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

  • 作者: 烽梁
  • 来源: 投稿
  • 2024-03-03

本报记者 张巍

2001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董慧回到家乡巴彦县,走上黑山镇民乐学校的讲台。她说:“贫穷是我家乡的标签。求学时,我看到家乡与外界的巨大差距,心中就种下了一颗要为家乡作贡献的种子。”

坚守山村19年,是好老师不是好妈妈

那些年学校缺教具、缺设备,走进教室找不到一套完整的桌椅。董慧准备了一些工具,下课di一件事就是叮叮咣咣修理桌椅,手指被锤子砸出了血泡。教室里取暖靠火炉,为了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到温暖,她提前一个小时到校生炉火。教室像冰窖一样,戴着手套不方便生炉子,她就光着手添柴、点火,点着火了,炉子冒一屋子烟呛得她眼泪直流,落下了见烟流泪的毛病。教室里有烟就得开门窗通风,等烟散了,关好门窗,她再用冰冷的井水打扫教室,手上全是冻疮。

董慧一心扑在班级上,有时候为了学生就很难照顾孩子,她就狠心把5岁的女儿锁在了家里。等她下班,女儿趴在窗前哭成了泪人。可第二天她还是把女儿锁在家里。因为她疏于照顾,女儿高烧烧出肺炎,脚踩到钉子上、爬高取东西摔掉4颗门牙……19年来,董慧对学生来说是问心无愧的好老师,而对女儿来说,却不是个好妈妈。

教育扶贫,让村娃走进省城的课堂

从事了19年的农村教育,让董慧的目光越看越远的是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打响脱贫攻坚战。2015年10月,哈尔滨市教育局与民乐村结成帮扶对子,在扶贫先扶智的多项举措下,学校建设一年一变样,原来分散在各处的教学点合并成现在的民乐学校,资源优化配置。董慧说:“原来我们这都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下雪车马不通。现在扶贫路修好了,我和学生们坐着校车无论雨雪都能顺利到达校园。”村娃zui大的渴望就是能有本课外书,后来几辆满载着爱心捐赠图书的汽车开进了校园,学校的图书室成为人气zui旺的地方。

不仅如此,现在孩子们还能接受省城名师的教诲。哈尔滨市少年宫一批优秀的教师到民乐学校教孩子们绘画、唱歌、朗诵、舞蹈。董慧就和孩子们一起刻苦排练,2018年,她带着孩子们排练的舞蹈《我希望》登上了哈尔滨市少年宫的舞台。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时刻想着让农村的孩子走出山村,有更多的见识。在他们的帮助协调下,在2018年和2019年,董慧和学生们先后走进哈尔滨市兆麟小学、继红小学、南市小学。农村孩子和城市学生们同上一节课,老师们和继红小学名师“一对一,结对子”。面对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董慧倍加珍惜,虚心求教。在南市小学她展示的汇报课《爬天都峰》赢得同仁们的掌声。现在董慧的目光更远了,孩子们的目光更亮了。

给贫困学生配手机,疫情期间不让一个学生落课

现在学校所有教师都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白板,学校还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学校修建了室内冲水厕所,学校打了井,安装了净水设备,师生喝上了纯净的水;合并教学点成立民乐学校,建成了宽敞明亮的教室,有zui优化的师资队伍,外流学生纷纷回到学校,极大减轻农民负担……师生见证了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变化。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师生只能通过网络授课。董慧班里有一名贫困学生没钱安宽带,驻村扶贫工作队及时为其安装宽带,并购买一部新手机。不能因为疫情落下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课上。董慧克服一切困难给学生上课,白天上不了,晚上上,不能一起在线学习,就分批上。疫情期间,董慧zui牵挂班里一直跟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的小卉同学。她跑去小卉家,看到她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冰凉的炕上写作业。原来家里的烧柴不够了,她马上让爱人把自家的烧柴拉来一车,把屋子烧暖,又把女儿的羽绒服、棉鞋拿来给小卉穿上。

疫情zui严重的时候,孩子们急需的教科书无法送达。张平校长就联系董慧和包屯教师,学校出车把书送到村口,董慧和包屯老师就踏着积雪,顶着寒风挨家把书送到学生的手里。董慧说:“虽然我们的条件依然艰苦,但我们已经心怀感恩。我会一直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一如既往为家乡培养更多的人才,为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凌晨五六点,梦见自己两颗门牙掉了,在此说破,希望自己父母家人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