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几号(清明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分别是几月几号?)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1-04 02:26
元宵节的缘起与“元宵”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每逢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高挂千万盏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千姿百态的冰灯,到了晚上,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元宵的风味。那么,这个有趣的节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元宵节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古时候,人们称元宵节为灯节、上元、灯夕或者灯期。因为上元之夜,又称为元夜或元宵,因此后人才管正月十五又叫元宵节。其实正月十五这个节日,起初是由灯引出来的。西汉以前,皇帝的宫殿里到处是花花绿绿的宫灯,汉武帝在创造《太初历》时,就把正月十五日作为一个重大的节日。每逢这一天,皇宫里的所有灯盏,都要大放光明。当时,元宵节玩灯、赏灯,还仅仅局限于深宫禁苑,并没有形成一种民间风俗。元宵节成为万民同庆的灯节,乃是入唐之后的事。由于唐朝前期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安居乐业,唐朝的皇帝便把宫内的花灯,搬到大街上展览,并且亲临观赏。比如唐明皇李隆基曾命人制作了一盏高一百五十尺的彩灯,被人们称为灯楼。皇帝一带头,皇亲国戚们更是争先恐后,极为炫耀。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令人制作的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立之高山,上元点之,百里皆见”。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这一天的晚上,皇帝还要大宴群臣,酣歌曼舞,彻夜游乐。因此,封建统治者的玩灯、赏灯,乃是一种独特的享乐。当时,首都长安规定,为维护首都的治安,每天夜晚街鼓鸣响以后,所有行人要回到规定场地。但是,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晚,长安城内却允许人们上街观游,尽情欢娱,直至天光大亮。这样一来,元宵节的玩灯、制灯、观灯,便逐渐形成了一种民间的风俗。这种风俗历百代而不衰,而且一度曾愈闹愈烈。宋朝以后,灯期由三日延长至五,到了明代竟延长至十日。灯节一到,大街小巷的灯市、灯社、灯谜、宴、赛灯会大放异彩,真是,红火热闹,各种花灯更是细巧精美,瑰丽生动,巧夺天工。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是我国各地的传统习俗。
据说,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候,周勃、陈平戡平“诸吕之乱”,汉文帝登基这天正是正月十五。以后,每年这一天的晚上,他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以示庆祝。因“夜”在古语中又叫“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便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每逢这天晚上,举国上下都要张灯结彩欢度元宵节。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用各种果饵作馅,外面裹以糯米粉滚成丸子,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味。因为这种糯米丸子在锅中时浮时沉,所以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人又改称为“元宵”,古时人们又称“元宵”为汤团、圆子或者粉果,生意人还美其名日“元宝”。古时元宵”价钱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其中“珍品”即指“元宵”。民国初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同音,“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他作贼心虚,便在1913年的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称“汤圆”。袁世凯垮台之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清明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分别是几月几号?
清明节是每年春分后15天,通常在每年的公历4月4日或者4月5日;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是每年的正月十五;重阳节是每年的九月初九;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这些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