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玄学(中国古代玄学四大奠基人?)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0-07 18:03
中国的玄学文化用一句话就可以定性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中国古代玄学四大奠基人?
何晏正是魏晋玄学公认的奠基人之一。《晋书·王衍传》便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亦云:“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也说:“何晏的名声很大,位置也很高,他喜欢研究《老子》和《易经》。……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
王弼,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亦有说他是山东金乡人。王弼是汉代末年著名士族名士王案的侄孙,生于公元226年,死于公元249年。他从小聪慧过人,十几岁时即钻研老庄学说,与学者名流辩论时对答如流。当时著名学者何晏发现王弼年少而才华横溢,赞为难得的天才,极力推荐王弼到曹魏朝廷中作尚书郎。王弼只活到二十四岁,却留下了大量著作,成为玄学理论的奠基人。王弼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有生于无”的思想,把“道”直接说成是“无”,把“无”当作一切事物产生和生成的根据。
他的哲学体系就是从各方面来论证这个命题。他认为一切有形的具体事物(“有”),都是“无”这个本体的体现。“无”和“有”的关系,是本和末、母和子的关系,二者不可颠倒。王弼由此引申出“崇本息末”的政治观点。所谓“崇本”,即是“贵无”。而“贵无”推及政治上来,就是把“无为”作为礼义之治的根本,用“无为”来巩固“名教”,使“名教”更好地起到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作用。他还从“一”和“多”、“寡”和“众”的关系方面来论证天地万物“以无为本”。
他看到了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变化“繁而不乱,众而不惑”,认为万有统一性的本质就是那个没有任何规定性的本体“无”。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虚构。他提出万有不能自己治理自己,必须有一个“至寡”来统率万有,世界才有秩序。这样把众寡、一多之间的关系说成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显然是为“王侯为百姓之主”的观点制造理论根据。他还从动静观工论证万有千变万化,因而不能永恒存在,只有“无”这个本体,是绝对静止的,因而能够永恒存在。于是他提出于动中求静,即“反本”。
在政治上,王弼主张“息乱以静”,避免使矛盾激化,实行“无为”政治。在认识论方面,王弼割裂了语言、物象和义理三者的内在联系,提出“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的观点,这就是说,只有抛弃物象,排斥感觉经验,排斥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他宣扬作为世界本体的“无”是超经验的,因而通过具体物象是不能认识的;他认为“圣人体无”,只有圣人具有天生的神明,能体认本体“无”。这实际上是把“圣人”看成真理的化身。王弼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带有很浓厚的神秘主义不可知论色彩。王弼的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微指略例》和《论语释疑》等,在我国哲学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