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06-25 19:42

文 / 冯欣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您一定能背得出几首关于明月、关于中秋的古诗(相信朋友圈最近几天一定不缺关于中秋的诗句吧),不过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些跟月亮相关的趣事,您还真不一定听过。人们常常用“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来讽刺那些崇外媚外的人,您知道这句话到底是谁说出来的吗? 您知道外国朋友是怎么看待中国月亮的吗?您看过外国人创作的孙悟空在月宫擒拿小白兔的绘画作品吗?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竟来源于清代的一则笑话

人们常用“外国月亮比中国圆”一语来讽刺那些崇洋媚外的人。据说此语的由来与我国清代流传的一则笑话有关。

“有一夸口者从北京回来,一言一动,无不夸北京之好。一晚偶于月下与父同行,路有一人曰:‘今夜好月。’夸口者说:‘这月有何好,不知北京的月好的更狠。’其父怒骂曰:‘天下总是一个月,何以北京的独好?’照脸一拳打去。其子被打,带哭喊曰:‘谁稀罕你这拳头,不知那北京的拳头好的更狠。’”北京的月更圆,北京的拳头更狠。这就是文中那个挨打之人所奉行的逻辑。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洋物的输入,在中国的大地上,滋生了很大一批崇洋媚外者,他们不但认为外国的产品好,而且认为外国什么东西都好。为了讽刺那些过分夸耀外国的人,人们便用清代“北京的月亮比外地圆”这句典型的笑话俗语,引申成“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一套话,用以讽刺那些崇洋媚外、对自身文化不自信的人。

二、同一轮明月,不一样的月光:中外文人笔下的月亮

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一文中认为:“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墨客都在诗文中吟诵、描绘、歌咏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思。

在李白现存的900多首诗里,据葛景春先生的统计,吟咏月亮、与月亮相关的诗竟高达382首。他怀念童年之时,有“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古朗月行》;他表现游子浓浓思乡之情时,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静夜思》;他表现征夫思妇的眷念之情时,则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时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子夜吴歌》;他表现对友人思念之情,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当李白面对天上那轮明月时,可以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天真童趣,也会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壮阔与辽远。

在中国诗人的眼中,月亮是多姿多彩的,可以是天镜、圆镜、飞镜、独轮、冰轮、玄兔,玉兔等,也可以是初月、新月、明月、半月、弯月、皎月、素月、艳月、云月,风月、花月、冰月,山月、江月、清月、海月、溪月、池上月、桃李月、水中月、万里月,还可以上西江月、天门月、秦楼月、瑶台月、梁王池上月、白鹭洲前月、黄鹤西楼月、秦月、汉月、古时月等。中国诗人们往往把月亮与自我生命融为一体,月亮成为诗人们诗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中国诗人们对月亮的偏爱有所不同的是,有些外国作家笔下的月亮看起来可没中国诗歌中的月亮那么美。

先说大家都熟悉的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罗密欧要对心爱的姑娘朱丽叶表明心迹时曾经说:“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这时候呢,朱丽叶却连忙制止他说:“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苦恼的罗密欧问,那我要指着什么发誓呢。朱丽叶则回答,“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大家请看,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或者说在朱丽叶的心底,月亮可不如罗密欧美好啊。

我们再来看莎士比亚的同胞,大诗人雪莱著名的诗歌《下弦月》中曾经将月亮比作一位生命垂危的少妇:

“仿佛一位苍白,瘦削,垂危的少妇,

轻掩着朦胧的面纱,踉踉跄跄移走,

在她萎靡不振的头脑虚弱、迷惘、

游移不定的神志引导下,踱出了闺房

月亮升起在东方黝黑的天边

形体不辨的白茫茫一片。”

而在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剧作《莎乐美》里,这位著名的爱尔兰“毒舌”作家则把月亮比作一位行为不端的疯女人:“今晚的月亮的样子好奇怪。你看她的样子不是很怪吗?她好像一个疯女人,在到处找着情郎,她完全赤身裸体。她在霄汉之间脱得赤条条的。那些云彩想去遮盖她的裸体,可是她不愿意。她好像一个喝醉了的女人摇摇晃晃地在云里穿过……”

在英国对岸的法国,月亮在一些著名作家们的笔下看起来也并不算多么美好。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对月亮的描述特别出乎意料:“(月亮)银光好似一条无头蛇,遍体明鳞,盘来盘去。一直盘到河底;又好似一枝其大无比的蜡烛台,点点滴滴,流下不可胜计的金刚石颗粒。”

福楼拜的学生莫泊桑算得上是一位喜欢写月亮的作家,在《水上》这部作品中,莫泊桑曾写过:“我只好怪月光扰乱了我的心情。再说,我一直相信月亮对人的头脑能起一种神秘的作用。月亮能使诗人心神飘荡,……一个在阳光下规规矩矩恋爱的人,在月光下却会爱得神魂颠倒。” 善于写短篇小说的莫泊桑还有一部以月为题名的短篇小说《月光》。而他在短篇小说《爱情》中对月亮的描述则是:“半轮斜挂着的下弦月亮完全是惨白的,在天空中显出没有气力的神情,并且象是衰弱得不能走动,只能在天上待着。它也是受到拘束的,被天空的肃杀之气麻木了的,向人间散布一种枯涩暗淡的光,它那种在每次月望以后散给我们的了无生气的灰色微光。”

法国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有一首特别耐人寻味的描写月亮的诗歌——《月之愁》。这首诗中对月亮的比喻则更为让人咋舌:

今晚,月亮做梦有更多的懒意,

像美女躺在许多垫子的上面,

一只手漫不经心地、轻柔柔地

抚弄乳房的轮廓,在入睡之前。

她的背光滑如缎,雪崩般绵软,

弥留之际,陷入了长久的痴愣,

她的眼在白色的幻象上流连,

那些幻象花开般向蓝天上升。

有时,她闲适无力,就向着地球

让一串串眼泪悄悄地流呀流,

一位虔诚的诗人,睡眠的仇敌,

把这苍白的泪水捧在手掌上,

好像乳白石的碎片虹光闪亮,

放进他那太阳看不见的心里。

《六十支蜡烛》的作者、苏联作家田德里亚科夫在《月蚀》中则写道:“水中的月儿在呼吸,在神经质地颤抖、瑟缩。它似乎生活得很痛苦和不安。”

读过了以上这些诗句,您还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吗?

三、“中国来自月亮”“中国女性像月亮”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俗语逐渐开始流行时,而在同时期的欧洲,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多与月亮联系在一起,神秘、静谧、艺术化的中国成为许多文人的国度。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伊始,法国浪漫派诗人泰奥菲尔·戈蒂耶为其两个女儿朱迪特·戈蒂耶(Judith Gautier,1846-1917)和艾斯代尔安排了一位音译为“丁敦龄”(Tin-Tun-Ling)的家庭教师。正是这位中国文人的出现,数不清的法国大文豪们开始对中国唤起浪漫化、诗化中国的理想寄托。

法国诗人约瑟夫·梅里(Joseph Méry)后来写道,“诗人们总是怀念神秘飘渺的古老中国,怀念那来自月亮(或本身即是月亮)、且将欧洲人的冷嘲热讽拒之门外的中国。”

朱迪特·戈蒂耶对中国古代文化情有独钟,可以说是“中国迷”。在在丁敦龄的帮助下,她的法译中国古体诗选集《玉书》(Le Livre de Jade)成为法语世界中国古诗法译本的重要版本。钱林森先生在对朱迪特的评述时认为,“她所梦寐以求的‘文化中国’原来是生生死死、寻寻觅觅的爱的世界,是儒雅与狂放、野性与激情相交融的诗化世界,一言以蔽之,是激情想象与浪漫的乌托邦世界。”朱迪特的《玉书》序言中在介绍李白时,便用了很大篇幅介绍李白骑鲸奔月的故事。而其父亲泰奥菲尔·戈蒂耶,则干脆在《当代帕纳斯》上发表了一首十四行诗,作为“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宣言:

“中国诗人尚古仪,

临花赋诗有太白。

雏菊一盆置案几,

……”

1866年,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在《当代帕拿斯》诗刊上发表诗作《痛苦的沉睡》(Las de l'amer repos),其中写到了在月光之下的中国人形象:

我愿抛弃残酷国度的

贪婪艺术,笑对指责,

……

模仿灵犀清澈而细腻的

汉人,心醉神迷的月光下,

瓷杯上,汉人出神描摹一朵

奇异之花的终局,熏香他透明的生命。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在马拉美的心目中,中国人做到了生命与智慧的极境:既有“心醉神迷的月光之下”的泰然自足,又有亲近于梦幻,静谧而又精致、生命与艺术相互融合。

法国诗人保罗·克洛代尔曾经在中国居住过多年,他在中国的法国领事馆担任十多年的外交官职务。在华期间,他始终对神秘的中国充满种种好奇。在散文集《认识东方》中便充满他对奇异的中国景、中国物、中国精神的描述与想象。他在描写中国园林的月亮门时,曾写道:“那个园子的门状若胆瓶,还有的像一张开喷烟的嘴巴,或是像水天一线时的落日,或是像刚刚升起的月亮。”

法国诗人、画家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 1899-1984)则认为,中国人具有一种特殊的性格,即喜欢人造光,喜欢灯笼,因为它像月亮一样并不炫耀:“月亮使他愉悦。中国妇女与月亮惊人地相似。这种不引人注目的光亮,这种清晰的轮廓,与他兄弟般地谈心。而且,许多方面受月光影响。他们不重视太阳这个炫耀者,他们很喜欢焰火,灯笼,它像月亮,只照清它们自身,而不发出任何强烈的光线。”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在美国,当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1885-1972)从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中受到启发,提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之后,诗人奥尔丁顿创作出一组精致的《意象》诗歌,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

当落日散出暗淡的朱砂色,

一个玫瑰黄的月亮在苍白的天上

在树枝桠间的薄雾上

这就是我看到的你。

在意象派诗人的笔下,玫瑰黄的月亮终于投射出与王尔德、波德莱尔等人笔下毫无生气的月亮完全不同的美感。

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创作了100幅以月亮为主题的画作,称为《月百姿》,这部集大成之作中,不少画作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月亮,比如与曹操相关的《南屏山升月》、与伍子胥相关的《淮水月》、与苏轼相关的《赤壁月》、与吴刚相关的《桂树月》、与《水浒传》相关的《史家村月夜》、与《西游记》相关的《玉兔、孙悟空》等等。

在月冈芳年的画笔之下,中国的月亮可以这么圆: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还可以这样圆……

梦见无头蛇还活着「女人梦见蛇没有头预示着什么」

如果您觉得以上两幅中国的月亮还不够圆、不够大,那么,是时候祭出月冈芳年所绘的这张大圣和小玉兔的画作了……

怎么样?您还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愿共享一轮明月的人类文明,能够在文明互鉴的交流中,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大家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