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姓冯的名人(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1-04 02:22

   现在农村像祖母这样捏面人的高手不多了播报文章
府州红文苑
2018-05-17 06:19作家,陕西省名人协会作家委员会,文化领域爱好者
已关注
缅怀祖母捏面人
文/冯二来
我家住黄甫镇前村,提及黄甫,让我最为值得骄傲的是“金黄甫,银麻镇”一说。听老人们说,当年的黄甫仅建筑方面,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有36进四合头大院,72个大门头子,12座绣花小楼,加上沿街几处的高大牌楼和五洞儿庙、文庙(全庙)、城隍庙的点缀,还有城西高山梁上护城楼的护卫,可想其时整座城的繁华景象。作为一座远近闻名的镇子,仅传承历史的民风、民俗自有它独到的一面,其中捏面人就是一种让人青睐的工艺。而我的祖母就是那一代人中一个能捏面人的好手。
祖母姓魏,生于1809年,在她高龄85岁时寿终正寝,数来已过去103个年头。祖母出生在黄甫镇本街魏氏大户,她那标准的“三寸金莲”就是最好的见证。受家族的影响、熏陶,祖母的贤惠、宽容、勤俭持家、待人接物、帮助邻里都值得称道,特别是祖母的心灵手巧,她那捏面人的手艺更值得我们后代怀念。
这里单写捏面人一事。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比较简单但艺术含量颇高的民间工艺。但那个年月,人们的温饱问题就是一个困扰多年的大问题,所以面人在家乡是可观尝性强,而又一年中吃不上几次的面制食品。
面人的艺术特点是1、颜色丰富;2、体积较小,便于携带;3、材料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捏面人的核心技术是发面。祖母那个年代是没有发酵粉,添加剂等科技辅助材料的,在定量的白面里加适量的水和碱水。碱在当时的供销社购买,买碱时常常要对售货员好好央求一番,多要碱块,少要碱面儿。她的经验是碱块的发酵作用更好,也好把握用量。用水和碱水和好面后,放入盆里,表皮喷点凉水,然后盖好,放在火炕滚热炕头。一般来说,头天晚上和面,经一夜发酵,次日天明捏制。发好的面叫面头儿,它是很起剂作用的。“起剂”可能是种方言,意即发酵达到了要求。捏制时加一定白面揉和,这就是捏面人的第一道也是很关键的一道工序。这个过程说来简单,但其中加碱水的多与少,那绝对是一种技术活,粗人莽夫是断然不能恰到好处的。
只要掌握了发面技术,捏制的工具是很简单的,常见祖母手边只有刀、剪、筷和梳子四样工具,将已和好的面团经过搓、捏、切、压、剪等工序后,上锅蒸约15-20分钟,出锅后再经点染着色,一个鲜活的面塑形象就摆在了面前。
面塑的形式、用途、色彩都与家乡民俗活动有关,民俗风情紧密联系并发展变化着。面塑在当年的家乡其实是一种被装饰的食品。逢年过节,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祝寿均以蒸馒头或花馍为主。另加一种“细致品”即“面人人”作为馈赠礼物或祭祀之用。
一年中,家乡大致有以下三个时段要捏制面人。
清明节,捏制一种叫“寒食供献”的面人人,捏制男女小孩人头,用黑豆作为眼睛,外加面鼻子、耳朵、眉毛等,蒸熟后加以点染。点染的主要颜料是“洋胭脂”,要在逢节,地方上人称“买卖”时购买,记得当年几个河北迁来的客户,常常担挑着叫卖“红的绿的品青的,针线刀刀顶针子”,回想起来,叫声犹在。这种用来供奉的民间面人,相传与“寒食节”有关。
七月十五捏面人,这种习俗相传甚远,传说始于元代末年。据说人们互赠面人传递信号,有着“七月十五捏面人,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说法。其时的面人花样繁多,多以羊、猪、蛇盘兔及十二生肖为主要素材。当然娃娃面人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艺术品”一般小巧玲珑,但数量不会很多,原因很简单, 白面是稀罕物嘛。除了吃一顿外,剩下少数几个烘干,供娃娃们耍耍而已。
每年春节,面塑就是家家户户的大事了,是追求丰衣足食、万事如意的生活理想的体现,也是对天、地、神灵的祭祀和祈祷,还是正月初走亲串户的主要礼品。名为礼品,其实是交换物。为了表达吉祥,面人多以玉兔、鱼、石榴、佛手等有象征意味的形象居多。曾记得年后几顿的吃馍中,在“换品”中就吃出了“假冒货”。就是面人外表很鲜亮,其实是次等面蒸的。好象是蒸出来的“黑馍”或碱大发黄的馍馍,蒸水中加点硫磺,在锅里复蒸一下,出锅后外表足以以假乱真,更有甚者馍里还有夹心的,就是外面是上等面,里面包着次等面或青稞面,地方上叫露仁子面。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造假和和时下的造假有本质的区别,穷啊!至少他不是做买卖赚黑心钱的,更没有化学添加剂。不过,我的祖母是再穷也不会干那事的。
时过境迁,祖母去世了,家乡的人也大多搬回来了县城,至于“面塑”这挡事也就很少有人承传了。逢年过节,人们也实惠、省事,掏钱在城里的馍头店里买一些。当然馍头店也承揽婚丧事务上的面制用品。不过总觉得那些染色丰富却不是当年的“洋胭脂”了,至于“催妆”的事,可能用之甚少或近乎失传了。在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在建设好黄甫工业园区的同时,多想能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传下来。让人们吃上回归自然的、绿色的、放心的面人。

姓冯的名人(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古代有没有姓冯的名人?

   古代冯姓的名人不是太多,以下三位算是很出名的了。

   冯异,字公孙,颍川父城人。好读书,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王莽时为郡掾,监五县。后跟随汉光武帝刘秀征战天下,历司隶校尉、偏将军,封应侯,进孟津将军,封阳夏侯,拜征西大将军,领北地安定太守事。卒于军中,谥曰节侯。

   冯跋,字文起,长乐信都人。后燕烈宗皇帝慕容宝的中卫将军,拜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

   后自立称帝,号大燕天王。死后,谥曰文成皇帝。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历唐、晋、汉、周,事四姓十君,并在政府中枢,自号长乐老。作过的官有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匡国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太师中书令。曾封始平郡公、鲁国公、燕国公。去世后,赠尚书令,追封瀛王,谥曰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