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室内和大厅座次尊卑顺序图解「东边户是坐东朝西吗」
- 作者: 彤瑾
- 来源: 投稿
- 2023-01-18
东边户是坐东朝西吗?
东边户是坐南朝北的,不是坐东朝西的。也有坐东朝西的房子但没有东边户,只有南北边户。建楼通常是南北朝向,主要是南北通透空气流通快,风清气爽,是受欢迎的。而东西朝向是因一定原因万般无奈,只能因地制宜建东西朝向。但东西朝向楼的占比很小。
从东汉末年起出现了一种“胡床”,大约是北方游牧民族为迁徙方便而创制的,中原地区在民族交 往中引进,因为跟中原所习用的床有同有异,所以加胡字以示区别。胡床的床面系用绳带交叉贯穿面 成,可以折起,类似今天的马扎,所以又称绳床、校(交)椅。
《世说新语。容止》,“俄而庾亮]率 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指味诗)兴复不浅。’因便据胡 床与诸人味谑。”因为胡床轻巧便于搬动,所以常常移至室外使用。后来的木质交椅、今之折叠椅, 凳,甲由胡床发展而来。
古书上还常提到棚。榻跟床差不多,可坐,可卧。《三国志。管宁传》注引《高士传),“管宁自越 海及归,常坐一木棚,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即箕踞,详下),其榻上当膝处皆穿。”这是“坐棚”。
由此也可知在床或榻上坐时与席地而坐一样,还是“跪坐”。《三国志。简雍传》,”[简雍性简做跌宕, 在先主(刘备)坐席犹箕踞(一种不严肃的坐法,详下)倾倚,威仪不肃,自纵适。自诸葛亮已下, 则独擅一棚,项枕卧语,无所为屈。”这是以榻为卧具。
古人坐时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跑上。现在*、日本还保留着这种坐法。因 膝盖着地《或坐具),所以管宁的木榻“当膝处皆穿”。如果将粤部拾起,上身挺直,就叫长跪,又叫 跽(jD)。这是将要站起身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
《史记。项羽本纪):“[樊]哙遂人, 披帷西乡(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zi,眼眶)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日‘客何为 者?”樊哙突然闯进而又怒容满面,使得项羽一惊,“按剑”与“跽”是同时产生的下意识准备起身自 卫的动作。又《范睢列传》;“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秦王跽而请日:“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又 《孟尝君列传》:“秦王是而问之(冯骡)日,“何以使秦无为雌而可?”这都是为要请教对方,对对方 表示敬意而踢。踢之所以又叫长跪,是因为上身耸起,身子便长了。
古乐府《伙马长城富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这个长跪,则是妻子怀念久征在外的丈夫,一旦丈夫来信,不禁惊喜得直起了 身。有时,古书中并没有明言怎么坐着,但从人物的动作中还是可以体会得出他的姿势的,例如《论 语。先进》写孔子向*们询问其各自的志向,当问到曾哲(字点)时,“鼓瑟希(稀),铿尔,會瑟 而作。”要鼓瑟,必须“坐",瑟本来倚在大腿上(如*弹奏古琴犹如是),舍瑟,瑟落,所以“铿 尔”有声,舍瑟是为了“作",作即起,也就是长跪,这是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所必需的。
古人还有一种“不规矩”的坐法,叫箕踞,或单称箕或踞。其姿势为两腿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有他人在而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田叔列传》;“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 箕踞骂之。”荆轲先被秦王(即秦始皇)“断其左股”而“废”(站不起来),然后又身“被八创"。“箕 踞”是他就势而坐的结果,而其效果则是对对方的轻蔑。刘邦经常箕踞骂人,却是有意如此。
《礼记曲礼上》规定,“坐毋箕。”这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习惯的。《韩诗外传》卷九:“孟子妻独居,踞。 孟子人户视之,白其母日:“妇无礼,去之(等于说休了她)。’母日,‘何也?’日,‘踞。”由这个故 事可以看出坐的姿势正确与否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是有意凌人做物,那么箕踞就是不拘小节的表现。
《世说新语。任诞),“卫君长《卫水)为温公(名峤)长史,温公甚善之,每率尔提酒捕就卫。箕踞相 对弥日。卫往温许(处)亦尔。”在礼教甚严的时代,这二人的行为实际上带有一点反抗性,在一定的 场合还会受到称赞。
古人在室内很讲究坐次。在室内以坐西向东的位置为zui尊,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向北 坐东向西的位置zui率。《礼记。曲礼上)。“席南乡(向)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乡,以南方为上。”
艾灸中医古籍记载六
四季针灸坐向歌
明.李梴《医学入门》
春坐东向西
夏坐南向北
秋坐西向东
东坐北向南
皆背四季生气之向,不可为法。
宜从
春向东
夏向南
秋向西
东向北
四土望月向四维,以迎生气,本乎天理,顺其自然为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