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手相软件「免费扫一扫看手相算命」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07-10 14:27
近日,微信开始内测一项新支付功能——刷掌支付,据称,这项功能由腾讯优图和微信支付合作推出,用户可在刷脸支付设备上体验刷掌支付。
虽然腾讯官方说是预研,并无应用计划,但这技术早已问世,据了解,亚马逊去年推出了一种掌纹识别技术 Amazon One,以人手作为ID进行支付,只需0.3秒就能完成,目前扩展情况不明。此外,支付宝此前也展示过掌纹支付,可刷手购物,但同样无后续。
支付时扫码或输密码的那几秒有必要省?
小编关注了下舆论,发现有些人很赞同这项技术,认为区别于指纹识别读取指腹的表皮纹路,掌纹识别读取掌心血管纹路,更难伪造,相比刷脸支付,在疫情期间,刷掌支付的可行性、方便性都会更高。
首先,很多刷脸支付场景已经不需要取口罩了,通过扫描虹膜就可完成支付。其次,说来说去,这项技术除了节省几秒钟的支付时间,还有什么实际用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支付场景都非常简单,几乎没有不能携带手机的特殊场景,那么,用户有必要再次将自己的个人生物信息上交给商家平台吗?
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从未安全过
用户的个人信息,储存在各应用运营方或是技术提供方的中心化数据库中。数据是否脱敏、安全是否到位、哪些用于算法训练、哪些会被合作方分享,外界是一概不知的。
人们把信息交予电话商,电诈案件层出不穷;人们把信息交予出行app,滴滴就因涉嫌贩卖用户信息被下架;人们把信息交予淘宝微信,紧接着就大数据杀熟;哪怕是在校园里,每逢升学季、毕业季,都有不法分子利用学生信息进行精准诈骗。
因此小编认为,生物信息应当成为个人隐私的最后一道红线。民营企业,平台商家,都没有越线的权力。
再谈一谈刷掌支付的“前辈”刷脸支付,之前已有相关犯罪案件发生,据澎湃新闻报道,某地警方今年破获两起盗用公民个人信息案,其中,犯罪嫌疑人就是利用“AI换脸技术”非法获取公民照片进行一定预处理,而后再通过“照片活化”软件生成动态视频,骗过了人脸核验机制,得以实施犯罪。
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信息的采集和应用边界在哪里?个人生物信息与与平时设定的密码不同,我们可以更换账户和密码,但是我们能换脸和换手吗?
而且无论是刷手还是刷脸,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信息一旦被泄露,后果都将非常严重。手机上一些换脸的软件兴起,收集人脸信息后,不法人员可能利用深度伪造的技术,通过淫秽色情等不法方式利用面部特征信息,从而损毁个人名誉,造成很恶劣的影响。
等到刷掌支付方式兴起,用户的手掌指纹信息同样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信息的主人除了蒙受财产损失外,还可能被卷入到刑事案件中。在大数据时代,你的信息存在方式,远比你本人,更有发言权。
最后,小编用某网友的一句调侃结尾:“刷脸支付后又搞刷手支付,互联网公司总是告诉我们怎么更好的花钱,却从来不告诉我们怎么能更好的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