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古代叫什么名字(十八是古代哪一种年龄)
- 作者: 信灿
- 来源: 投稿
- 2024-05-14
1、十八古代叫什么名字
古代十八岁的名称
一、弱冠
在古代,男子达到二十岁时被视为成年,称为“弱冠”。这一名称源于《礼记·冠义》中“二十,冠而字”,指男子在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戴上*冠帽,表明其已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
二、及笄
与男子弱冠对应,女子成年后也有一定的名称。在古代,女子在十五岁时,举行笄礼,插上*发簪,称为“及笄”。笄礼标志着女子已进入*阶段,可以嫁为人妇。
三、束发
在《后汉书·仪礼志》中记载,男子二十岁时,举行束发之礼,将头发束起,称为“束发”。束发之礼同样标志着男子成年,可以参与社会活动。
四、舞象
“舞象”一词源自《论衡·问孔》,指男子十八岁时,象鼻刚具,力能扛鼎,体型健壮。古代认为,十八岁的男子已具备一定的力量和身体素质,可以参加军事训练或*等活动。
五、志学
《论语·为政》中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志学是指男子十八岁时开始认真学习,树立志向。古代认为,男子在十八岁时,心智逐渐成熟,可以开始追求学业,为将来做准备。
六、成丁
“成丁”一词指男子达到成年,成为丁口,即纳税劳役的主体。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男子二十而入伍,六十而免”。入伍即指成丁,男子十八岁时开始服役,承担*或劳役的责任。
七、补仕
《后汉书·百官志》中记载,“凡年十八以上,习读律令,体貌魁杰,合补佐吏者,皆听郡县察”。补仕指男子十八岁后有资格参加选拔,进入仕途。古代认为,十八岁的男子已具备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可以担任佐吏等官职。
八、娶妻
在古代,男子一般在二十岁左右娶妻。娶妻标志着男子已进入婚姻阶段,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女子在十五岁左右及笄后也会考虑出嫁。
2、十八是古代哪一种年龄
十八是古代哪一种年龄?
一、古代年龄划分的特点
在古代,年龄划分与现代社会存在不同。古人以十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每六十个周天为一个“甲子”。基于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年龄阶段划分体系。
二、十八岁对应的年龄阶段
按照甲子纪岁,十八岁对应于“庚戌”之年。在古代,十八岁属于幼年阶段,也被称为弱冠之年。
三、弱冠之年的含义
“弱冠”一词源于《礼记·内则》:“男子二十,冠而字”。意为男性二十岁时,行冠礼,束发加冠,标志着已*。十八岁时虽未正式冠礼,但接近*,故称之为“弱冠”。
四、弱冠之年的特点
弱冠之年是男性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1. 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十八岁已接近成年,身体发育基本完成。
2. 思想开始*: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观念,逐渐脱离父母的影响。
3. 承担社会责任:逐步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参与社会活动。
五、弱冠之年的意义
十八岁,弱冠之年,在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
1. *礼仪的过渡:虽然未行冠礼,但已接近*,开始接受*礼仪和规范。
2. 社会角色的转换:逐渐从孩童角色向成年角色转换,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3. 人生理想的萌发:开始思考人生志向,探索未来之路。
3、古时候的十八岁叫什么
古时候的十八岁叫什么
1. 冠礼
在古代中国,成年礼被称为冠礼,专用于年满二十岁的男子。冠礼通常在夏历二月初一举行,男孩穿上成年人的礼服,梳理头发,戴上冠帽,标志着他们已成年。
2. 及笄
及笄是古代中国女子成年礼的名称。当女子年满十五岁时,举行及笄礼。届时,父母会为女儿梳起发髻,并*笄(发簪),以示其已成年,可以嫁人。
3. 弱冠
在春秋时期,男子年满二十岁后被称为"弱冠",意思是戴上象征成年的轻冠。这个称呼也用于指代年少有为的青年男子。
4. 花甲
"花甲"一词在古代并不专指十八岁,而是指六十岁。"花"指头发花白,"甲"指六十。当人年满六十岁时,便称为花甲之年。
5. 不惑
"不惑"也不是指十八岁,而是指四十岁。出自《论语》:“四十而不惑”,意思是到了四十岁,就能明是非,不为外物所迷惑。
在古代中国,成年礼的名称因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男子年满二十岁举行冠礼,女子年满十五岁举行及笄礼。弱冠、花甲、不惑等词语并不专指十八岁,而是分别代表不同的年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