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房是前宽后窄还是前窄后宽「自己盖房和邻居家的房子前后不齐好吗」
- 作者: 翔广
- 来源: 投稿
- 2022-12-10
自己盖房和邻居家的房子前后不齐好吗?
自己盖房和邻居家的房子前后不齐,我认为有你的原因。
在很久以前没有规定的时候,农村盖房子有高有矮,有宽有窄的。往往是后盖的房子高于旧房子,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问题。
现在农村有了新村规划,从某年某月有了统一标准,舍弃旧村,需要盖房子的人,必须安排到另一个规划好*,新盖的房子从地基开始,长宽高必须一样。
“前宽后窄”出自俗语“前宽后窄,越过越矮”;“前窄后宽”出自俗语“前窄后宽,富裕无边”。两句话都是农村流传的建房俗语,通常来说指住宅的形状。这里有一个问题,住宅,一般是住房、宅院的统称。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指院子还是房屋呢?
这两句农村建房讲究方面的俗语,出自古籍《黄帝宅经》(又称《宅经》)。流传到民间后,“前宽后窄”这句俗语的后面半句又演变为:“前宽后窄,形若棺材”,或者“前宽后窄,形如簸箕”,并由此衍生出其他的一些农村俗语,比如“盖房不盖簸箕房”、“盖房不盖簸箕地”等。从这些俗语来看,“前宽后窄”是一种簸箕形,也就是梯形,既指院子,又指宅基地,还是正屋与厢房的布局。
在《黄帝宅经》之中,“前宽后窄,越过越矮”的前面还有一句:“前窄后宽,富裕无边”,民间又说成“前窄后阔官财地,升官发财有名气”、“前窄后阔官财地”。
其实这两种住宅的形状同为梯形,只是前后的宽窄不同而已,或者说前后调换了一下位置。就是因为这一点不同,在民俗上的说法却是南辕北辙。前面窄后面宽的住宅形状,农村称之为“官财地”,是好形状,可以让家人升官发财;前面宽后面窄的住宅形状,农村则称之为“棺材地”、“簸箕地”,不是一种不好的形状,为农村建房所忌讳。
“前宽后窄”和“前窄后宽”这两种宅形,zui早指有围墙的院子形状,即封闭式庭院的形状,直到现在,很多农村仍然指院子。到后来,民间将这一观念扩展到宅基地的形状,即所谓的“簸箕地”,以及正房与厢房的布局形状,即“簸箕屋”。本文将重点讲院子的形状,另外其他两种说法意思差不多,大同小异。
实际上,在我国农村传统建筑观念中,院子、宅基地、房屋讲究的形状都是“方形”。像三角形、多边形和其他不规则的形状,都是人们所忌讳的。即使现在很多农村,家里的院子、宅基地和房屋依然以“方形”为主。
住宅“前宽后窄”和“前窄后宽”都不属于“方形”,而是不规则的形状,从农村建房的传统观念来说,不是理想的形状,只是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才出现了一些不规院子形状。
我国古代民居的院子为什么有“方形”的说法呢?后来为什么院子又有不规则的形状呢?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传统民居的“方形”讲究我国古代早期民居,从穴居、巢居、半穴居(穴居和巢居的结合)到完全走向地面,有圆形窝棚和方形窝棚两种。后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在适应大自然积累了丰富经验,zui后我国古代民居中的院子和房屋的形状就确定为方形。
有一些民俗学者认为,我国古代民居在定形过程中,主要参照了墓葬的形状。其理由是,我国古代陵墓穴式土坑的形状大多为长方形或者方形。比如,考古工作者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墓葬,多为长方形或方形竖穴式土坑墓。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就发现不少巨大的墓穴,其穴式土坑就是长方形或方形。其他新石器时期及以后的文化遗址也类似这种情况。到后来,古代土葬中的穴式土坑固定为长方形,直到现在一些实行土葬的坟墓,其穴式土坑依然是长方形。
民俗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先民在万物有灵的多种崇拜中,zui主要的一种崇拜就是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基本内容就是,人们认为祖先死去并且已经埋葬了,但是祖先的灵魂还存在于世间,不但能够影响到现世,而且还对子孙的生存状态具有影响。祖先崇拜后来被我国古代兴起的儒教所吸收,并且成为儒教宗法性宗教的一种习惯。
他们还认为,古时,人们对生死之间没有什么禁忌,在阴宅和阳宅的形状对比上还没有禁忌,认为阴宅和阳宅的道理是相同的。古代人认为,祖先所居住的阴宅是方形的,那么子孙后代的住宅也应该是方形的。又因为大多数墓葬的穴式土坑为长方形,所以大多为古代民居院子和房屋也是长方形。因此,我国古代就形成民居形状,是以方形为主的传统建筑观念。这种观念后来被引入古代风水之中,并形成了“阴阳宅同理”的风水观念。
这种论断抛开了古代风水思想,而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有一定的道理,按照这种观点,我们就可以用更好的解释一些农村传统民居建筑观念。
在黄河流域平原地区,民居中的正屋和院子,大多为坐北朝南,也就是说,正屋和院子通常来说是一个朝向,正屋的朝向也就是院子的朝向。同样,这些地区的墓葬也是坐北朝南的。院子以“南北狭长”或者“前后狭长”为佳,而墓葬的穴式土坑也是“南北狭长”或者“前后狭长”,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当然不是,其中在历史上阴宅和阳宅肯定存在关联,只不过到底是民居的形状应用于墓葬,还是墓葬的形状被民居效仿,这就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总的来说这也是探讨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一条路径。
二、从民居形状上来看传统民居的“方形”讲究
我国传统民居院子,历来讲究方形。事实上,直到现在,我国很多农村民居修建仍然以方形为主。
古人在修建宅院时又讲究“天圆地方”。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天文地理的认识不全面,认为大地是方形的,而天则是圆形的。古人认为住宅的修建应该是顺应天地,符合自然,也就是天人合一,而住宅就是一个家庭的小天地,理所应当讲究“天圆地方”。
由此,古人认为,住宅的修建应该符合“天圆地方”。古人对“天圆地方”的解释大致意思是:“地方”,指的是院子和院子内房屋的平面形状为方形,是一种不可改变的固定状态(即静态);“天圆”,指对院子和房屋的封闭,比如,用围墙把院子围起来,房屋用墙封闭起来,是一种“圆”。这种“圆”是可以流动变化的状态,围墙可以开大门、侧门、后门,使用的时候打开,不使用的时候关闭。
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我国古人所谓方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总称,即所有内角均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方形要“方正”,“正”也就是角度要正边也要正,即每个角要成直角,才能使边线直而正,边、角也不能出现凹凸现象。如此,在古代建房中,院子和房屋的形状就排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的形状。
不仅院子和房屋讲究方正,我们睡的床同要也是方形,也要讲究“方正”,还讲究“天圆地方”,即有床架,用蚊帐封闭起来,其中的观念也是一脉相承的。
三、从“方形”演变来看传统民居的“方形”讲究
住宅形状从“方形”演变为多种形状,zui早出现在古代典籍之中的,就是《黄帝宅经》的“前宽后窄”和“前窄后宽”这两句话。
《黄帝宅经》,又名《宅经》,是我国现存zui早的住宅风水典籍,成书年代和作者已经无法考证,是古人伪托黄帝之名撰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宅经》二卷,旧本题目曰黄帝撰……”考书中称:“《黄帝二宅经》及淮南子、李淳风、吕才等《宅经》二十有九种,则作书之时,本不伪称黄帝,特方技之流欲神其说,诡题黄帝作耳。”
据考证,这部著作中列出了唐代李淳风、吕才等人的《宅经》,很明显这部典籍应该是唐代以后的作品。《黄帝宅经》一书有很多版本,并散见于史书、民间多种书籍,说明此书成书后,历代都有人进行删减和增补,没有固定的版本。直到清朝编入《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之后,才相对来说,有了固定版本。也就是说,民间住宅的形状从“方正”的“方形”,朝不规则方面的变化,在唐代以后才出现这种说法。
在古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这些增加的人口需要房屋居住,因此,人们对住宅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长。建住宅需要宅基地,人们对宅基地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人们需要的宅基地分为两种,一种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基地,通常是一个家庭分家后,把老宅基地按兄弟的多少,划分成若干块,或者拆旧建新,或者在原来院子空地建新房子。另一种是另外选择新地方,开挖和平整新的宅基地。
不论是老宅基地的划分,还是新开的宅基地,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宅基地都会出现不规则的形状。比如,老宅基地会受到兄弟之间的地界、邻居之间的地界等因素的*,而新宅基地会受到地形(主要是丘陵地区和山区)和土地归属等*。
农村选择宅基地,历来是一个大难题。如果兄弟之间、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平时关系好,矛盾少,又能够相互谦让,在协商相邻地界的时候要容易些,可以使宅基地方正,农村俗称为“方圆”。如果兄弟之间、邻里之间、村民这间平时关系不太好,斤斤计较,在协商相邻地界的时候难度比较大,有的甚至成为解不开的死结,这样就会出现宅基地的形状的不方正或不规则。因此,农村流传一些建房老话:“只有人就地,没有地就人”、“有多宽的地建多大的房”等,这些话表现了人们的无奈。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那样的宽宏大量: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也正因为如此,《黄帝宅经》才有“前宽后窄”与“前窄后宽”这两种并不“方正”院子的说法,应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一种无奈的选择。
四、两句俗语背后的*是什么?“前宽后窄,越过越矮”这句话的意思,农村的普遍解释是:院子前边入口的地形比院子后面的地形宽大,从前面进去后,越往里面走,地形就越窄,这样的院子不吉祥。这样就会预示家里的日子开始过得好,但是越往后走,家里的日子就会越过越低矮(差),家里人也越来越没有发展前途。也就是说,这种院子形状不符合“天道之理”,不符合住宅的格局。
“前窄后宽,富裕无边”这句话的意思,农村的普遍解释是:院子前边入口的地形比后边地形窄小,这种院子就吉祥如意。进入这样的院子,越往里走就越宽阔,这样就会预示家里的日子,虽然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好,但是,越往后家里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家里人前途无量。这种院子形状符合“天道之理”,也符合住宅的格局。
人们对这两句话的解释,前面一句无非是通过联想的方式产生的一种禁忌,后面一句也无非是通过联想方式实现吉祥如意的愿望,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当然是不符合道理的。
由这两句话演变而来的另外两句俗语,就更能看出其中的破绽。di一句是“前宽后窄,形若棺材”,第二句是“前窄后阔官财地,升官发财有名气”。同样提梯形,把梯形下底(长的一条边)放在前面,上底(短的一条边)放后面,就是“形若棺材”,而换一下位置,把上底放前面,把下底放后面,就成了“官财地”。这就好像一个人,如果站在一副棺材的宽大的一端(前头),就是一副棺材,如果站在低小的一端(后脚),就不是棺材,而是“官财”。实际上,一副棺材,随便你站在哪里看,都是棺材。同样的道理,如果说“前宽后窄,形若棺材”,那么“前窄后宽”形状还是没有改变,也同样“形若棺材”,这明显不符合逻辑。
由此可以看出,上面的解释属于牵强附会,是没有道理的,其背后肯定还隐藏着*。那背后的*又是什么呢?我在前面的一期发布了一篇《农村建房俗语:“南北狭长,富裕吉祥”,指院子还是房子?》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查看),里面就提到这样一个观点,“南北狭长”这种传统院子形状,是为了让人们服从古代聚族而居的村庄规划。
我认为,农村院子忌讳“前宽后窄”,认为是不好的形状,而不忌讳“前窄后宽”,甚至认为是吉祥如意的形状,其中的道理,既是为了让人们服从村庄规划,也是为了邻里关系的和谐。
我这里且不说城市繁街道上那天院子的黄金商业门面,就拿走向小城镇化的一些村庄,院子临街的一面(一般是院子前面)都改成了门面,可以出租给别人经商,也可以自己用来经商,多一个门面,就意味多了一笔财富,只恨自己家祖上留下来的院子前面太窄,可建的门面太少了。
现在的人有这种想法,古人同样有这种想法,虽然不一定是开门面,但是,谁不想让自家院子前面宽阔一点呢?你家有这个想法,他家也是这个想法,都想把自己家院子往两边拓展,而后面的地则没有人要,这样整个村庄的房屋修建就会乱套,既不符合村庄的规划,也容易造成邻里不睦。
也就是如此,古人为了规范村民的行为,将“前窄后宽”列入了民俗禁忌之中。我国的民俗禁忌,在历史长河的文明发展中,起到过某种作用。正如《中华民俗文化——中华禁忌》(李少林著)一书所说的:
“(民俗禁忌)隐藏着道德胚胎,既有愚昧、迷信成分,对人们思想行为产生消极影响,也有一定的行为规范作用,在道德和法律没有或者难以顾及的领域履行调整和规范人们言行的职责。”
我国农村传统民居院子“前宽后窄”和“前窄后宽”的禁忌说法,虽然带有愚昧、迷信成分,但对人们的建房行为起到了规范作用,有一些传统习俗,到现在还在起作用,对我们现在的乡村建设的现代化,规范人们的行为,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房子盖坏了破了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