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43岁农民陪女儿*成大学辅导员「退休后在家整天就是做饭照顾儿孙们,很苦恼怎么化解」

  • 作者: 薇媛
  • 来源: 投稿
  • 2022-11-22

退休后在家整天就是做饭照顾儿孙们,很苦恼?怎么化解?

   退休生活不只是整天做饭照顾儿孙们吧。古语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所以退休后,首先要认同退休状态,避免退休落差;其次,要有积极的心态,走出家庭单一生活空间,积极参与适合老年人的文娱体育活动,练练书法,看书读报,拓展生活空间,融入退休人团队,外出游览游览等,让退休生活有目标,有追求,有意义!

2013年,43岁的苏以彬

和女儿苏晓梅一起参加*

同时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录取

大专毕业后

他专升本成功继续读书

2018年本科毕业后

入职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成为一名辅导员

被网友称为“男版孟母”

7月9日晚,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昌火车站出站口见到了刚刚下火车的苏以彬,他与2013年媒体报道时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苏以彬背着一个鼓鼓的双肩包,拎着一个行李箱,坐了整整24小时的硬座火车。记者问他这一路辛不辛苦,苏以彬摆摆手,“和以前自己吃的苦相比,这算什么辛苦。” 苏以彬还告诉记者,坐火车无聊,他还学了会儿英语。


苏以彬和女儿苏晓梅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门口合影。苏以彬 供图

苏以彬1970年出生在湖北省*县狮子口镇横堤子村。16岁那年,父亲生病去世,他和母亲靠着薄田勉强生活。

1989年,苏以彬di一次参加*,*成绩距离当年高校在湖北zui低录取分数线差10多分。

*失利后,他来到武汉学厨艺,后来还开了餐馆。女儿苏晓梅出生后,苏以彬把圆梦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从女儿读小学到中学的12年,苏以彬全程陪读,先后3次搬家。zui后,他与女儿一同学习、*、上大学,被网友称为“男版孟母” 。

“上下班路上,我拿着书背英语。上班时,我把英语书放在旁边,一边备菜一边记单词。”7月9日晚,苏以彬回忆起自己备战*时的情景说。

2013年,女儿在武汉*,苏以彬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在老家*,并同时被录取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3年制专科*专业 。

同学眼中的“学霸”

7月9日晚,女儿苏晓梅在火车站接到父亲苏以彬后,提议一起去消夜。面对一路舟车劳顿的父亲,苏晓梅把烤串、烤鱼等帮父亲夹到碗里。

苏以彬顾不上品尝美食,兴致盎然地向记者回忆他的陪读经历和大学生活。“一件件事情都忘不了”,苏以彬说像做梦一样,无心插柳的一件事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苏以彬和女儿苏晓梅走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园。苏以彬 供图

他原本只是陪女儿读书,谁知竟和女儿一起考入了大学。43岁重返课堂的苏以彬,没有和女儿读同一个专业,而是转到了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就读。“刚开始,我根本记不得单词。”英语是苏以彬的弱项,他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我只要坐在教室,一心就是听课。” 苏以彬听了3位英语老师的英语课,并特地打印了一位英语老师的课程表,有时间就去听课。

大一下学期,苏以彬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从大一上学期时的67分,提高到了89分。

大一上学期,苏以彬的微积分还考了年级di一名。大一下学期,他的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满分,英语、会计学基础两门也是全专业di一。中年大叔苏以彬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学霸”。

“苏以彬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勤奋、自信、责任心。” 时任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易荣伟至今记得,每逢考试前夕,总会有同学围住苏以彬探讨数学方面的问题。

“*亲也在陪我读大学”

“很多人都说我是陪女儿读大学,其实我的*亲也在陪我读大学。”专科 3年,专升本2年,苏以彬在武汉读书期间一直把8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母亲带在身边 ,两人一起住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他提供的单人宿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曾为苏以彬提供了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机会,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和母亲就省着花,一日三餐都是我自己做饭。”放暑假了,苏以彬把母亲送到姐姐家,自己去工地打工赚学费。2019年,苏以彬的母亲病逝。


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读书期间,苏以彬利用暑假在工地打工。苏以彬 供图

2014年暑假,苏以彬在荆州郊外的工地打工,砌一块砖“大工”瓦匠师傅得1毛5分钱,提灰桶的“小工”可得5分钱。他就在那儿干了快两个月的小工。

苏晓梅大专毕业后,送过大半年的外卖。苏以彬听说送外卖赚钱,就利用周末时间跟着女儿送起了外卖。他前后干了3天,赚了405元,结果因为两个投诉,被扣了400元。

发工资时,外卖站站长对苏晓梅说:“*只赚了5块钱,怎么给他发工资?”苏晓梅偷偷塞给站长100元,“就说他赚了105块。”直到现在,这件事还瞒着苏以彬。

“你们更是有无限可能”

苏以彬2018年本科毕业后,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推荐下,前往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业,成了一名辅导员。


苏以彬和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一起。苏以彬 供图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贾瑞告诉记者,该校招聘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为硕士,愿意破格录取苏以彬是因为他的努力、坚持以及很可贵的终身学习精神。

“我是一个农民,一个厨子。我43岁考大学,46岁专升本。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你们更是有无限可能。” 作为辅导员,苏以彬并不避讳谈论自己的过往。他常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现在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读的卞荣庆是中专毕业工作之后读的大专。他说:“苏老师40多岁才参加*,我才20岁,只要想学习,就一定有机会。”


苏以彬获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2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苏以彬 供图

苏晓梅*后先后在企业做过财务工作,也在连锁咖啡店担任过店长,目前是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工作后才意识到学历和知识的重要。”准备继续深造的苏晓梅从父亲身上看到,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苏以彬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村里人因为他40多岁还去参加*曾笑话过他,但现在“大家都佩服我,因为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

想学习

什么时候都不晚!

来源: 长江日报

   1996年,清华才女为爱远嫁非洲,在非洲她为身为部落酋长儿子的老公,生下了三男一女,25年过后,同学看到她后惊讶的问道:“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即使是到了如今“大学生遍地走”的时代,如果一个家庭能培养出一个清华高材生,当父母做梦依旧能够笑醒。

然而在25年前,那个大学生还很稀缺的年代,家住北京的一户人家,看着自家即将从清华毕业的女儿,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们的女儿已经铁了心,准备毕业后与非洲男友结婚,并随他回到非洲定居。而那地方允许一夫多妻,生活条件极度落后。

王丽红是地道的北京人,她的家庭条件也不错,属于中产家庭。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对她要求非常严格,王丽自己也争气,从小成绩就很好,*的时候发挥也不错,zui后考上了清华大学。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直到王丽遇到了乌干达黑人留学生苏玛。

两个人是在工地上意外认识的,苏玛也是同校建筑系的学生。当王丽di一次见他的时候,看到他皮肤黑红黑红的,他正光着上身干活。出于礼貌,两人彼此打了招呼,从那以后就慢慢的熟悉,随着交往的深入,她了解到苏玛不是一般人,他是乌干达部落酋长的儿子,再后来两人就谈起了恋爱。

每次他们俩手牵手走在校园里的时候,都能被周围的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久而久之这让王丽华心里万般难受。他们也不过是平凡的一对情侣而已,为什么要遭到这样的对待?王丽红实在想不通。

zui后王父王母为了断绝这段缘分,他们也狠下心来,将王丽红带到了日本。本以为这样就能让苏玛死心,却没有想到,苏玛为了证明自己的真心,也是义无反顾的追到了日本。也正是因为苏玛的勇气和决心,zui终还是打动了王丽红的父母,同意了这门婚事。

于是在1996年,苏玛和王丽红举行了一场隆重的婚礼。然而结婚后,因为苏玛是乌干达部落酋长的继承者,所以必须立刻返回非洲。而王丽红知道后,也是下定决心要和苏玛去到乌干达生活。

当王丽红来到这里后,很快就发现了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婚姻上,这里的男性可以娶很多个妻子,苏玛的父亲就有十几个妻子,按照中国的亲戚关系来看,就等于说王丽红有十几个婆母。

在非洲,女人的地位极低,洗衣做饭赚钱女人都要干,而从小在富裕家庭中长大的王丽红,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突然成为人妇,起初,她十分不适应,多次躲在被窝里哭泣。

苏玛无法与周围的人沟通,还是丈夫慢慢教导她学会了乌干达本地的语言。在乌干达期间,王丽红和苏玛又生下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至此,两个人已经有了4个混血宝宝。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她与丈夫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郊,开办了一所名为“鲁扬子中学”的学校,以图通过教育让更多的当地孩子学习成才,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如今,王丽红远嫁非洲已经过去了25个年头,她自己不仅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更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培养出了更多的有用之人,并与丈夫一起,成为了当地有名的中文与中国文化的推广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