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诗经大雅生民原文及译文「诗经大雅生民是民族史诗吗」

  • 作者: 惜婵
  • 来源: 投稿
  • 2023-01-22

《诗经·大雅·生民》诗经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

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

1、禋(yīn):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

2、弗无:不无,有也。

3、履:践,踏。

4、帝:上帝。

5、武:迹。

6、敏:拇。脚拇指。

7、歆:欣然。

8、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

9、震:娠。

10、夙:肃戒。一说胎动。

11、弥:终。指怀胎足月。

12、达:羊子。

13、不:一说语词。

14、坼(chè):*。

15、副(bì):分离。

16、菑:灾的古字。

17、赫:显示;显耀。

18、腓:庇护。

19、字:哺乳。

20、实:是。

21、覃:长。

22、訏:大。

23、载:充满。

24、岐:知意也。

25、嶷(ní):识也。

26、蓺:同艺。种植。

27、荏(rěn):通戎。大。

28、旆旆(音配):长。

29、役:列。一说谷穗。

30、穟穟(suí):禾苗美好。

31、幪幪(měng):茂盛貌。

32、唪唪(bēng):多实貌。

33、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

34、茀(fú):治。

35、黄:嘉谷。

36、茂:美。

37、方:始。

38、种:矮。指粗壮。

39、褎(yǒou):长。

40、发:禾苗发兜。

41、秀:扬花。

42、颖:垂颖。

43、栗:果实栗栗然。

44、邰:姜嫄之国。

45、秬(jù):黑黍。

46、秠(pǐ):黑黍的一种。

47、糜:赤苗的嘉禾。

48、恒:亘的借字。遍。遍种。

49、任:抱。

50、揄(yóu):舀取。

51、蹂:通揉。用手搓米。

52、释:淘米。

53、叟叟:淘米声。

54、浮浮:蒸饭的气。

55、惟:思。

56、羝(dī):公羊。

57、軷(bō):古代祭路神。

58、以兴嗣岁:将求新岁之丰年也。

59、卬(áng):我。

60、豆、登:食器。木曰豆,瓦曰登。

61、居:语词。

62、歆:饗。

63、胡:大。

64、亶时:诚善也。

65、寘:(Zhì)

[评析]

《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古老史诗,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反映了周人是一个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诗中写后稷的灵异及丰功伟绩,实际上是对自己民族勤劳、智慧的歌颂,从中也可以看到周人对于农业生产劳动确实是非常熟悉和充满深厚感情的。全诗结构严密,语汇丰富,富有气势,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作品介绍]

《诗 经》是我国zui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 经》。现存的《诗 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流沙河(2):《诗经》那么这些诗是怎样来的呢?
这些诗是周朝初年,就是周武王、成王那个时代,王宫里面专门派官员出去到民间,到全国各地搜罗流行歌曲,拿到王宫里边来,有专门的人士来诵读,来吟诵,来唱。那么当初欣赏这些诗,基本上是把它当成流行歌曲来欣赏的,王宫之中那个时候没有电影,没有电视,更没有手机。夜晚,国王跟贵族他们也需要娱乐,就由专业人士出来给他们唱。这个本来是一种娱乐,但是写到儒家的典籍里面,就不好这样写——说是这个国王想观民风,就说是想了解下面的老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才来听这个,这就是儒家美化了的说法。实际上,就像我们这样,欣赏音乐的时候,并不是要去了解底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儒家这样说,是把它理想化、道德化了。所以这样就专门有了一种制度,叫“采诗”。采诗的这些官,到下面每个诸侯国去了,找他们那里音乐界的乐师,把一些本本拿到问——你们这儿流行一些什么歌曲?然后再去组织起人来唱,再来记录。这个就形成了一种制度,这个制度确实在客观上有助于下情上达,但也是一种娱乐。
那么到春秋时期,孔夫子个人对诗歌有特殊热爱。他有时候随便说两句话,后来觉得都是诗,他走到一条河的上面,看到波涛滚滚向东方流去,他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些离开我们而远去的东西,每一秒钟都在离开我们,永远都不回来了,不断地流,就像这江水一样。这不是诗是什么?所以他这个人,本身有对诗的热爱。搜集到他手里的有三千多首,可能这个不是他亲自去搜集的,因为原来周天子底下采诗之官有记录,而后来进入春秋时代,王纲解纽了,中央政权的绝对权威已经失去,这些东西就容易散失。孔夫子一方面是热爱这些诗,另一方面他有种文化担当,他觉得这些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东西,有人情、有社会现状、有喜怒哀乐的东西千万不要让它丧失了,要把它们记下来,所以他大概就是从当时有记录的诗中间找到了三千多首,然后一并归纳整理。
要知道,其中很多诗都有民歌性质,它们彼此容易重复,这个诸侯国有这一首,那个也有,两个只是字面上略有出入。那么中间重复的就多,后来孔夫子归纳整理后,只剩下三百〇五首。这三百〇五首,孔夫子把它拿来当教科书,因为他办了个大学,要学诗。当时学诗除了学习书法、陶冶性情以外,还要了解人情、世态、社会变迁,所以不是纯粹地为艺术而艺术,是有一种社会文化的关怀在里面,这就是孔夫子为什么要花那么多心思去整理这一部《诗经》。这部《诗经》整理出来,哪怕只是这一件事情,都足以叫孔夫子不朽,因为这一部《诗经》有人类的意义。
在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埃及古文化时代,也有诗,是另一种形态。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性格,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社会衍变形成的,和我们的诗迥然不同。古希腊、罗马,所留下的几乎都是神话,荷马唱的那些史诗,就是曲艺艺人演唱的长篇故事——战争、英雄。
希腊罗马神话就是天上的神,如果拿来和《诗经》一比,你会非常惊异,怎么差异会这么大?《诗经》几乎没有神的位置,也没有英雄的位置,全是普通人。“十三国风”“二南”里面尽是民歌,乡村里的民歌,小雅大雅尽是当时知识分子的*,特别是小雅中间,很多知识分子对这个社会状况感到愤愤不平,在诗中间有很多倾诉。这些是希腊、罗马、古印度跟埃及它们zui早的诗歌没有的。
这件事情我不知道该怎样解释,或许是这样:古代希腊罗马是城邦社会,里面是*民,是贵族,生活富裕,需要娱乐,听神话,听英雄美人故事。埃及、印度也是神,埃及更多的是鬼,印度更多的是天上的神打仗。这些中国没有。所以,虽然都是河,但从源头就不同——中国的诗歌诞生了以后,领导整个文学,它就是中国zui早zui早的文学,就这个诗歌,面向社会,面向人生,倾诉苦难,倾吐愿望。“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都是有所为的,没有一首是为艺术而艺术的。这也许和我们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生存艰难有关,上面是苍天,下面是黄土,人在这个中间苦苦奋斗,所以它的精神产品都是现实的、人生的、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