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型人格障碍(发癔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0-13 19:51
表演型人格障碍,又称寻求注意型人格障碍或癔症型人格障碍,女性较多见。
男性癔症性人格表现也没有不同于女性的特征,但年龄多在25岁以下,此型人格障碍以人格的过分感情化,以夸张言行吸引注意力及人格不成熟为主要特征,患病率为2.1%-3%。
发病原因
精神分析理论提出表演型人格障碍起源于俄狄浦斯期的发育(即3-5岁),当异性父母过分地助长一种明显的情色关系,儿童害怕会失去这种兴奋或害怕来自同性父母的报复。
这一冲突导致稳定的性格形成,表现为夸大的幻想和表演性的许诺并伴随着对真实分析的抑制和显示能力的减弱。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形成与基因和家庭环境相关。
研究显示,成长在对孩子缺乏关爱与期望、性滥交家庭背景的孩子更易发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碍。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美国的统计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达到了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标准。
这两种心理障碍的潜在人格特质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达形式不同罢了。
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现型”型的人格反映出来而男性更多以“反社会”型的暴力人格表达出这种潜在人格特质。
发病机制
很少关于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客观研究。
目前尚无采用标准化评估方法对表演型人格障碍进行的遗传学研究,仅有少数研究报告结果也各有不同(McGuffin 和 Thapar,1992)。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此型人格障碍的产生与不能解决俄狄浦斯冲突或口欲冲突有关。
目前表演型人格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
临床表现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人注意,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
这类人常好表现自己,而且有较好的艺术表现才能,唱说哭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人称她们为伟大的模仿者、表演家。她们常常表现出过分做作和夸张的行为,甚至装腔作势,以引人注意。
(2)高度的暗示性和幻想性。
这类人不仅有很强的自我暗示性,还带有较强的被他人暗示性。她们常好幻想,把想象当成现实,当缺乏足够的现实刺激时便利用幻想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
(3)情感用事。
这类人情感丰富,热情有余,而稳定不足;情绪炽热,但不深,因此他们情感变化无常,容易激情失衡。
对于轻微的刺激,可有情绪激动的反应,大惊小怪,缺乏固有的心情,情感活动几乎都是反应性的。
由于情绪反应过分,往往给人一种肤浅,没有真情实感和装腔作势甚至无病呻吟的印象。
(4)视玩弄别人为达到自我目的的手段。
玩弄多种花招使人就范,如任性、强求、说谎欺骗、献殷勤、诌媚,有时甚至使用操纵性的自杀威胁。
他们的人际关系肤浅,表面上温暖、聪明、令人心动,实际上完全不顾他人的需要和利益。
(5)高度的自我中心。
这类人喜欢别人注意和夸奖,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悦一切时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现出欣喜若狂,否则会攻击他人,不遗余力。
此外,此类患者还有性心理发育的不成熟,表现为性冷淡或性过分敏感,女性患者往往天真地展示性感,用过分娇羞样的诱惑勾引他人而不自觉。
一般来说,表演型人格障碍不会注意细节或事实,他们不情愿或不会对问题和处境做出理智地判断分析。
患者常常有抑郁的主诉、莫名原因的趣图问题以及有一段令人失望的浪漫关系。
诊断
表演型人格障碍与其他类型的人格障碍一样,有些人在童年、少年时就有上述某些表现,有些人则开始于成年早期,但要到18周岁以后临床上才能做出人格障碍的诊断。
表演型人格障碍一旦形成,目前的治疗方法很难将其彻底改变。
但经较长时间的心理治疗,对改善紧张的人际关系,是有一定效果的。
ICD-10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标准为
①自我戏剧化,做戏性,夸张的情绪表达;
②暗示性,易受他人或环境影响;
③肤浅和一边的情感;
④不停地追求刺激、为他人赞赏以及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外表及行为现出不恰当的挑逗性;
⑥对自己外观容貌过分计较。
DSM-IV表演性人格障碍的诊断描述为:
一种过分的情绪性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这种情况从成年早期开始产生的背景不一,以下5(或多项)可以说明:
①在自己不能成为人们注意中心的场合感到不舒服;
②与别人交往时常有不适当的性诱惑或挑逗行为;
③情绪表达变换迅速和肤浅;
④总是利用身体外表来吸引别人注意;
⑤言语风格过分地为了给人印象而缺乏具体细节;
⑥显示自我戏剧化、舞台化和情绪表达的夸张;
⑦易受暗示,即容易受其他人或环境影响;
⑧认为与他人的关系比实际更为密切。
发癔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发癔症原因主要包括遗传、人格类型、具体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是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症状如双下肢瘫痪、不能言语,常常有情感爆发、哭闹、时哭时笑,对自己的情况表演得十分夸张,在周围有人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更容易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