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zui经典十句话风水学「《周易》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启示」
- 作者: 阳兆
- 来源: 投稿
- 2024-03-03
《周易》对当代人的生活有何启示?
商朝末年,周文王把伏羲的八卦卦象重新整理,并重新排列卦象,做了卦辞和爻辞,后人称为文王八卦,也叫周易。主要是对《易经》的解读和解释。
《易经》古往今来,就备受人们推崇,尊为“群经之首”。从孔子作《春秋》传述《易》,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儒、道、墨、佛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均渊源于《易经》的天人之学。所以说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从《易经》着手,由此可见《易经》在我国文化学术史上的崇高地位。
但由于《易经》晦涩难懂,一般人都很难透彻地深入学习研究它,学术界也有人认为它主要是占卜算卦用的、内容低俗、近似诬语,不值得研究。虽说“观点不一”但《易经》2000多年来之所以经久不衰,可以看出它的传统文化基础底蕴是相当深厚的。
那么《周易》对当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文王演周易,为我国文化的开端。《周易》充满着特殊的宇宙哲学和客观规律。它阐释了世间万物都是有机统一整体的辩证关系。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都永远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天地自然运行规律。
《易经》“系辞”中说:“古者包羲氏也,仰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仅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做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清”。
这就是说:《易经》这部书是“天人之学”,阴阳根本律,包*大自然运行的规律。能观察天文、附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研究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则,规范人类的行为等。它告诉我们人生长在宇宙自然*,无时无刻不是受着宇宙自然规律的影响。所以顺天而行则生,逆天而行则悖。
其次,《周易》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阐述了“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告诫我们 “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事物都是相互转化的,“有失就有得,有得就有失”。凡事要“进退有度,物极必反”,的原则。要未雨绸缪、预见未来、顺应形势、把握机遇、遵守自然法则,这对于我们的深刻理解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从《周易》八卦占卜人生命运来讲,虽然从客观上阐述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人的因果命理,但往往也掺杂着很多负面的、消极的因素和听天由命的*,因此,我们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用科学的思想、辩证地去看待《周易》。
作为中国现存zui古老的典籍,《易经》被世人所熟知并非源自国学的传播,而是街头巷尾算命先生云山雾罩的解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这些被时光沉淀下来的国学精髓,从尘封已久的纸堆里走出,以逢凶化吉的形式走进寻常巷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另一种传播。
然而,若只是将《易经》作为预测命运、勘验风水的小册子,未免是对古人的*,因为全书的核心旨在阐述zui朴素的处世哲学:所谓风水,即是人心。
风雨沉浮,一切际遇起落都不过是心的投影。心清,你所遇到的山水沟壑都成了旅途中的风景;心浊,似锦繁花也只能成为拦路的荆棘。
《易经》被誉为“大道之源”,全书含六十四个卦象,大约六千七百字,而事关风水的,其实就是下面这三个字。
1. 上
《易经》云: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上即为上进,自强。山川大河一草一木,无不是生生不息的延续。生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更应该自力更生勇于拼搏,对未来保持着积极进取的态度。
2019年3月5日,一代风云人物褚时健的去世引起了社会的轰动,这位91岁老人留给世人的,除了巨额资产还有一段励志传奇。
1928年生于云南农家的褚时健,童年即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他15岁时丧父,迫于生计辍学经营自家酒坊,青年时重新求学却遭遇战争投笔从戎。36岁那年被调到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制糖厂任副厂长,仅用一年时间即将糖厂扭亏为盈,而此后他任职的这16年里,这家制糖厂一直风生水起。
1979年,52岁的褚时健被调往玉溪卷烟厂,尽管年过半百,但他依然延续了在制糖厂的传奇。只用了17年的时间就将这个地方烟厂经营成亚洲di一、世界第五的规模,每年上缴的税金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
因为个人收入的巨大落差以及企业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不健全,1997年褚时健因为*174万美元被判*,从光环笼罩的知名*到锒铛入狱的阶下囚,人生境遇之变化如同翻云覆雨。
当时的人都在议论褚时健的人生会就此终结,即便不是生命的终结,但他的事业,必将逐渐消逝于公众的视野。
然而在2001年,因为身体原因褚时健被获准保外就医,被安排在老家农村养病。第二年,74岁的褚时健便承包了一片2400亩的荒山种起了橙子,在他85岁那年,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一代“烟王”就此华丽的变身为“橙王”。
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立于巅峰时刻的风采,而是那跌落谷底后的反弹力,面对内心的强大,一切困难都将为成功让路。
2.止
《易经》云:亢龙有悔。飞龙在天之时,一旦到了云端的zui深处,也必然萌生退意,为退路做准备。
水溢则满,月盈则亏。那些能够在命运的漩涡中及时抽身的人,是懂得适可而止的高人。
大唐名将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传奇人物,他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不仅平定了祸乱大唐八年的“安史之乱”,还多次率军击败入侵的吐蕃和吐谷浑联军,由于功高至伟被册封为汾阳王,一时权倾天下。
深知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了避嫌立下了“四门大开”的家规:将王府变成了*式的园林,任人参观而不加盘查。家人对此不解,郭子仪道:“高墙深院内外不通,极易遭人污蔑,如此四门大开,府中所为一目了然,即便有人诽谤,又从何说起?”,家人听罢,深以为然。
郭子仪家中人丁兴旺,子孙数十人都在朝中为官,郭子仪对他们都严加约束。在他七十岁寿辰那天,因为拜寿问题,儿子郭暧与儿媳升平公主发生争吵,而且郭暧先动手打了这位当朝的金枝玉叶。
郭子仪闻知此事后大怒,先命人将郭暧*然后带到唐代宗面前叩头请罪,此前郭子仪四门大开的家规已被唐代宗深知,唐代宗对这位老将坦诚的表现相当满意,用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语将郭子仪劝回家中,回到家后郭子仪又动用家法将郭暧痛打几十大板,充分显示了自家对皇权的尊重。
郭子仪八十五岁无疾而终,八子七婿都为当朝显贵,北宋名臣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这样评价他:“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合理的背后,正是郭子仪深谙处世之道的结果。
3.正
《易经》云: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作为国之重器,素以稳重庄严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那些修行深厚的君子,也如同鼎一样正位凝命,以完成自身使命。
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保持着良知,保持着道德的*守,如此即是正。一个胸怀浩然正气的人,才能无愧于心,才能不为世俗所迷惑,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
东汉时期,关中大儒杨震素有才名,先被朝廷委任为荆州刺史,后又调任为东莱太守。杨震上任途中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的学生,为了感谢老师的栽培,王密晚上带了十斤黄金来答谢。
当夜见四下无人,王密将金子塞在杨震手中,不料杨震当场拒绝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老师是假意推脱,就说:“暮夜无知者”,言外之意此时夜深人静,不会有人知道的。
杨震听后非常生气,说了一句震人发聩的名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曰无知?”王密见老师言辞决绝,只得狼狈而归。
凭着这种清廉正直的*守,杨震被世人尊称为“关西孔子”,更重要的是这种优良的家风一直被延续了数百年,杨震的八世孙杨弦家族中还出现了隋文帝杨坚这样显赫的人物。
光阴荏苒,那些留给子孙的豪宅府邸终将会变作野草丛生的断壁残垣,而那些被遗承下的优良家风,却是一个家族zui宝贵的财富。
zui好的风水不在于天象,更无关于地理,而在于人心。
人生若能面对挫折时积极向上;面对顺境时低调谦逊;面对*时胸怀正气,如此,便能获取这大千世界中zui好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