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怎样根据周易八卦取名「古人姓名与字的讲究」

  • 作者: 雄嘉
  • 来源: 投稿
  • 2022-11-26

古人姓名与字的讲究?

   

   我们今天的中国人,大多只有一姓一名。但在古代,人们的姓名远没有这么简单。在通常的情况下,除了姓和名以外,还有字、号等。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

   (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男子到了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

   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学工、支农等。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可是,在古代多数人,尤其是做官的和知识分子既有“名”又有“字”,有些人名、字之外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对此,《周礼》解释说,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意思是说,号是人在名、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如老子别号广成子、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

   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取号的人仍不很多,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但是,到了隋唐时期,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在名、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皆属此类。到了宋代,取号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熟知的《水浒传》108将个个都有别号,正是代表着当时的社会风气。明清人更把取号视为一种时髦,上至皇帝,下至一般黎民百姓,几乎人人有号。

   

   

   

   关于姓名字号,自从太史公在《史记》里把姓和氏合二为一之后,姓的构成就由原来母系氏族的姓(代表血缘关系)和父系部落名两部分构成:

   姓=姓(母系)+氏(父系)

   这样一来,就好理解了:姓是总纲,名由自己的父亲或以上的长辈确定,字是自己取的名;字号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谥号是官方(朝廷)的评价。

   综上可知,我国古人的称谓远比现代人复杂,他们有姓名又有字、号。这种姓名字号的并存,既适应了当事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也为中国的姓名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文/君子道杨善君

中华传统姓氏文化,姓氏取名之法有多种方法。《周易》八卦取名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

《周易》乃中华先秦时期传统典籍。《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系西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家圣典,六经之首。

《周易》并非儒家独用。在易学界中,有一些尊古循礼的旧派,一般以师传之秘而存在,以《易》为卜之用,称为筮术易;另一派则以《易》为道用,称为道家易。实际上也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再往后期又演变出了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姓氏取名采用易理方法,多源于儒家对《易》的认可。孔子立儒门后,中华文化的文脉体系基本趋于孔氏文脉的思维演化,姓氏文化也属中华文化的分支;故此,主文化的信仰,姓氏文化一样相随。

八卦是《周易》的基本架构,常被人们用来预测自然和事物的吉凶,也有用来占卜人事祸福,因此,卦辞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姓氏学认为,这种神秘的力量,可以用于命名,能使名字更具力量,更能避凶趋吉。

《周易》八卦方位,又称后天八卦,以象征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自然现象。八卦演化出的八个方位分别为,震,代表东方;巽,代表东南方;离,代表南方;坤,代表西南方;兑,代表西方;乾,代表西北方;坎,代表北方;艮,代表东北方。在这八个方位中,乾坤两卦zui为重要,又代表天地,代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现象zui初之根源。


姓氏学使用八卦起名,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直接用八卦命名。如南宋学者黄震,字东发,他将名和字连起来,就对应八卦的震和方位。震为东方,象征雷。在《礼记*月令》记载仲春之月,“雷乃发声”,东发又与“万物出乎震”的意思。用八卦直接取名字人很多,如明朝的茅坤,吕坤,清王朝直接用乾卦命国号乾隆等。

②用八卦的爻辞命名字。如明朝进士高攀龙,字云从,这个名字源于震卦之辞“云从尤,风虎”而来。唐代的茶圣“陆羽”字鸿渐,源于《周易*渐卦》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于仪”一句中的字而取。

③用八卦之象命名字。八卦卦名比较抽象。有些人取名时采用卦象取名字。如乾卦的卦象是,天、君、父、金、冰、大赤、良马、老马等。如用上述字命名,都含有“乾”卦之意。其它的类推。当然,以象取名和字,需相合是zui好的。这必须对卦及爻辞和卦象有理解才行。


所以,一般都是对传统文化有深度了解的人才用八卦象意来取名字。如宋朝的黄龟年,“龟年”二字源于离卦象中的“龟”相符,还有长寿之意。

《周易》八卦命名字,是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衍生。由于《周易》深奥难懂,采用八封象意命名者多是文士名流较多,或精通卜卦之人士。自明清以后,运用八卦取名字,变的更含蓄婉约起来,讲求意境清淡风雅,绵里藏针。

近代因受新文化影响,又回古风,喜直接简明。如近代资本家黄秉坤,字载乾,其名取自于八卦之坤卦名,坤为地,乾为天,天地相合,可谓美妙。

《周易》八卦取名,当今还是很流行,在七八十年代,港台,东南亚华人中也很流行,许多高业巨子、明星、文士、仕途人士等都基本修正过自己的名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续载,谢谢)!

   明年生兔宝宝的妈妈注意了!
兔子不仅可爱,在中国文化里确实是祥瑞的象征,古书里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作为一名专业取名老师,我在这里,祝福每一位将要出生的兔宝宝,一生幸福平安,前程似锦。
同时也祝愿这些兔宝宝们,都能拥有一个适合他自己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