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内向性格的成因是什么?

  • 作者: 智瑄
  • 来源: 投稿
  • 2023-04-02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内向性格的成因。从生物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其中,生物因素是内向性格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环境对内向性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社会环境对内向性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个人经历则是内向性格形成的综合因素。总体而言,内向性格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对人们的性格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生物因素

内向性格与基因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内向性格大概有60%到70%的成因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这个比例非常高。要知道,性格的形成不仅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也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孪生子姐妹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性格特质都是相似的,这一点都不能归因于共同的环境与教育。生物因素中的遗传特性更是为性格形成提供了一个基础,可谓是内向性格成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脑科学上也存在一种双重个性的观点:即人们的大脑皮质会因为内外环境而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反应。在内向的人中,脑皮层活跃的区域一般是面向内部的。这使得内向的人们在精力消耗方面比较吃亏,特别是当他们面对较为复杂的外部环境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内向的人们在交往、谈论等活动上会比外向的人们更为疲劳。

因此,生物因素对于内向性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不仅通过基因对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同时也通过脑皮层的差异来影响个体的身心状态。

2、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通常也是影响人们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孩提时期。在家庭中,父母的性格、教育方式、儿童关注度等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而对于内向的孩子,家庭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因素可能更容易使其变成内向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

(1)父母的教养方式:研究证明,父母的照顾方式亦可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如果在家庭中,父母总是以严厉因素来*孩子,而不太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孩子可能就会从小对外界缺乏探索,表现为内向。

(2)家中的重视程度:家庭环境可能会让孩子感受到一定的压力和不安。在这种环境中,孩子们可能渐渐地失去了表现自己的信心,也就更愿意独处。若孩子长期处于这种“不被重视”的环境中,那么就很可能让孩子渐渐变成内向类型的人群。

(3)马太效应:社会学上常常会用“马太效应”来形容一些人在初始阶段就获得了成功,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更多的成功,形成良性循环。而这个道理在个人性格发展中同样适用。对于性格较为文静的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渐渐地失去和同伴交往的机会,zui终变成孤僻的性格类型。而这一切,可能都是因为他们从小被构建为“不太合群”这一角色。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内向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中普遍存在着对外向型人格的崇拜和推崇,而这种价值观可能会对内向的人造成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压力:社交压力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但是,对于内向的人们来说,这种压力可能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聚会、讨论等多样化场景中,外向型人格总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而内向型人格则相对低调,难以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内向的人们可能会失去自我,陷入自卑,从而渐渐地变成孤僻型人格。

(2)社会价值观:社会上对于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型的人往往存在着不完善或误解的观念。外向型人群多数被认为是容易交际、开朗、活泼等,而内向型人群则通常被刻画成孤僻、自卑等。这样的观点在许多时候也可能会加重内向型人格的压力。

(3)职业选择:在职业选择方面,内向型人群可能感到被排挤。虽然今天越来越多的组织和公司都重视每个人的独特性格,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具有外向型性格的人似乎更容易在职场上闯出一番天地。这也就让内向型人群在求职、工作等方面失去一定的优势。

4、个人经历

内向型人格的形成不仅与遗传、家庭和社会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个人经历可以塑造人的思维、感情和态度。因此,很多内向型人格是由于过去一些经历而形成的。

(1)创伤性经历:性格的形成往往在孩童期体现得更为突出。如果这个时期涉及到了一些创伤性经历,例如*、伤害等,那么在日后,人相对会变得沉默、封闭和内向。这是因为在创伤性经历带来的精神伤痛中,人们渐渐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也失去了与外界交流愉快的能力。

(2)积极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来说,如果能够结交到一些具有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那么内向性格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改变。人们往往喜欢和心态积极、个性温和的人相处,这可以通过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或加入社交性较强的团队实现。

(3)自我决定:人们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地自我决定与调整才是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内向型的人面对周遭的环境而感到压抑和无力,那么就意味着他需要进行一次自我调整。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一些公共活动、接受心理治疗等,都是可以帮助内向型性格更向外发展的措施。

总结:内向型人格的形成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决定的,而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生物因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都可能是影响内向性格形成的因素。人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内向性格的成因之后,找到有效方式来规避或调节这些因素。特别是在家庭和社会中,需要更多地理解和关注那些内向的人们,让这个群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和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