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阶段?)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1-04 01:05
初中阶段孩子的第二大心理冲突,就是丰满的梦想与骨感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8阶段理论,青少年在这个阶段面临着各种困扰,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着非常多的美好期待,他们希望自己重要有价值,他们希望自己被认可,在社会上获得自己期待的地位。
但是这份美好的期待与当下略显枯燥和单调的学习似乎没有太明显的联系,这就导致孩子经常会很迷茫很困惑。而这个时候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能量又会驱使着他从困局中突围,他们会有各种各样的尝试。磊哥谈教育PEAH的视频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8个心理阶段?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健全人格是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是贯穿人的一生的。
一、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基本观点是:
1、人格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到了人的中年时期以及老年时期,人格还在继续发展。
2、埃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
3、在心理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的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
4、人格发展由环境决定,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有自我、社会文化等,
5、如果个体能解决每一阶段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如下:
1、婴儿期(0——1.5岁),这一时期是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3岁),这一时期是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岁),这一时期是主动感对内疚感。此时的孩子做任何事都积极主动,孩子做事或者对事物的探索如果出错,受到大人的批评与指责,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内疚感。
4、学龄期(6——12岁),这一时期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此时的孩子已经进入到学校,开始进行知识的学习,有了学习能力,开始体验自己勤奋学习,获得知识,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这一时期,孩子如果发现自己不能获得知识、不能获得成功,就会产生自卑感,就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样就可能产生懒惰、自私、不思进取的不良心理。
5、青年期(12——18岁),这一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此时的孩子相当于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会想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思想有点矛盾。这时,老师要重点研究学生人格形成上有何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及人格特点的教育。
6、成年初期(18——24岁),这一时期是亲密感对孤独感。这时的孩子,他们开始建立两性的亲密感,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义务。
7、成年中期(25——65岁),这一时期是繁殖感对停滞感。他们通过关心下一代,培育下一代,显示自己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不仅意味着生儿育女,也包括通过创造性劳动使自己事业成功,发展任务就是使本人精力充沛和照料好下一代,防止颓废迟滞,体验着事业与家庭主角的现实。
8、成年晚期(65——人身终老),这一时期是自我调整与绝望冲突。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很多人感到满意和幸福,也有的人会感到绝望,自己一生事业不成功,家庭不幸福。同时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下一代儿童时期的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八阶段和第一阶段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生命周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个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积极品质的发展,就算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三、自我同一性
1、自我同一性是有关自我形象的一种组织,它包括有关自我的动机、能力、信念和性格等的一贯经验和概念。
自我同一感
2、自我同一感指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何地位,将来会怎样等稳定的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比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喜欢照镜子,端详自己:我长得怎样,在别人的心目中我是怎样的形象,有何地位,将来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自我同一感的形成于先前各阶段中建立起来的信任感、自主感、主动感、勤奋感有直接的关系。
3、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于职业选择、性别角色和人生观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自我同一性的基本内容:性别角色的同一性、生理性别心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同一性。社会角色同一性明确自己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能承担的责任、在行为上恰当地表现。比如一个五十岁的男人在地上大哭大闹,这就不符合他的性别角色。
四、埃里克森人格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注重社会文化因素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体现了人终身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格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阶段,告诉每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那个年龄阶段形成,给人反思的依据。
2、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往往存在冲突,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并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失败时,教师要帮助他们处理好这些问题,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帮助学生渡过这一危机,实现自我人格的发展。
3、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身发展造成障碍。因此,教师的教育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培养自我,帮助学生发展,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促进其发展。
4、教师给儿童创造更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获得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发展自我的满足感,不要羞辱学生。比如,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外任务时,适当多布置一些学生一个人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给妈妈洗一次衣服,在家里煮一次饭,在家里拖一次地板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信心,达到自我满足。
5、尽量让儿童自己做决定,自由选择,培养儿童对自己的肯定,自我认同,确立自我同一感。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竞选班委干部时,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愿意决定竞选那个职位,并说出自己为什么竞选这个职位,从而培养儿童的自我同一感。
6、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发展的助推力,也可能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因此,教师及父母应该考虑每个儿童的生活经验及心理满足需求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
7、通过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在活动和交往中,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解决好每个阶段的问题,顺利渡过危机,以免儿童的人格发展出现障碍或者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