米跑、核心测试、力量测试。面试是有关冬奥相关知识问答和英语评测。2018年10月28日,她和爱人顺利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首批队员。

镜头背后的“雪上铁军”

她和成超跟着滑雪战队,先后参与了冬奥赛前6个赛事的雪上服务,切实体会到作为一名雪上志愿者的艰辛。

一届精彩的运动会,既要有运动员出色的成绩发挥,也需要完备的竞赛组织作为保障,可以说,冬奥滑雪战队志愿者是镜头背后的一支“雪上铁军”。


王波前往比赛现场参与志愿活动。受访者供图

滑雪战队的主要任务是为2022冬奥会的高山项目进行赛事服务和赛道维护,志愿者的岗位可以说是基本全覆盖,包括起点服务、整理赛道、旗门裁判、终点服务等。

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通过旗门时,雪板会将赛道压出深沟,志愿者需要立即上前,将雪道推平。志愿者主要用两种方式去平整雪道,一种是犁式滑雪,俗称“内八字”滑法;一种是平行式横滑降滑雪,就是两个脚平行站立,斜向下方滑雪。整理雪道要迅速且达标,不能影响第二位运动员的比赛。

在每天di一轮比赛以后,还要对赛道进行重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起点的志愿者会下来,对旗门进行贴号(将号码写在胶布上,再贴上旗杆)。由于天气太冷,胶布揭下来时会没有黏性,这时就需要志愿者摘掉手套,用手把胶布在旗杆上捂热,方便它黏在杆子上面。

在高山滑雪项目的志愿工作当中,zui大的难题和考验就是严寒。比赛当中的气温一般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他们滑雪战队经历过zui低温度为零下36℃。

那是2018年底“国际雪联高山滑雪”远东杯比赛,王波全程参与了此次为期4天的赛事。当时正赶上全国大面积降温。di一天零下15℃,第二天零下20℃,第三天、第四天山顶上的温度达到了零下36℃,5、6级大风一刮,体表温度瞬间降到零下40℃。


“国际雪联高山滑雪” 远东杯比赛,王波担任终点裁判助理,回收整理运动员的号码坎。受访者供图

那次,王波担任的是终点裁判助理工作。早上5时起床,6时上山,7时到岗。“我还记得,每天餐厅还没开门我们就在外面等着,吃上两口饭就往山上去。”终点裁判助理的工作,是等运动员滑到终点后,把号码坎(套在运动服外面带有号码的坎肩)收下来;终弃(未到达终点摔倒)的运动员,需要志愿者引导从其他通道撤出。“di一轮第二轮比赛以后,把男子组、女子组的号码坎收下来,再根据成绩单把号码坎整理好。”因此志愿者要一直站在雪地里直到比赛结束,这一站就是8个小时,连喝水、吃饭、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站在山顶上,20分钟雪镜结霜;30分钟双脚从麻木到没知觉;40分钟护脸结冰。“身边的伙伴们,个个都像圣诞老人一样,眉毛、眼睫毛、护脸上全都挂满了白霜。”王波说。

那时候,看到推雪道的队友从上面滑下来,终点的志愿者们都特别兴奋。“因为可以上去和队友击个掌,这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活动一下的时间。”

在零下36℃对旗杆贴号也是考验,把手套摘下来捂号码胶布比平时要更长,基本上两个人四只手换下来,已经没什么知觉了。

冬奥推广成了另一份“工作”

2020年1月赶上了疫情,冬奥前的赛事基本陷入停滞状态。冬奥战队志愿者更多是接受线上培训,主要是一些讲解赛事规则的课程。即便如此,队员们也没有丢了雪上“功夫”。王波和成超每年雪季都会购买季卡,几乎每周末都到平谷渔阳滑雪场滑雪,“随时做好雪上志愿服务的准备。”

在这期间,他俩又经过了一次考级,王波跳了两级,两人都获得了大众滑雪八级证书。

王波还是北京冬奥宣讲团成员,她把自己与冰雪和奥运的故事,带到了学校、单位和社区。她和爱人也是冬奥战队里为数不多的冰雪伉俪。双方父母和朋友都非常支持他们参加志愿服务,两人身为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也成为了父母和朋友们的骄傲。“平日里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冬奥推广当中,宣传冬奥知识,普及滑雪技能。教身边亲戚朋友们滑雪,已然成为我们冬季的另一项‘工作’。”

1月22日,在送成超去闭环酒店的路上,王波一个劲儿叮嘱他,“要把工作放在di一位,不能给我们滑雪战队丢脸;当然也要把安全放在di一位。”王波告诉记者,“虽然自己没能参与此次冬奥会的志愿服务,但我们家能有一个人为冬奥会服务,我就感到很自豪了。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此次任务。”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危卓

   1933年 ,张允和与周有光结婚时,给他们评“生辰八字”的人说:这两人活不过35岁 。张允和快50岁时又被两位专家医生断定:活不过50岁。然而张允和一直遵守的三个原则,让她活到了93岁,周有光活到了112岁。

张允和是当时有名的“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

张家家境恩实,从小生活无忧无虑。

她出生在一个炎热的夏天,由于脐带绕脖三圈,出生时没有哭声,差点被误以为是死婴。

她的祖母很不相信,用喷烟的偏方抢救,当所有人都觉得没希望时,张允和嘴巴动了一下,她活过了!

张允和从小比较瘦小柔弱,别人都喜欢说她像林黛玉,很美。她听了却不高兴了,她说:不喜欢林黛玉,林黛玉是痨病鬼,小心眼。

张允和往后的人生经历证明她是经历得起大事,经历得起挫折的人。

作家叶圣陶曾说过,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

而周有光就是这幸福的人中的一个。

周有光是中国语言学家,被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的妹妹和张允和是“乐益”的同学,张允和经常来家里玩,当时正在读大学的周有光便认识了张允和。

一来二去的两人便互生情愫 ,周有光初次给张允和写信就很担忧地说:我很穷,怕给不了你幸福。张允和回信给他说:幸福不是靠别人给,而是靠自己创造的。

张允和的父母也很开明,支持儿女*恋爱。

然而当他们俩定于1933年4月30日结时,家里老人不同意。说这日子是月末,是尽头日,不吉利。还拿他们两人的“生辰八字”去给人评,评“生辰八字”的人说:他俩活不过35岁。但张允和却说:我相信旧的走到了尽头就是新的开始。

婚礼如期进行。婚后两人过得幸福甜蜜。一年后他们的儿子出生了,再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原以为幸福的生活因此更美满了。然而却是她苦难人生的开始。

1937年日寇发动了*,张允和与周有光带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辗转逃到四川。

1941年的一天,女儿小禾说肚子疼,原先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引起的。但很快就发烧了,要命的是当周有光又不在家。

张允和慌了,当时他们住在唐家沱乡下,又是战乱时期,根本找不医生看病拿药。

三天后才托到人帮忙送到重庆的医院,医生说是盲肠炎,由于治疗不及时,已经化脓溃烂。经过医生两个月的努力还是没能留住女儿的命。

张允和悲痛不已,周有光因为忙没能看到女儿zui后一面更是愧疚不已。

张允和说:命运为了锻炼我,把zui“难”的题都留给我一个人。

1943年的一天傍晚,又是一个周有光不在家的日子,儿子小平和房东的孩子在院子里玩,突然“砰”的一声,儿子随声倒下。

张允和闻声出来,看到儿子双手,衣衫都被鲜血染红了,原来儿子被不知哪飞来的一颗*击中了。

张允和突然眼前一黑差点倒了下去,但她很快强忍着清醒过来,和房东一起送儿子去医院。由于抢救急时,儿子的命保住了。

三天后在外地出差的周有光才赶回,此时守了儿子三天三夜没合眼的张允和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

然而苦难并没有就此结束。

1944年时被医生诊断有严重的心脏病。

1959年快满50岁的张允和心脏病再次复发,被两位权威医生判定活不过50岁。她却说:我的命由我决定不由天!

张允和说完愤然了回家,她决定与命运抗争到底。

于是她给自己和家人立下了三个不原则: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别人 ,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

周有光为了配合妻子,也给自己立了“三自”政策 ,即“自食其力,日得其乐 ,自鸣得意 ”。

夫妻俩的“三不原则”与“三自”一唱一合相互呼应。

平时两人在家各忙各的事,但他们有一个习惯是雷打不动的,就是每天上午10点钟喝茶,吃一点点心。喝茶时,两个人“举杯齐眉”,下午三四点钟,又喝茶,又“举杯齐眉”。

他们尽量把生活过得有趣一些。

张允和八十六岁时还自告奋勇学电脑。有一次她发现“爱”字打不出来,便娇滴滴地喊,有光,这个爱字打不出来,我不会爱了怎么办?周有光便美滋滋地走过来教她。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安然离世,享年93岁。

2017年周有光也随她而去,享年112岁。

两位老人能如此高寿,我想与他们的心态有着密切关系。正如张允和说的: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运要自己掌控才能过好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