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间故事之被抢占的风水宝地「木匠鲁达生故事民间传说」

  • 作者: 军寒
  • 来源: 投稿
  • 2022-12-03

木匠鲁达生故事民间传说?

   《木匠鲁达生》的故事

   南宋淳熙年间,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有一个年近花甲的木匠叫鲁达生,他祖上世代都是做木匠的,因此有一手绝活,做出来东西让人挑不出毛病。

   这件事说来也奇怪,鲁家世代单传,传到鲁达生这一代已经有十七代都是男丁。他三十五岁才娶了邻村赵铁匠的女儿赵翠花,两年后赵翠花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妻子则在难产的时候去世。

   鲁达生请村里的吴先生给女儿取了一个名字叫鲁秀莲,他本想等女儿秀莲长大,给她招一个女婿,然后把鲁家这门手艺传承下去。不料鲁秀莲从小干惯粗活,长得是肥头大耳,膀大腰圆,因此十里八乡的年轻小伙都相不中她,导致秀莲二十出头还没嫁出去。

   有一天,鲁达生坐在家门前的那条清水河岸边摇头叹息,正巧一个挑着担子卖货的小郎哥路过那里,对方以为鲁达生遇到烦心事想不开,便扔掉肩上担子,扑过去一把抱起鲁达生在地上就势一滚,便与那清水河远远地隔开了。

   鲁达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给惊呆住了,他本想责怪对方多事,可转念一想,对方也是好心肠,便笑道:“小阿哥真是好本事,你是哪里人,家里还有谁?”

   小阿哥*头不好意说道:“我叫王大锤,家住在陇西县双泉乡,家中父母双亡,没有亲人在世。”

   鲁达生听到这心里便有数了,从陇西县到成都,相隔千里之遥,对方肯定是逃难至此,为了生计做起走街串巷的小买卖。这时候他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便招呼道:“你走这一天,想必是累了,快到我家中喝些水。”

   对方这一说,王大锤还真有些渴了,便跟着对方去了家中。两人坐下后,鲁达生喊了一声:“秀莲,家里来客人了,快去沏碗茶来。”

   待鲁秀莲把茶端过来时,王大锤看清对方的长相,手上没接稳竟把一碗茶弄翻了。鲁达生见状,脸色一板道:“你这后生仔,竟这般无礼,我好意请你喝茶,你却轻薄小女。”

   王大锤赶忙站起来解释,说自己是无心之失,可这话听在鲁秀莲耳边却又是一种意思,她委屈哭道:“你是嫌我丑,被我吓着了吗?”

   王大锤心里虽然是这样想的,可是嘴上却不敢承认,便说道:“姑娘姿色貌美,体态丰腴,我是被惊艳到了,岂敢有半点轻薄之心。”

   鲁达生这时候笑了一声,顺口说道:“小阿哥既然中意小女,我便做主将她嫁给你了。既然你家中没有长辈在世,便留在这里住下吧。”

   王大锤四处看了一眼,他心里有些犹豫不决,这鲁家虽说不是高门大户,可是这院子房屋却也不少,他若是留下来,今后也不必睡在破庙了。另外对方不嫌他寒酸,愿意把女儿嫁给他,他又怎么能嫌弃人家相貌丑陋呢?

   王大锤心中一番思量后,更加惭愧不已,他一咬牙便做出决定道:“多谢收留。”

    王大锤在鲁家住了没多久,鲁达生就挑选出一个良辰吉日让两个年轻人成婚了。婚后,鲁达生把王大锤叫到跟前说道:“我鲁家世代从事木工手艺,今*拜我为师,我传你鲁家绝活,以后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自此以后,王大锤便跟着师父鲁达生学木工手艺,他学的认真,在对方的认*授下,很快就掌握了一些木工技艺。

   在古时候,木工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即使再吝啬的主人家对待木匠也得恭恭敬敬,因为那时候修宅造房打家具都离不开木匠。

   鲁达生的先祖鲁班,就是木匠的祖师爷,那时候木匠的技艺都是匠师通过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

    这一天,鲁达生从家里拿出一本祖传的木工秘籍《鲁班经》交到王大锤的手里,并且再三叮嘱道:“这本书是先祖千锤百炼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真正的木匠不单会拉树锯木,还要懂得风水玄术,否则福祸难测,轻则伤,重则亡。”

   在中国民间,有很多手工艺人,他们走乡串户,用自己的手艺服务乡民,这些手艺人又统称为“九佬十八匠。”

   “九佬”指的是阄猪、杀猪、骟牛、打墙、打榨、剃头、补锅、修脚、吹鼓手。

   “十八匠”则是: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雕匠,画匠,弹匠、篾匠、瓦匠、垒匠,鼓匠、椅匠、伞匠、漆匠,皮匠,织布匠。

   木匠既给活人制作家具,又给死人制作棺材,也就是红白喜事两拿,因此在民间被称为“白活掌线”,尊为十八匠人之首。

   王大锤听了这些话,心里对木匠这一行更加敬畏了,他日夜研习,想早日能够像师父那样出去干活时,受主人家礼敬有加。

    三个月后,鲁达生见王大锤的木工手艺已经小有所成,便对他说道:“镇上的赵员外过些日子要嫁女儿,他派府里管家请我过去打一套家具,这一趟你就跟我一起去吧,带你长长见识。”

   王大锤听到这话,脸上乐开了花,他学手艺几个月,早就想出去接活干,可是师父却跟他说,学艺不精,出门给人干活,就是砸自己的饭碗。王大锤记住师父这句话,便一直苦心钻研手艺,想着以后出去不能给鲁家丢脸。

   王大锤收拾了一下木工用的家具:刨子、锯子、墨斗、斧子和锤子,就跟在师父后面向镇上去了。

   南宋淳熙年间,成都青羊镇上非常繁华,集市上商贾(读gu)如云,到处都是走街小贩在大声吆喝,王大锤虽说以前也来过这里,可是如今再见到这般光景,心中感受大有不同。

   鲁达生边走边提醒旁边的王大锤,千万别小瞧了街上这些街头玩耍、摆摊算卦的手艺人,他们虽说为了养家糊口,可身上都是有真能耐的,万一惹到睚眦必报的小人,肯定没好下场。

   赵员外家在镇上的东面,王大锤和师父出门的早,想趁着天黑前干完早点回去。赵府的管家把他们带到院子里,指着地上一些上好的木料说道:“有劳两位师父了,干完了来找我结工钱,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等赵府管家走后,鲁达生拿起一块木料看了一眼,随后就指导着王大锤开始干了。他手上的活不停,边做边说道:“木匠看尖尖,瓦匠看边边,刨木料一定要直、方、平,单眼从木料一端望另一端,如为直线则直,验之合矩则方,观之成平面,直尺测之,与直边吻合。如此,料才算做是合格。”

   王大锤应了一声,虽说这些技艺在《鲁班经》里都提到过,可真做起来的时候,没准就忘得一干二净。他学着师傅那样子拿起一块木料,打眼之后便拿起斧头开始砍木料。

   这时候师父又在一旁说:“千日锛(读ben),百日斧,要学大锯一早晨 。你要学会辨木理,砍料前要看清木材的纹理,从顺茬的方向下斧。”

   “是,师父!”王大锤按照师父教的去做,果然省了不少力气,看来这里面还是很有讲究的,手艺活光靠蛮力还是行不通的。

   等到王大锤开始刨木料时,鲁达生继续说道:“立一卧九,不推自走;立一卧八,费力白搭。说的就是刨刀一条线,要刨面,先冲线。”

   王大锤将师父这些话都记在心里,便开始先高后低刨平面,先刨凸出的部分,后刨凹下的部分,等大致平整后再按墨线通长刨削。

   师徒俩足足忙活了五个时辰才把活做完,从赵府管家那里结了工钱就准备回家去。这时候天色已经黑了,不过师徒俩一起走路上有伴,倒也没什么好怕的。

    两人走到半道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可举目四望,这荒郊野岭处也没地方可以避雨。鲁达生年纪大了,走夜路本就辛苦,现在碰上这雨夜天气,地上都是泥泞坑洼,更是举步维艰。他叹了一口气抱怨道:“这老天爷不争气,是想把我这把老骨头留在这呢。”

   这时候王大锤突然道:“师父别急,我知道附近有个地方可以躲雨,只是……”

   鲁达生见徒弟说话吞吞吐吐,便呵斥道:“手艺人四海为家,只要有处避雨,地当床,天作被,有什么好顾忌的?”

   王大锤说道:“师父,我以前走四方的时候来过这里,再往西边走二里路,那里有一处人家,不过她丈夫早些年亡故,现在只有一个妇道人家住在那里。”

   鲁达生听见这话,犹豫了下说道:“既是*,你我师徒二人去借宿*倒也无妨,就怕人家不肯给咱们开门。”

   王大锤连忙说道:“李大娘心地好,我们若是去了,她肯定会开门的。”

   鲁达生听见王大锤称呼那*叫大娘,便心下放心了,原来是个年纪大的阿婆,如此一来,去借宿一晚更有把握了。

    两人到了地方,李*得知他们是来借宿的便把门打开请他们进来,见他们身上都淋湿了,她又去烧一些热水,泡了两杯热茶请二人喝下驱寒。

    鲁达生毕竟是*湖了,他忙问了一些李*的情况,李*也如实说了,她说自己丈夫走的早,有一个女儿嫁的远,所以这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鲁达生听了这些话松了一口气,他又问道:“李嫂,外面下着大雨,我师徒二人想在你家借宿一晚,不知道可有一个安息之处?”

   李*说:“家里有一张木床年久没用了,不知道还能不能歇人。”

   鲁达生听到这句话笑道:“李嫂有所不知,我师徒二人正是木匠出身,只要是木头打的家具,到我手里都能变个样子,您赶快带我去看看。”

   李*领着两人去了放杂物的隔间,鲁达生一眼瞧过去,见木床损坏的确实严重,便招呼徒弟王大锤把箱子里的工具拿出来,他自信一笑道:“李嫂,您瞧好了,我给您变个戏法。”

    等王大锤从箱子里拿出刨子、锯子、墨斗、斧子和锤子,鲁达生大手一挥,便开始干起来。不到两炷香的功夫,那个破旧的木床就焕然一新,看上去十分牢固。

   李*见到这一幕,连声夸好,她招呼道:“你们干活辛苦,我刚做了些饭菜,你们吃过再休息吧。”

   师徒俩干了一天活,又赶了几里路确实饿了,也就没拒绝对方好意。鲁达生见桌上烧着三荤两素,忙跟李*道了一声谢,直言李嫂人太客气,他们借宿本就烦扰,现在如何受得起这样款待。说话的时候,他留意了一下对方的脚下,眼里闪过一抹复杂的神色。

   李*说:“手艺人养家不容易,你们吃吧,吃完就睡。”

   鲁达生客套一番,便不再客气,夹了一块肉刚要放进嘴,突然闻到一股泥腥味,他赶紧对徒弟说道:“别吃了,我们早些休息,明早要赶路呢。”

   李*见对方翻脸比翻书还快,气的把桌上菜收了起来,口中念叨一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们不吃,我拿去喂狗。”说罢,就将那些饭菜都倒在门口给狗吃了。

    王大锤不明白师父为什么突然变脸,可师父阴着脸,他也不敢问。于是师徒俩就走到隔间准备歇息,正当王大锤想躺在床上的时候,鲁达生却说了一句:“快上床睡觉,别脱鞋!”

   只见鲁达生从工具箱里拿出墨斗,绕着木床弹了一个七星八卦阵图案。等做完这些后,师徒俩才躺在床上佯装睡觉。

   等到了半夜时分,王大锤耳边听到一点风吹窗户的,只见一个青面獠牙的妇人走进了房间,她张开双手朝床上的鲁达生扑过去。可是下一秒,却被一道金光给击飞了出去,摔倒在地上吐了一口黑血。

   鲁达生突然坐起身来看着地上的李*,怒声呵斥道:“好一个魑魅(读chi mei),竟敢留在阳间行凶。”

   李*听到这句话,却是朝地上啐了一口吐沫,她一脸怨恨的说道:“你这个道貌岸然的小人,如果不是你,我又怎么会有今日,是你害的我与孩子阴阳两隔,我要杀了你!”

   鲁达生听到这些话以后,满脸疑惑,他和李*从未谋面,又如何害了对方呢?这时候,他身后的王大锤走到前面来说道:“师父,你可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鲁达生一脸错愕的看着地上的李*,又转头看向王大锤,他摇了摇头说道:“我们未曾有过交际,又如何认识她,她现在是魑魅,难道这都是你们串通好的?”

   鲁达生总算明白了,看徒弟王大锤的这副模样,看来今天来这里避雨都是事先计划好的,他显然是中了圈套。

   王大锤看着师傅叹了一口气,然后转向李*说道:“师娘,还是你跟师父把事情说清楚吧。”

   鲁大生听到王大锤喊李*师娘,顿时眼睛里瞳孔突然放大,他不可思议的看着躺在地上的李*,惊呼道:“真的是你?”

    原来李*正是鲁达生的发妻赵翠花,当年她并非难产而死,而是在生了女儿以后被相公嫌弃,zui后抑郁成疾病死的。

   鲁家世代单传,当年鲁达生得知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女儿,便一气之下出了远门干活,留下妻女在家无所依靠。赵翠花刚生了孩子,身体本就虚弱,为了养活孩子,她只能坚挺着身子照顾刚出生的孩子。

   后来等到鲁达生回家时,赵翠花已经奄奄一息了,她看着丈夫抱起女儿出了门,她以为丈夫要抛弃女儿,气的当场便闭气了。

   赵翠花望着丈夫,撕心裂肺的吼道:“当年你为何这般狠心,她可是我们的女儿,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

   鲁达生听到这些话后,一下跪在地上,他摇着头说道:“对不起,我对不起你们母女,我不知道会是这个样子,都是我的错。”

   其实鲁达生当年确实因为妻子生了一个女儿而痛苦,因为这样一来,他鲁家世代单传从他这里就断了。于是他一气之下离开了家里,在外面呆了几天后,他又十分挂念妻女,想到事已至此,女儿也是自己亲生的,将来招个女婿一样可以传承鲁家手艺,便赶回家中。

    回到家中,他见妻子躺在床上,便以为对方睡着了,这时候他看到旁边的女儿对他一笑,他心都融化了。没想到看到这个女儿,他心里那点阴霾瞬间烟消云散,他对这个女儿实在喜欢的紧,于是就抱着女儿去找村里吴先生,想请对方给女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等女儿的名字取好后,鲁达生抱着女儿回到家里时,发现妻子已经过世了。他心里为此十分内疚自责,他想孩子长大以后不能忘了母亲,便骗女儿说赵翠花是难产去世的,这样一来,女儿不管今后长大多大,人在哪儿,永远都不会忘了自己是母亲用生命换来的。

   赵翠花去世以后,鲁达生也终生未娶,他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和妻子共同的女儿身上,他既当爹又当*把女儿拉扯大了。因为鲁达生对妻子和女儿心怀愧疚,便从小宠爱这个女儿,他把所有好吃的,好用的都给了女儿,导致鲁秀莲长大以后肥头大耳。

   而鲁秀莲也心疼父亲,便从小把自己当一个男孩子,帮着父亲干活,zui后就成了现在那副膀大腰圆的模样。

   在前不久,王大锤的家乡陇西县闹饥荒,他逃难到了成都青羊镇。有一天夜里,他饿晕在路上,等醒来时就躺在这间屋里,原来是赵翠花碰见他,把他救活了。

   王大锤醒了以后,得知眼前的妇人是魑魅,因为思念女儿没有去投胎,他并没有感到害怕。赵翠花说她现在知道丈夫没有抛弃女儿,心中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恨了,只是她想在投胎转世前,和丈夫再见一面,亲口听到对方跟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

   

   王大锤知道这些*后,他答应帮赵翠花完成这个心愿,可是又不能直接去说,于是便有了前面在河边发生的一幕,只是他没想到,自己机缘巧合之下既做了对方的女婿,又做了徒弟,还学会了一身养家糊口的本事。

   一切*解释清楚后,鲁达生跑过去抱住妻子,他满怀愧疚的说道:“对不起,都是我的错,让你和女儿吃了很多苦头,还害了你离我们而去。”

   赵翠花此刻听到丈夫的道歉,心里的恨已经烟消云散了,她痴情的看着丈夫,一只手温柔的抚摸着对方的脸颊说道:“你把咱们女儿养这么大,这些年真是难为你了,没想到几十年没见,你都这么老了。”

   鲁达生摇着头说:“不辛苦,秀莲是我们的女儿,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我老了,你也一样,你等着我,我把本事都教给女婿以后,就来找你。”

   赵翠花向王大锤看了一眼说道:“大锤是个好孩子,我们的眼光都不差。”说完,老夫妻俩笑了起来。

   在这里有一件事值得提一下,其实鲁达生在吃饭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一丝端倪了,当他看见桌上烧的都是自己zui喜欢吃的菜,他便怀疑这个李*的身份,于是留意看了一下对方的脚下,却发现对方穿的绣花鞋和自己妻子生前一模一样,他心中就有所怀疑了。

   鲁达生故意不吃那些饭菜,是想以此激怒对方露出真面目,却不想对方竟然忍了下来。不过他对自己的妻子非常了解,以对方的性子,晚上的时候肯定会再出现,于是他便在睡觉前留了一手。

   后来回去以后,鲁达生把自己毕生的绝学都传授给了女婿王大锤,他看着两个年轻人在一起幸福生活着,他那份牵挂终于放下了。

   有一天早上,王大锤到师父房间里请安,他发现师父已经走了,那嘴角还挂着一丝笑。

明朝万历年间,小山村里住着一家姓贾的财主,当家的人被人们尊称为贾员外。贾员外的老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zui近身体不好,病倒在床。他眼瞅着父亲快不行了,便思量着早点准备后事。当务之急,是先找一块风水宝地。坟墓选得好,对子孙后代有好处。

贾员外把姓刁的风水先生请来,在附近的山上,转悠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好墓地,他心里有点焦急。这一天晚上,贾员外去好友家里做客,吃过晚饭后,已经二更快尽了,他执意要回家歇息。


月光十分明亮,贾员外踏着月色,独自上路。走到半路上,他忽然听见说话声,循声望过去,原来山脚边有一片竹林,旁边的巨石上,坐着两个人,正在说着话。贾员外便驻足静听。

一个人说:“兄弟,多谢你来看望我,我奉命在此守护这一片竹林,好不寂寞。”另一人说:“我何尝不寂寞?你好歹在路边,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不像我,在深山里守着一块风水宝地,看不到一个人影。”

贾员外听见说起风水宝地,*仔细观望,发现两人都长得奇形怪状,似乎是两个鬼物,先前说话的是个高个子,后面说话的是个矮个子,便蹲下身子躲起来偷听。

只听高个子问道:“兄弟,你那块风水宝地,到底有什么好处?不妨说来听一听。”矮个子说:“这是一块极佳的墓穴,谁家要是埋在这块墓*,后代子孙必定出将入相。”高个子说:“不知谁家有这个福气?”

矮个子四处张望了一下,轻声说:“其实,这个墓穴早已有了主人,是一位姓项的篾匠,上天早已安排好,让我看管,等他归位,我就可以交差了。”


贾员外暗自揣测,这附近哪有姓项的篾匠?这附近的百十户人家,不要说姓项的,连一个篾匠也没有。

这时,矮个子问道:“兄弟,你守着这片竹林,不知道竹林里有什么宝贝?”高个子正要说话,忽然皱眉说:“不好,兄弟,我闻见生人的气味,不要被人偷听了去。你先回去吧,下次再聊。”说罢,高个子不见了。

矮个子四处张望了一番,没有发现异常,便向山中走去。贾员外远远地跟着,走到半山腰上,在一块朝南的坡地上,消失不见。贾员外大喜,记住了这块地方。

第二天上午,贾员外带着姓刁的风水先生,来到此处。风水先生看见此地,连连点头,说道:“这一块地方,确实是一块风水宝地,你是怎么找到的?”贾员外便假装说梦中得到神灵的指点。风水先生羡慕地说:“看来,这是你家的福气,谁也抢不走。”

这块山地,属于姓*人家,贾员外高价将这块墓穴买了下来。半个月后,他的老父亲病亡,他便请人将老父亲葬于此地。


过了一段时间,一位放羊人急匆匆地赶到贾家,对贾员外说:“快去你父亲的墓地上看看吧,出了怪事了!”

贾员外赶紧跑到墓地,只见坟墓从中间裂开,能够看见里面的棺木。他仔细地观察裂缝,就像有两种力量往两边拉扯一样,肯定不是人力导致的。他心下正在纳闷,忽然从坟墓里扑棱棱地分出一只黑色的怪物,怪叫一声,声音里充满诡异。他望向远去的怪物,像极了蝙蝠,却分明不是蝙蝠。

回到家里,贾员外心神不宁。第二天,他请人把坟墓的裂缝填平了,并焚香烧纸祷告了一番。

又过了几天,一名樵夫急匆匆地赶来,对贾员外说:“快去你父亲的墓地上看看吧,出了怪事了!”

贾员外急匆匆地赶到墓地,只见墓地的黄土,变成焦黑,就像被火烧过一样。可是,坟地还是新的,黄土上还没有来得及长草,怎么会燃烧呢?他正在纳闷,忽然听见一声怪叫,吓得他一个激灵。他抬头望去,不远处的树上,飞走一只黑色的怪鸟,像极了老鹰,却分明不是老鹰。


贾员外请人把坟墓重新填上黄土。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老猎人急匆匆地赶来,对贾员外说:“快去你父亲的坟地上看看吧,出了怪事了!”

贾员外赶紧跑到墓地,只见坟墓的正中间,插着一个黑黝黝的木桩,那种黑色,透着几分诡异。贾员外拔出黑木桩,忽然从木桩的坑里,飞出一只黑色的虫子,像极了蚊子,却分明不是蚊子。

一连出了三件怪事,贾员外不淡定了,赶紧跑到道观里,向道长请教。道长掐指算了算,说道:“这块墓地不属于你家,快迁坟吧。”

贾员外有点舍不得,问道:“要是不迁呢?”道长正色说:“已经警告你三次了,如果不迁,你家就会接连出灾祸。”贾员外吓得不轻,想起那晚矮个子鬼物所说的话,心知这块墓地属于姓项的篾匠的,强占不得,于是把墓地迁走了。


过了三四年,北方闹起了灾荒,有一家姓项的人家,流落到此地时,项老汉忽然染病身亡。他家在此地举目无亲,手中又无钱,无处安葬死人。贾员外得知,询问项老汉生前是干什么的?项家人说,是一位编织竹器的手艺人。

贾员外心里一动,莫非此人就是那块风水宝地的主人?于是把那块墓地送给了项家。贾员外说:“你家逃难在此,着实不易,我就不要钱了。他*家要是发达了,记得帮衬我家一把就行了。”

项家的人苦笑道:“我家穷得叮当响,也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发达起来。不过,你的恩情,我家一定铭记在心。”于是,项家将项老汉安葬在墓*,并在那片竹林旁搭建了几间茅草屋,定居在此地。

那片竹林属于姓蔡的,项家人找到姓蔡的,承包了这块竹林。项老汉的儿子也是一位篾匠,人称项小篾匠,靠着这块竹林,编织竹器贩卖,养活一家人。


第二年春上,项家在竹林里挖竹笋时,挖出一尊金佛,被城里一家信佛的富商,高价买走。项家从此变成了富裕之家,项小篾匠把七岁的儿子项宝竹送去读书。

多年后,项宝竹中了进士,留在朝中为官,zui终官至三品,成为显贵。后来,贾员外托项宝竹,给孙子买了一个县丞的职务,在项宝竹的提携下,十年后,他的孙子zui终当上了县令,也算荣耀一时。

好东西人人都想拥有,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zui终强占不得。本故事采用了荒诞的笔法,在于借事喻理,劝喻世人,与封建迷信无关。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你的支持,就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源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老汉家盖新房,房子盖到一半突然塌了,老汉以为是工人技术有问题。一个老人路过,围着新屋左看右看,连连摇头:“错了,错了。”他说的一番话,让老汉冷汗直流。

老汉叫陶胜德,在外地发了大财,衣锦还乡,便想回到陶家庄建个大院子,颐养天年。他请了赫赫有名的刘半仙给他选地方,刘半仙是那茅山后人,能掐会算。

刘半仙给陶员外选了一处好地方,那地方远远看去,像一条卧龙,背靠青山,前有小河,依山傍水。刘半仙说把房子盖在这里,保准平安富贵,还能出贵子,为官入将。陶员外听后大喜,拿了许多银两给刘半仙。

陶员外家要盖房子的消息很快人尽皆知,很多工匠和木匠也摩拳擦掌,打算大干一番。但是陶员外一向谨慎,他派人四处打听,得知工匠李有为和木匠陶大山在当地有口皆碑,不仅有手艺,为人还忠厚老实,便宴请了这两位当家掌柜。

在饭桌上,两位掌柜当即表态,一定会亲力亲为,把房子修得至善至美,尽管叫陶员外放心即可。陶员外很是开心,又亲自挑选了盖房子的材料,一切准备就绪,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就开工了。

工期进行得很顺利,这天,房屋开始上梁,大梁被工人们吊起,刚安放在房屋上,突然一声巨响,房子倒塌了,灰尘四起,好在大家躲闪及时,没有大碍。

只是陶员外和两位当家掌柜脸色铁青,大家都面面相觑,李有为说:“我帮人盖房20余载,从未发生过倒塌事件,你这房子,我是一分都不敢懈怠。”那陶大山更不用说,他已经白发苍苍,在当地是德高望重的老木匠,一手精湛的鲁班手艺,什么活计都做得出神入化。

陶员外大怒:“材料没有问题,质量没有问题,怎么还会发生这件事情呢。”众人争论一番,自是没有结果。陶员外大手一挥,说:“我不管,扣除你们一半的工钱,给我换了工人,重新盖房。”

说干就干,李有为和陶大山虽然有苦难言,但是大家都盯着陶家房子,大家都想瞧个稀奇,便只能换了这批工人,重新换了一批做事更稳妥的人来。

这一次跟上次一样,很快房子就盖起来了,装上大梁这一天,尽管大家小心翼翼,大梁刚放上去,房子突然轰隆一声又倒了。

这一次,陶员外的脸色更黑了,李有为和陶大山都快哭了,这种事情很快就会传遍大街小巷,到时候自家徒弟们还怎么出去混口饭吃。陶大山脸色一沉,跟陶员外说:“东家,以我看,这地方透着古怪,是不是地基没有选好?”

陶员外:“*,这地方是刘半仙给看的,说是风水宝地,你们不要胡乱找些理由搪塞我。”陶大山说:“那您看,这地基和墙壁都很扎实,我们没有偷工减料,也没有投机取巧,都是严格按照工序一步步来的。容我说句实话,我在这一行30多年,还是di一次看到你家这种情况。工钱事小,但是我总不能把自家招牌给砸了,以后我的徒弟们还得靠手艺吃饭呢。”

三人争论不休,众人也指指点点,这时一个老人突然快步上前,大声说:“错了,错了, 这个地方就不能盖房子。”

陶员外看老人一身青衫,胸有成竹的样子,忙把他叫到一旁,轻声说:“老人家,可不要乱说,我找人瞧过,这里是龙脉之地,怎么就错了呢。”

老人说:“这里龙脉踊跃,山环水抱,但是错在你不是命中之人,这地方你家无福享受。看在你曾经的一饭之恩,我就告诉于你,你建房的地方在卧龙的尾巴,因为你不是它命中之人,所以你们上梁的时候,故意摆了一下尾巴。听我一句劝,你在此地建房,只会灾祸连连。”

陶员外听闻面如死灰,一切自有因果。他主动给了工钱,又跟大家说了,这事是自家导致,跟工匠和木匠没有关系。

原来陶员外的钱财都不是正道得来的,这些年,他趁着饥荒,靠着囤积粮食乱涨价,发了大财。陶员外虽然发了财,但是却把后代的官运给耗尽了。那个青衫老人是一个高人,陶员外返乡时,在途中遇到老人,请老人吃了一顿饭,老人感恩,便冒着泄漏天机的风险告诉了陶员外这一事实。

陶员外知道是自己曾经做了错事,交代自家儿子们广开粮仓,接济穷人,积善行德。陶员外另外选了地方,重新盖了房子。这房子陶员外也做了调整,不再追求大屋楼阁,而是建了普通的四合院。完工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住了进去,倒也是平安喜乐。

以前那个地方,陶员外把上面的东西清空后,一直闲置在那里。后来村里来了一个读书人,跟陶员外讨要了那个地方,他在上面建了几间茅草屋,陶员外还劝过那个读书人,说那个地方不能建房,让读书人住进自家来,读书人却说自己喜静,在那里正好可以读书。陶员外见劝不动也就放弃了。往后的日子,陶员外对读书人多有帮衬。

后来读书人进京赶考,陶员外还拿了盘缠给他,没有想到,那个读书人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众人便都明了:种善因,得善果,一切因果皆有报应,人间事自有公断。
本文素材来源于《民间故事》,故事意在借事喻理,传播正能量,请勿与风水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