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改名的历史故事「历史上改名成功的名人」

  • 作者: 希元
  • 来源: 投稿
  • 2022-11-27

我们记住历史,主要是记住人名、地名,以及他们背后承载的故事。

每个名字都是一部历史的变迁,每个名字的变动也是历史的摆动。

明天,都是名称诞生的新历史。

昨天,都是历史过去的旧名义。


古人讲坐不更名行不改姓,对于改名是很有讲究的。一般也得仰天望星月,俯地看阴阳的琢磨一番。

汉朝有个穷书生叫司马长卿,仰慕战国的蔺相如,就改名司马相如。

他的富二代媳妇原来叫卓文后,感觉不大气,改名叫卓文君。

唐朝有个女文艺青年叫鱼幼微,感觉名字不好,后来叫鱼玄机。

元朝有个穷人叫朱重八,参军后为了当元帅,更名朱元璋。

明朝有个叫张白圭的,想成就一番事业,更名叫张居正。

明末清初有个杨影怜的美女,改名柳隐,而我们更多知道的是柳如是。

清朝有个叫曾子诚的,想中进士后为国效力,更名曾国藩。

*有个叫周樟寿的,后改名为周树人,zui后很多人记住他叫鲁迅。

*有个叫*派作家,因为形势*,改名叫矛盾,朋友郭沫若又帮他改成茅盾,而他的原名叫沈雁冰。同时有个女文人叫谢婉莹,关心国家大事,更名谢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后来大家都知道冰心。

改名,从来就是一个自我抉择的事。


很多改名的抉择,是朝代*的喜好。比如郑州这个城市的名字。

郑州夏商周时候,叫过敖,这时候一个区域可以很多名字或者很多小地名小国家,后来叫过管、祭(zhai)、弊、郐等,小国小城很多。西周末年西边来了个郑国,统一了区域,后来就叫郑。郑国消失了很多年后,一直叫荥阳或荥泽,隋朝di一次叫郑州,州府在汜水镇。唐朝一度改回荥阳的名字,又很快改叫郑州。唐朝到明朝,郑州的州府一直在管城。*叫过郑县,1948年解放,设置郑州市;1953年撤销郑县,全部合并称为郑州。1954年成为河南省会。

改名,从来就是一个时代需要的*。


1953年,郑州已经准备正式做省会了,大建设是免不了的。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搞了一个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草图。大致思路是以火车站作为郑州的大门,以火车站至紫荆山那个省人民会堂(原定为省政府)直冲一条大马路为主轴线,一下火车就能看见省府大楼;这条路将从火车站开始,冲破现在的福寿街、德化街、二七广场多数的商铺,合并现人民路的部分,直到省府。其他机关单位、居住区在周边辐射安置,如果要搞成,多数办公楼、宿舍都要建成斜的, 方向难辨,冬冷夏热。


1954年春,河南省委*潘复生视察了正在施工中的省府工地,当即叫停,指出学习苏联经验也要符合中国国情,不能死搬硬套,东西南北、方方正正、向阳背风,这是几千年的传统。郑州立即改变布局,重新规划,纠斜改正。(小编想起了后来的郑东新区圆环方案)。 后来行政区 道路按地理学上有关经纬度含义,将南北行的纵路就叫经一路、经二路……经八路;东西走向的横路叫纬一路、纬二路……纬六路。省直行政机关集中的街道叫政一街、政二街……政七街。

郑东新区建设中,广泛征求大家意见,还花20多万元特邀*地名研究所为新区道路命名, 煞费苦心的结果是,zui后没有得到广大市民的认可和好评,反而大受质疑。陇海路与陇海东路,你能理解陇海路东段,九如路和九如东路就是两条路了。此外还有容易混淆的天时、天瑞、天泽、天赋、天韵、地润、地德、地坤、地秀等道路,可能说明风水真的很好吧。

zui早计划延续郑州道路的山水路线,在嵩山、华山、秦岭、航海、金水、黄河、顺河、汝河、淮河、黄河这些简单明了南北东西清晰的传统后,计划把黄河路、农业路、东风路市区的三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延伸到东区后变了方向, 原规划名分别称“泰山路”、“太行路”、“衡山路”,不知道是担心给外地山水做广告,还是其他意志,又更改为黄河南路、农业南路、东风南路,一条路穿市区有南北有东西。一个外地人来郑,出了高铁站,见过东风南路,到市区有看到东风路(东西向)会不会对方向苦笑。


一些改名则是见证曾经的文化经济发展历史。

路名从政府定制(中州大道、工人路、人民路、交通路、经几纬几、经开十几大街)、方位方向距离(东一街到东四街、南仓街、北仓里、煤仓北街、二里岗、六里屯等)、村镇沿袭(大铺、小铺、白庙、南阳路、海滩街、燕黑路、杜岭街、王府坟、董寨、祭城)、名人成就(铭功路、大同路、东里路、列里路)、历史文遗(解放路、花园路、商城路、书院街、*街、塔湾路、棉纺路)等,逐渐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知不觉带上了现代经济的痕迹。 棉纺路见证郑州的纺织历史,虽然路两边的很多厂都变成了楼盘。但老郑州人还是愿意说某某楼盘,啊,就是原来的国棉几厂啊。这是历史经济产业遗产。



北林路,1988年定名,2000年左右更名为鑫苑路,因为这条路上有个鑫苑地产开发的知名楼盘。但街道办事处和*名称还是北林路,毕竟政府基层单位也用企业名字就说不过去了。 同例,郑邙路(郑州到黄河边邙山公园),改名为江山路,开发过附近如江山名典多个小区的江山房地产在自家企业网站上标明,是自己较早开发这个区域和关注公益,郑邙路被惠济区“表彰鼓励”成江山路。可能和这相似的还有天明路、建业路、英协路、宇通路等。




此路标已成历史

周封国祭(zhai)国在现在的祭(zha)城镇,现在还有城墙遗址。村镇*后,原来有个祭(zha)城路,这本是很好的乡愁纪念,也是历史古城传承。由于祭(zhai,zha, ji)这个多读音可能在一些人内心总是认为成祭祀的祭,被更名平安大道。当地村民和政府还一度打官司到zui高*,虽然结果没改回,但也会让今后政府在道路命名上心悸一点,考虑一下民间感受。


有些改名是营销概念的发展深度

因为有了南杨寨,就有了南阳寨火车站、南阳路,而后有了南洋花园、南阳新村,因为有了黄泛沙滩土岗,就有了海滩寺(也是地铁站)、海滩街、有寺就有寺坡路、寺坡村、寺坡社区,后来因为读音问题,有了海棠寺(小火车站)、海棠社区、海棠园(楼盘,有地域因素,和当时海棠树也有关联);这是文化的一脉形成;然后是财富花园、同乐小区、丰庆佳苑、憧憬花园等某某花园、某某小区的城建名字di一阶段,代表了以简单居住的初级供应,那是人们还不注重名头大小,开发商对案名的营销还是务实、原始、朴实、易懂的。再后来的天下城、蒙地卡罗、曼哈顿、西雅图、某某府、某某城、某某公馆世家、豪景、名门、国际,还有字母组合等等,则明显带着过度营销的痕迹,**让我们与世界与贵族生活接轨,营销策划的心理暗示也是。







我们说刻意夸张也好、盲目崇外也好,文化不自信也好,都有道理。事后更正总不如事先审断,过程监督,优化广告推广名和实际备案名的误差管理。卖房难,竞争大,经济大环境疲软,开发商对营销的全面建设,已经武装到牙齿,包装到纽扣,名头包装似乎远远大过自己房子质量、相关服务建设。这两年那么多交房*白条幅的事件,条幅背后的社区名字没有不讲究不醒目不大气的。

名字改与不改,好与坏,还是老百姓说了算。

可是,受限命名机制、精力、初心、经济动力,传播平台、言路通道,留给老百姓的又有多少机会。本身,老百姓三个字也是一个有点虚的群体概念。老百姓这个名字谁也改不了。正如河南人爱说“喷空”,你就是怎么“唠嗑、侃大山、闲扯篇”,河南老百姓还是认同“喷空”。因为喷空随性随心随口,喷空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