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中国传统吉祥寓意的纹饰图案「我姓常改个什么网名好」
- 作者: 向婷
- 来源: 投稿
- 2023-01-11
我姓常改个什么网名好?
常回家看看,黑白无常,常伴他心、日常放弃选手、常青、寻常、无常、时常饿、常混在一起、青山常有雾,老生常谈,可爱一如往常,常言,言无常,常闻君言笑,常乐,只道寻常,与你常在,常驻你心上,伊人常伴。
常来常往,知足常乐,不如意事常* ,常沉默很出名,常胜将军。
正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福禄寿喜 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选取自然、历史、艺术等门类的展品近300件,阐释吉祥文化数千年传承发展演变,及其对百姓生活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长河中,吉祥文化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支流。先民们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文字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吉祥美好生活的向往。透过一个个纹饰、图案、符号,可以看到中国人的生命意识、审美情趣、家国情怀和民族性格。
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与浙江自然博物院、河北博物院联合主办的《福禄寿喜 美好生活——中华吉祥文化特展》日前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三地三种不同类型文博单位的首次跨界合作,选取自然、历史、艺术等门类的展品近300件,阐释吉祥文化数千年传承发展演变,及其对百姓生活与中华文化的多层次影响。
人们在对自然的观察实践中萌发了原始的吉祥观念
“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说白了,吉祥就是人们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向善向美。”据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城市史研究部副主任陈汉鸿介绍,受制于生产力水平和认知世界的能力,先民对神秘莫测的宇宙万象和诸多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等动植物的特性充满幻想与猜测。在与自然的共处中,先人们摸索着认识自然,尝试着沟通天地,在观察和实践中萌发了原始的吉祥观念。
比如,在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发现有乌龟、鳄鱼、鸟、蟠蛇、鹿等动物纹样。这种明确有意识的创作行为,应源于人们对自然的长期观察。再比如,两只鸟共同环绕着太阳,构成了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蝶形器的主要纹饰。这也被视作一种早期的太阳崇拜。
逐渐地,人们将生活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的观察中,常因动植物的名字谐音或某种特殊习性而将美好寓意赋予它们。这个过程中,往往体现国人趋利避害、积极向上的观念。
以虎为例,这是一种很凶悍的猛兽,但正因为它的威猛,在民间文化中,有驱疫辟邪之用,象征着震慑力;虎同“福”谐音,又寓意富贵盈门、家宅兴旺。因此,传统观念中,中国人喜欢给婴幼儿戴*帽,寄托对下一代的殷切关爱。而不同地区*帽的样式特点也不尽相同。
中原地区的虎文化zui为发达,常用虎本身的huangse和大红大绿等对比鲜明较为显眼的颜色作为主色,非常喜庆;北部和东北地区多用黑色、绿色和白色,风格粗犷敦实;江浙一带的刺绣业发达,*帽样式风格细腻、精巧、雅致、恬静、色彩层次比较丰富,制作更加逼真。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吉祥文化无处不在
据记载,至秦汉时期,吉祥文化已经生长出初步的象征体系。隋唐以降,吉祥纹饰趋于世俗化,开始流行于各个阶层之间,题材更加丰富,大量花草植物鸟禽图样被广泛应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化程度。传统吉祥图案把自然物人格化、理想化,使天人关系成为审美的演绎,不同的自然意象被人为联结与叠加,展现更浓烈与纯粹的吉祥期冀。比如,游鱼嬉戏莲间代表“连年有余”,蜘蛛脱巢而降寓意“喜从天降”,猴子爬上马背象征“马上封侯”,漫天飞舞的红色蝙蝠图案寓意“洪福齐天”,带冠的雄鸡与鸡冠花组合象征“冠上加冠”等。
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愿意把千言万语说不尽的美好祝福,提炼成为有趣、正能量、故事性的符号,进而帮助自己从心理层面、生活层面树立信心,激励奋进,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无论是庙堂之高,还是*之远,吉祥文化无处不在,伴随着每个人的出生、求学、成家、立业……成为中华文化基因的一部分。
展厅内展陈了一幅富贵平安图轴。它由京剧家梅兰芳、荀慧生、黄桂秋、姜妙香、程砚秋和尚小云等合作绘制,所画梅、竹、牡丹、山茶、双鱼及博古架是一幅典型的案头清供图。画作款识:富贵有余竹报平安,梅兰芳补墨梅并题,荀慧生画牡丹,黄桂秋用双勾法补竹,姜妙香画瓶架,程砚秋画红山茶,尚小云画双年鱼,是非常难得的众多戏曲名家之手迹。
“以福禄寿喜为代表的传统吉祥图案传承至今,虽然内涵与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今的中国也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并没有改变。”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说,在国际形势和全球疫情复杂多变的当下,当全人类成为命运共同体,吉祥文化也为世界送上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作者:李婷
编辑:范菁
按照传统,家有老人,多少岁才能“做寿”?可别做错了
做寿
《说文解字》有云“寿,久也”。所以,给家中老人过生日就有了一个专门的说法,叫做过寿,也是希望家中长辈能安享晚年,寿命长久。
但,这做寿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通常都是等到整数生日才能做寿,所以常会见到“七十大寿、八十大寿”这样的词语。而过生日相较而言就比较随意了,从小到大都能过。
按照古人留下来的规矩,只有到了六十岁才能做寿。为什么偏偏是六十岁呢?古时有着传统的纪年方式,经历一个天干地支的轮回需要六十年的时间。
因此,岁数到了六十,那就是说明人生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才有资格让家人为自己做寿。
但是在某些地方五十岁就可以做寿了,因为在古代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居住于乡野的百姓需要辛苦耕耘才能够活下去,而那些在朝为官的臣子,朝廷会定期发放俸禄。有经济收入且不用过多劳作的古人他们的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一些,并且在天下近旁为官,能获得的医疗资源也更好。
而在那些不太发达的农村人们寿命没有那么长,因此就有了五十做寿的传统。
但无论是五十做寿,还是六十做寿,他们都是要遵循着相同的规矩的。然而很多老人到了年纪后却还是不肯举办寿宴,因为这里还有着一个忌讳在。
寿宴
假如家中老人的父母还健在,那么他们也是不会做寿的。古时候有着“有母在,不庆生”的说法,也就是说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的父母还安康,那么就必须把“寿”的这个寓意留给他们。
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需要讲究孝道,一旦逾矩行事的话,可能会对自己有折损。在古人看来,越过长辈去做寿,那是会折寿的!只要长辈还在一天,晚辈就不可以做寿。
假如定下来要真的举办寿宴了,那就需要先和老人进行沟通商量,虽说是做寿,但其实是为了给长辈过生日,所以一切还是要听从本人的意愿的。
因为是大寿的日子,家中小辈也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作这件事,寿宴当天的菜品也是需要依传统而定的,不能*发挥,其中红烧肉是必须在出现桌上的。
如果是六十大寿的话,那就需要准备六十块红烧肉,待老人吃下后,那么就意味着他晚年会遇到的灾祸都会转嫁到猪的身上,这是为了图个吉利。
此外,还有鲤鱼头汤。鲤鱼在风水学说中有着驱邪招福的能力,所以鲤鱼汤也就被寄托了免除灾祸的寓意。由于做寿的规矩和流程很多,要注意的点很多,因此很多老人就不喜欢做寿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传统之外,做寿还要讲究一个连续性。意思是,如果*办了六十大寿,那么七十,八十也是同样需要举办寿宴的,否则可能会有损寿命。
男上女满
此外,几岁做寿还会和性别挂钩。民间有俗语“男庆实,女庆虚”,这就代表了男性要在整数年龄过寿,但是女性的做寿年龄确实提前一年或者是推迟一年,因为要按照虚岁做寿的规矩。
而农村里还有着“男上女满”的说法,那就是男人在五十九岁的时候,就能过六十大寿,而女人却要满整数的年龄才可以,这也是因为每个地方流传下来的传统不同,所以才规矩不同。
古时候还有着“做九不做十”的观念,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汉语中,“十”的发音与“死”相近,而“九”呢?又与“久”谐音,因而在择定日子的时候,会选在虚岁的那年做寿。
虽然在年龄上存在着差异不同,但从上述文字中也能够看出,正因为做寿这件事非同一般,所以人们才会仔细斟酌后确定要不要做寿。
两道坎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还有着这样的讲究。俗语说“人老两年坎,迈过得福寿”,这两道坎是指73和8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因为这是孔子与孟子去世的年龄,前者是儒学的创始人,后者是儒学的集大成者,他们代表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而孝道是儒家文化中的内核。
古时候的平均寿命会比现在短很多,而孔孟两人可以说是很长寿的古人了,他们都无法迈过的寿命坎,对其他人来说同样也是一大难题,所以就出现了“人老两年坎”的说法。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有些老人就不愿意在84岁之前大*大办。这种也叫做“躲阎王”,让这天悄悄地过去,不要让阎王知晓到自己已经到了这个岁数,这样似乎就能够安全度过了。
有些老人他更是小心谨慎,即便是到了这个年龄,他对外公布的年龄也是会减少一岁的,如果是84的话,就说自己是83或者85。反正就是不会特意去强调这一点,就是想要不犯忌讳。
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有人会过百岁寿辰的,像八十大寿,九十大寿,但是一百岁似乎甚少听闻,这其实也是为了不犯忌讳,因为古人也讲究一个度。
百岁那年举办寿宴的话,很可能就会影响之后的岁数,为了规避这个风险,古人就不会在那一年做寿,他们而是会等到一百零八岁生日的那天庆祝,一百和八都是吉利的数字。
做寿的规矩很多,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风俗,就连给家中长辈在几岁做寿的年龄都不大相同,但是做寿的目的却是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想让这些老人能够命数长久,与小辈共享更多时光。
#头条创作挑战赛##古代史##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