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唐宋八大家苏氏三父子「给苏姓男孩取名,第二个字带火字旁,十一画,第三个字十画」

  • 作者: 启颖
  • 来源: 投稿
  • 2023-01-20

给苏姓男孩取名,第二个字带火字旁,十一画,第三个字十画?

   旭尧 (旭:旭日 尧: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 人皆有趋吉避凶之心,故多愿儿女姓名能合八字五行之理,此既为求“宁可信其有”之心安,亦是父母对儿女拳拳爱意,殷殷期望之表现,此情自可理解。

   但须知,风水五行之说,不可多信。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应以父母师长因材施教,以身作则,使儿女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方乃正道。

又是一个周末,周边的公园已经被我们骑着单车游了个遍,冬天既有暖阳,便不可辜负了老天爷的这份馈赠,驾着小鹏,我们不走高速,不花一分钱过路费,便来到了眉山的三苏祠。



文友们应该都知道,三苏祠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笔者只知道苏洵是北宋文人,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正想着找个讲解员对三苏有个更详细的了解,听得旁边一个十二岁左右的男孩的讲解声,不高不低、不紧不慢地进行着讲解,我们赶紧走近,看到身穿红色志愿者背心的男孩,正讲到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两棵银杏树。




正对着大门,一左一右,两根挺拔的银杏傲然屹立,大门的右边有一株千年的黄葛树,枝叶茂盛,讲解员说人们认为这棵黄葛树是父亲苏洵,正对着门的两棵银杏分别是苏轼和苏辙,父亲一直默默守护着两个儿子的成长。



进得祠堂,有三尊人像,正中间的穿着大红色的袍子,左右两边的穿着紫色的袍子,讲解员问大家:你们知道这三个人像分别是谁吗?笔者想,长者为尊,红袍的定是父亲苏洵了。旧时东边为大,右边的是长子苏轼,左边的便是苏辙了。回答得到了讲解员的肯定。



看得一纺车,讲解员告诉我们:苏洵以前并不热衷于读书,但其妻子程氏娘家经济条件富足,程氏从小识文断字,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更明白经商的道理。


正是她纺纱织布开纱行,赚钱支撑起整个家庭的支出,苏询才能安下心来经过十年苦读,不但自己成为了受到欧阳修肯定的散文家、*家,还督促孩子饱读诗书,学到满腹经伦,使两个儿子在朝廷的考试中同时中了举人,各自为北宋朝廷尽着自己的责任。父子三人在文坛上佳作不断,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行列。


这也是三苏祠所在的街旧名称“古纱穀行”的由来。



接着便看到了三苏祠中的三宝:黄荆树、古井和荔枝树根。


旧的黄荆树已经枯萎,旁边斜长出一枝新的,古时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苏洵是否对孩子施过家暴我们不得而知。但至今在院中立着的黄荆树枝条似在向世人叙说着它存在的意义。



古井常年不干涸,下大雨不会溢出来,干旱时不会枯竭,当年整个苏宅大院的用水都靠在这口井里取水。因为出了三位这样的名人,庭院管理者特地用一木桶,取满水,供前来瞻仰的人们净手。或沾沾文气,或金盆洗手,也不失一份美好的祝福吧……


三宝中的荔枝树根尤其使人驻足停留。在苏轼33岁回家服父丧期间,曾亲手栽下荔枝树,并与蔡子华、杨君素和王庆源三位友人约定,待荔枝树长成结果,可以吃荔枝时四人再在苏宅中相聚。



希望总是美好的,因受朝廷党争而起的乌台案牵连,苏轼先位被贬到福建、浙江。虽然他一生豪迈,在各种境况下都能以苦为乐,发现生活中的美食,写出不少佳作,也能为黎民百姓造福,如今依然存在的西湖苏堤便是zui好的见证。


但常年远在他乡的苏轼总有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的时候,22年后他给友人蔡子华的诗中就充满浓浓的思乡之情。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江南春尽水如天,肠断西湖春水船。想见青衣江畔路,

白鱼紫荀不论钱。霜髯三老如霜桧,旧交零落今谁辈。莫从唐举问封候,但遣*更爬背。”



接着讲解员带着我们看了当初苏家父子学习场所墨园和来凤轩,志愿者讲解员说他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我们意犹未尽,为眉山的这位未来*人点赞喝彩,多亏了他的细致讲解,才拉近了我们和古人的距离,才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到这座院子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苏母和女儿的雕像

感悟:从东坡先生遭遇逆境而不消沉、依然热爱生活的态度上,学到了人不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该摆正心态,发现生活的美好,知道生命的本质,尽自己所能济苍生,竭尽全力拥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