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二十四山立向分金消水法「罗盘中天地人三盘如何用法」

  • 作者: 蕾茗
  • 来源: 投稿
  • 2024-03-03

罗盘中天地人三盘如何用法?

   
罗盘分地盘,人盘,天盘共三盘。

   地盘为先天盘,包括二十四山和透地龙。

   人盘为静盘,包括二十四山和穿山虎。

   天盘为动盘,包括二十四向和一百二十分金。

   为什么称地盘为先天盘呢?

   混沌初开,天地生成,方位已定,这是天道的自然法则,就像人的命局一样,出生之时的八字四柱已定,这就是先天,然后根据月令定大运,流年定吉凶。

   天理,地理,人理,物理,都是一个理,这就是天道。



















   从风水的发展过程看理气之六(黄*)zui早的风水理气书,是题名为晋代郭璞或唐高宗时代丘延翰的《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与南唐何令通的《灵城精义》。但此二书都禁不起考证,《海角经》有“以正针天盘格龙,以缝针地盘立占”之语,显然非宋代以前作品。《灵城精义》则有“三元九运”之说,而此说首出于宋代邵雍《皇极经世》一书,足以证明《灵城精义》非唐代作品。除了《海角经》、《灵城精义》等伪书,zui早大讲风水理气的书籍应该首推北宋王伋(生于宋太宗淳化元年)的《心经》。王伋“明管郭地理之学”,又*并拓展了汉代的八宅风水术,以八卦、干支、天星、五行为四大纲,着重以东西四宅、九星八卦、洛书飞星及五行生克论吉凶。故后世视王伋为“闽派地学之宗”,“理气派”之祖。随着理气派的兴起,许多杨曾峦头派传人也开始讲究理气。北宋吴景鸾以深厚的家学垫底,率先著《理气心印》一书,开宗明义地论述了理气的必要性(这是有别与杨曾峦头学的重要标志),并将陈抟易学中的阴阳五行八卦九星二十八宿纳甲等内容悉数引入地理之中,还把罗盘分为二十四龙三百六十五度。他在该书中说:“罗经二十四位以十二位为阳、十二位为阴,各有吉凶……今以二十四路论之,寅为甲卯乙辰巽之始,申为庚酉辛戌乾之始,巳为丙午丁未坤之始,亥为壬子癸丑艮之始。”他不仅讲五行生克,而且主张“以正五行论气,八卦五行论局,洪范五行论山”。更重要的是,他还提出了“四局三合之义,盖取诸四正长生之地为始,旺于中而终于墓也。”这为后来的“三合派”地理埋下了一块奠基石。倘若吴景鸾的《理气心印》等书有假,属于后人伪作,那么,zui早将杨曾峦头学附会上一套理气方法的人恐怕就是北宋中期的风水名家厉伯韶了。他著《地理钩元》一书,在吴景鸾和黄妙应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将命理学上的五行旺衰十二宫和六十甲子纳音及五行合冲生克原理等,都相继纳入到了地理学中,整理出了一套对后世影响很大的相地法则,即三合派地理(他仍然打着杨公的旗帜,有名牌效应嘛)。该派以七十二龙为中心,以父母三般卦(即坎离震兑四大局)为重点,主张龙、水、向三合,即龙合水,水合向。并强调龙和水必须来自生旺之方,而水还务必流归墓库之地。同时,厉伯韶还将罗盘上的二十四山进一步细化为七十二龙(每山占5度),二百四十分金(每线位占1.5度)。此外,则有名满天下的“地仙”赖文俊(俗称赖布衣),他以数十年的相地经验,写下了理气名著《催官篇》和《罗经大成》。他也将河图洛书阴阳八卦等内容纳入理气,创造或传承了铎长老《入地眼》的辅星翻卦法(即净阴净阳法),并在罗盘上增设人盘用以消砂(世称赖盘),而以天盘纳水,地盘格龙、立向。使罗盘具备了天地人三才,且将罗盘上的方位由二十四山(每山占15度)细化为六十龙(每山占6度),一百二十分金(每线位占3度)。由于理气给没有生命的龙穴砂水都赋予了阴阳五行旺衰与生克合冲的“灵性”,并使选穴安坟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有了一些人为的主动性。尤其是三合派地理,它理法完备,*作规范,极容易学习。故而,江南地师纷纷以三合为宗,“专以三元水口随地可以定向,于是谈地学者舍形法而言理气”(《四库总目提要》语)。 随着“舍形法而言理气”的风潮兴起,一般地师便不再像杨曾二人那样整日跋山涉水,问祖寻宗,把汗水洒在峰峰岭岭上了。他们把寻龙察水的目光转移到了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玄学基础知识的罗盘上,认为峦头是粗浅功夫,挨星理气才是秘不外传的高深学问,说什么“一流地师观星斗,二流地师看水口,三流地师满山走”,似乎只要光玩罗盘就能玩成一流地师。遇到风水中的实际问题,他们也只是拿着罗盘和书本空议论。你说以坐山消纳,我则以向山消纳;你说以七十二龙消纳,我则以七十二龙格龙,而他又以二十四山格龙,还有人要以六十龙格龙;你要以地盘立向,我则以天盘立向;你要在罗盘干支上分阴阳,我则要在来龙左旋右旋上分阴阳;你要以水为阳而龙为阴,我则要以龙为阳而随龙水为阴;你要以三合五行和纳音五行论,我则要以洪范五行论,而他又要以正五行论,还有人要以四经五行或玄空五行论;王舜申玩他的“新法”,徹莹、赵九峰搞他们的“双山三合五行长生法”,叶九升则整他的右水倒左立生向,左水倒右立旺向,辰戌丑未立衰向的“偷天换月法”,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且各家均称得自杨曾秘传,各持己见,争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