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如何通过生辰八字查询个人十神配置

  • 作者: 咏菱
  • 来源: 投稿
  • 2024-08-18

一、如何通过生辰八字查询个人十神配置

步骤 1:获取生辰八字

年份:出生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

月份:出生月份的数字

日份:出生日期的数字

时辰:出生时间的两个小时区间(例如,上午 911 点为辰时)

步骤 2:查阅天干地支对照表

年份:对照年份数字,找到对应的十天干

月份:对照月份数字,找到对应的十二地支

日份:对照日期数字,找到对应的十二地支

时辰:对照时辰区间,找到对应的十二地支

步骤 3:排列生辰八字

将查阅到的天干地支按出生顺序排列,形成生辰八字。例如:

出生于 1985 年 10 月 15 日 辰时

天干:乙、庚、戊、戊

地支:丑、酉、戌、辰

步骤 4:确定十神

根据生辰八字中的天干地支,查阅十神对照表,确定每个天干地支对应的十神。

十神对照表:

| 天干 | 地支 | 十神 |

||||

| 甲 | 子 | 正印 |

| 乙 | 丑 | 偏印 |

| 丙 | 寅 | 正官 |

| 丁 | 卯 | 偏官 |

| 戊 | 辰、戌 | 正财 |

| 己 | 巳、亥 | 偏财 |

| 庚 | 申 | 食神 |

| 辛 | 酉 | 伤官 |

| 壬 | 午 | 比肩 |

| 癸 | 未 | 劫财 |

步骤 5:排列十神配置

将查阅到的十神按生辰八字的顺序排列,形成十神配置。例如:

乙丑、庚酉、戊戌、戊辰

偏印、伤官、正财、正财

注意:

如果生辰八字中出现相同的十神,则称为“重现”。

十神配置中,每个十神出现次数的多少,反映了其在命局中的强弱。

二、最简单方法查八字里查十神

第一步:确定出生年月日时

根据公历出生日期换算成农历出生日期。

确定出生年、月、日、时。

第二步:查出天干地支

根据出生年、月、日、时查出对应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第三步:确定日主

日主是出生日的天干。

第四步:查出十神

根据日主和出生年月日时对应的十天干地支,查出十神。

十神:比肩、劫财、食神、伤官、正财、偏财、正官、七杀、正印、偏印

查十神口诀:

比肩劫财:日主同类天干

食神伤官:日主生扶的天干

正财偏财:日主克制的天干

正官七杀:日主被克制的天干

正印偏印:生扶日主的十天干

示例:

出生日期:1985年1月15日10时

农历:乙丑年十二月廿四日巳时

天干地支:乙丑、甲子、戊申、己巳

日主:戊

十神:比肩、劫财、食神、伤官、正财、偏财、正官、七杀、正印、偏印

注意:

十神查法有多种,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十神在八字中代表不同的含义,需要结合八字整体格局进行分析。

三、怎么查个人八字十神查询

在线八字十神查询工具

八字网:https://www.bazimi.net/

万年历:https://www.wannianli.com/

易经网:https://www.yijing.cn/

八字排盘:https://www.bazip.com/

步骤:

1. 访问上述网站之一。

2. 输入您的出生日期、时间和地点。

3. 点击“查询”或“排盘”按钮。

4. 网站将生成您的八字命盘,其中包括十神信息。

十神查询结果

八字命盘中,十神分别为:

比肩
劫财
食神
伤官
偏财
正财
七杀
正官
偏印
正印

查询结果将显示您八字中每个十神的数量和位置。

注意:

这些在线工具仅提供基本信息,对于更深入的八字分析,建议咨询专业命理师。

八字十神查询仅供参考,不应作为决策的唯一依据。

四、生辰八字免费查十神

生辰八字免费查十神
步骤:

1. 输入出生信息:输入你的出生日期、时间和地点。

2. 点击“查询”:系统将自动计算你的生辰八字。

3. 查看十神:在结果页面中,你会看到你的十神信息。

十神解释:

十神是八字命理中用来分析命局吉凶的重要概念,包括:

比肩:代表兄弟姐妹、朋友、同事

劫财:代表竞争对手、小人

食神:代表口福、才华、享受

伤官:代表叛逆、才华、口舌

正财:代表财富、稳定

偏财:代表意外之财、投机

正官:代表事业、名声、权力

七杀:代表压力、竞争、意外

正印:代表学业、智慧、贵人

偏印:代表神秘、宗教、偏门

注意事项:

生辰八字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请仔细核对你的出生信息。

十神分析仅供参考,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建议咨询专业命理师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免费查询网站:

[八字网](https://www.bazimi.com/)

[万年历](https://www.wannianli.com/)

[中国传统文化网](https://www.chinacultur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