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如何通过命理学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与命格

  • 作者: 咏菱
  • 来源: 投稿
  • 2024-08-19

一、如何通过命理学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与命格

通过命理学判断年龄

命理学中,年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

年柱天干:代表出生年份,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月柱地支:代表出生月份,如寅月、卯月等。

日柱天干:代表出生日,如甲子日、乙丑日等。

计算方法:

1. 将年柱天干的数字减去1,得到出生年份的最后一位数字。

2. 将月柱地支的数字减去1,得到出生月份的最后一位数字。

3. 将日柱天干的数字减去1,得到出生日的最后一位数字。

4. 将以上三个数字相加,得到年龄的最后一位数字。

例如:

出生日期:甲子年寅月甲子日

年柱天干:甲(1)
月柱地支:寅(3)
日柱天干:甲(1)

计算:1 1 + 3 1 + 1 1 = 2

因此,此人的年龄为2岁。

通过命理学判断命格

命格是指一个人的命运和性格特征,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

五行:出生年份、月份、日子的天干地支对应五行,如甲木、乙木、丙火等。

十神: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将天干地支分为十神,如正官、偏官、正印等。

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代表一个人的一生。

判断方法:

1. 五行旺衰:根据五行生克关系,判断五行之间的强弱平衡。

2. 十神格局:分析十神之间的组合和搭配,形成不同的格局,如正官格、偏官格等。

3. 四柱组合:综合分析四柱之间的关系,判断一个人的性格、运势和人生轨迹。

例如:

出生日期:甲子年寅月甲子日

五行:甲木、寅木、甲木

十神:正官、正印、正官

四柱组合:甲木旺,正官格

命格解读:

此命格的人性格正直,有责任感,适合从事公职或管理工作。但由于正官格过旺,可能会过于拘谨和保守,需要适当调节。

二、如何通过命理学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与命格的关系

通过命理学判断年龄与命格的关系

命理学中,年龄与命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判断:

1. 年柱与日柱的关系

年柱代表出生年份,日柱代表出生日期。

年柱与日柱相生相合,主健康长寿,运势顺遂。

年柱与日柱相克相冲,主身体欠佳,运势坎坷。

2. 大运与流年的关系

大运代表十年一个阶段的运势,流年代表每年一个阶段的运势。

大运与流年相生相合,主运势亨通,吉事连连。

大运与流年相克相冲,主运势不佳,多有阻碍。

3. 命局中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

命局中五行生克制化平衡,主身体健康,运势稳定。

命局中五行生克制化失衡,主身体欠佳,运势起伏不定。

4. 命局中神煞的影响

命局中带有吉神,主运势顺遂,逢凶化吉。

命局中带有凶神,主运势坎坷,多有灾厄。

具体判断方法:
1. 判断年龄

根据年柱的干支,可以推算出出生年份。

例如:年柱为甲子,则出生年份为1984年或2044年。

2. 判断命格

根据年柱、日柱、大运、流年以及命局中五行生克制化和神煞的影响,综合判断命格。

例如:年柱与日柱相生相合,大运与流年相生相合,命局中五行平衡,神煞吉利,则主命格上佳,运势顺遂。

需要注意的是:

命理学判断仅供参考,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先天命格、后天努力、环境影响等。

了解自己的命格,可以帮助我们扬长避短,趋吉避凶,但不能迷信或消极对待。

三、看一个人的命是看年还是日

看一个人的命是看八字,包括年、月、日、时四个柱。

四、命局怎么看寿命

八字命理中看寿命的方法

1. 看日主旺衰

日主代表命主自身,日主旺则寿命长,日主弱则寿命短。

日主旺:日主得令、得生、得助,则寿命长。

日主弱:日主失令、受克、受制,则寿命短。

2. 看印星

印星代表生扶日主的力量,印星旺则寿命长,印星弱则寿命短。

印星旺:印星多、印星强,则寿命长。

印星弱:印星少、印星弱,则寿命短。

3. 看食伤

食伤代表泄耗日主的力量,食伤旺则寿命短,食伤弱则寿命长。

食伤旺:食伤多、食伤强,则寿命短。

食伤弱:食伤少、食伤弱,则寿命长。

4. 看官杀

官杀代表克制日主的力量,官杀旺则寿命短,官杀弱则寿命长。

官杀旺:官杀多、官杀强,则寿命短。

官杀弱:官杀少、官杀弱,则寿命长。

5. 看财星

财星代表消耗日主的力量,财星旺则寿命短,财星弱则寿命长。

财星旺:财星多、财星强,则寿命短。

财星弱:财星少、财星弱,则寿命长。

6. 看刑冲破害

刑冲破害会破坏命局的平衡,导致寿命缩短。

刑冲破害多:命局中刑冲破害多,则寿命短。

刑冲破害少:命局中刑冲破害少,则寿命长。

7. 看特殊格局

某些特殊格局也会影响寿命,如:

伤官见官:寿命短。
七杀无制:寿命短。
枭印夺食:寿命短。
羊刃逢冲:寿命短。
注意: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实际寿命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如:

生活环境
饮食习惯
医疗条件
意外事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