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09-05 09:36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唐五房圩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柿树岗乡新街社区境内,始建于1865年(清同治四年),由唐殿魁,唐定奎兄弟二人共同建造,后因兄殿魁早亡,弟定奎权主业,习称唐五房圩,圩子成方形,占地200百余亩,由内外两道壕沟,围墙、大局墩、小局墩,南北门楼、四层岗楼、仓库、砻场、厨房、佛堂、五房圩主体建筑三进三路一转心楼和四房圩主体建筑组成,圩原有房屋200余间,光绪年间火灾烧毁,唐定奎儿子唐治隆(字少侯)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重建。1949年建国之后,先后为国家粮站以及袁店中学所用,仅存转心楼1座和唐定奎从台湾带回的梓树1棵,2004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转心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至2023年肥西县人民政府对圩堡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原有风貌。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唐五房圩转心楼

唐五房圩转心楼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52平方米,为1幢四合院式的2层楼,精美雅致,宣统年间建造,上下共32间,东门有一石刻匾额,曰:“紫气东来”。

历史沿革

唐定奎兄弟共五人,分别为老大家颂,老二家松,老三家锦,老四家桢[殿魁],老五家祥[定奎],父邦治早故由母程氏带回娘家雁窝蛋租房居住。稍大后务农帮工,做小贩。老四唐殿魁,老五唐定奎和刘铭传,叶志超等人贩私盐打死[盐卡子]而犯法,并因此出逃。在李鸿章刚组建的淮军铭字营之时,唐殿魁,唐定奎随即投奔,并随刘铭传转战南北,在征剿太平天国和捻军时,立下赫赫战功,得到朝廷封赏。

唐氏兄弟在获得大量财富后,决定在家乡兴建圩堡。唐定奎在同治四年(1865年),从苏州大庙请来了一位风水地理大师,在“唐、塘也”的理念下,到丰乐河上游洪桥双河实际查看,觉得现在唐五房圩这个地方是个风水宝地,背靠大潜山发脉的潘家岗龙脉,东有古桃溪乃至三河,南六里是丰乐河,北六里有龙潭河,龙腾凤舞六六大顺千金难买的吉祥栖身之所。因此,择此地开始修建。

唐五房圩实际上是四房唐殿魁,五房唐定奎共同建造的圩堡,但因为老四早死,因此习惯上被称为五房圩。整个圩子呈占地二百余亩,外还有近三十亩的菜园,有驻军的二个营地叫大局子和小局子。圩西边有唐新街,东边有十里长垱与丰乐河相连,下可直达桃溪,三河,上可达界河,双河,水路畅通,交通便捷,从舒城过谢家渡到五房圩,过周大老爷桥,巴山寺达合肥。民国时期,五房圩为舒六合保安司令部,水陆俩路白帆点点,车马滚滚,办公务,军务俱要到五房圩拜贴和换贴。

1949年,解放后圩主唐松岩要求把整个圩子献给政府。协议地方政府把圩子作为军用仓库,解放初期,舒六合的公粮都送到唐五房圩 ,不久地方乡政府也搬进了唐五房圩,转心楼成了乡政府办公场所。

60年代乡政府腾出转心楼,办起农中,不久三汉中学迁至圩内改办袁店中学。2012年圩子移交由肥西文广新局管理。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唐五房圩壕沟

科学价值

1. 唐五房圩营造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民居建筑,是江淮地区特有的集居住和防卫功能于一身的地主庄园,对研究清末江淮地区古建筑的风格、特征有着不可多得的科学价值。

2. 唐五房圩的选址规划、功能布局,反映了清末地主营建庄园之时,除对自然环境的选择性之外,还有着明显的风水观。这对于研究清末建筑史有着重要科学价值。

社会价值

苏州风水大师金鼎贵「风水大师在线咨询免费」

1. 唐五房圩堡是淮军将领唐定奎的故居,唐定奎本人也曾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赴台,与入侵台湾的日本人进行战斗并且取得胜利。因此,唐五房圩不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打造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唐五房圩是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地方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文化资源,是丰富地方人民文化体验的独特场所,对促进地方文化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将产生显著的、积极地推动作用。

人物介绍

唐殿魁(1831-1867)字荩城,谱名家桢,排行老四,绰号“唐四肚子”。肥西县柿树岗乡袁店人,咸丰年间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以千总身份加入淮军“铭字营”,官至记名简放提督,授浙江衢州镇总兵、广西右江镇总兵,勇号与勋赏:振勇巴图鲁、建威将军、荣禄大夫、太子少保、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壮、建专祠。

唐定奎(1833-1887),字俊候,谱名家祥,排行老五,绰号“唐五肚子”,肥西县柿树岗乡袁店人。咸丰年间与四哥唐殿魁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加入淮军“铭字营”,官至福建陆路提督,勇号与勋赏:勉勇、呼登巴图鲁、花翎、黄马褂、建威将军、谥果介。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军侵合,定奎奉李鸿章、沈葆桢调遣,率铭军13营自徐州赴台湾抗日,迫使日军议和退走,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台湾建立功勋。1887年,病卒于江阴防地。《清史稿》立传。

咸丰年间,唐殿魁与弟唐定奎等在乡办团练,同治元年(1862年)唐殿魁与弟唐定奎率乡勇从刘铭传加入淮军,克南汇、川沙、奉贤、金山卫、拓林等城。同治二年四月攻克杨舍,八月破江阴城,九月克无锡。同治三年,攻克常州,生擒敌首陈坤书。同治四年,增募所部达到三千人。同治五年,授浙江衢州镇总兵。同治六年,调任广西右江镇。同治六年(1867年)担任总兵之职的唐殿魁战死于湖北尹隆河,年仅36岁。

唐定奎接待其兄统领三千旧部。因战功卓著,很快以提督记名,成为淮军中一员骁将。同治九年(1870年),刘铭传奉旨督办陕西军务,因积劳成疾,调唐定奎接统铭字、武毅等军。同治十年(1871年),唐定奎回防徐州。

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政府在美国怂恿下藉口右商船避风停泊台湾而被高山族劫杀,出兵三千入侵台湾。船政大臣沈葆桢请授,李宏章举荐,唐定奎率武毅铭字军十三营6500人分批自徐州出发,租轮于7月至台湾。驻扎凤山(今高雄)择险分屯,日军退守龟山,挑动土著与汉人相仇斗。唐定奎晓谕当地高山族和汉族人民团结对敌,修城筑垒为战备。当时天气炎热,疫疬流行,士兵死有千余人,唐定奎体恤周到,军心稳定,斗志昂扬。日军力怯而退。枫港、狮头诸番山(高山族村社)结党屡出劫害良民。光绪元年(1875年)游击王开俊进剿遭伏击身死。唐定奎令诸将分道进兵,伐山开路,分遣七营屯东港南势湖,自己率领四营首当其冲攻破内外狮头等社。凡协从者一经归顺即给衣履酒食,宣示朝廷德威。胁从十余社,并在此设立招抚局,立约七条,即:“遵剃发、编户口、献凶逆、禁仇杀、立总目、垦番地、设番塾”。以龟纹番社首领任诸社总目,赦其胁从。自此台南大定。

光绪三年(1877年),唐定奎从福建带武毅军八营,马步水雷各一梢,4000多兵力移住江阴,分左右两军在黄山之南扎营驻守,督师江阴,演兵操防,在高巷建火药库,于黄山设电报局,修治狼山,福山炮台,光绪九年(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翌年5月,法国舰队入侵我国领海,染指台湾。清政府急招力主抗法在家养病的刘铭传加以巡抚头衔督办台湾军务。唐定奎以福建陆军提督守土有责,依然支撑着病体赴防。他命左军张景春接统江阴防务,亲率右军高章元4个营渡海入台,成为刘铭传抗击法军保卫台湾的主力。8月首战基隆告捷,杀法军三、四百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后,刘铭传受命为首任台湾巡抚。唐定奎病请开缺,留高章元部,自己仍回到江阴。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江阴病故。遗体奉诏归葬故里(肥西与六安交界的双河镇西街外青龙庵旧址)。在江阴建将军坟――“衣冠冢”,敇建功臣专祠――唐公祠)。岁月悠悠物换星移,唐定奎将军坟――“衣冠冢”依然、“唐公祠”古建筑基本完好。

来源:文旅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