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氏认祖归宗「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 作者: 瑄善
- 来源: 投稿
- 2023-01-19
春分节气传统的习俗有哪些?
一、春分的来历
春分,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交节,春分的农历日期不固定。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也有比较明显的气候特征,春分时节,我国除青藏高原、东北、西北和华北北部地区外都进入明媚的春天,在幅员辽阔的大地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二、关于春分的趣味民俗
1、竖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其玩法简单易行且富有趣味。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2、吃春菜
这是岭南风俗: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3、送春牛
春分时常有挨家挨户送春牛图者。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春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押韵动听。俗称“说春”,说春人便叫“春官”。
4、粘麻雀嘴
春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麻雀嘴,免得麻雀来了糟蹋庄稼。
5、春祭
二月春分,开始扫墓祭祖,也*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zui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区春季祭祖扫墓,都从春分或更早一些时候开始,zui迟到清明时节扫完。
湖南安化谢氏宗祠
莲花吐瑞,资水欢歌!
柘溪焕彩,宗祠生辉!
谱记相传,先祖汝嘉房后裔详卿公落业安化柘溪木桐坪。经过几代繁衍,人口激增。八世祖志允公三个儿子仲纲、仲纪、仲纶成年后,仲纲仲纪二公谋求新的地方发展外迁,把老家木桐坪留给了三弟仲纶公。明朝弘治年间,三兄弟依依惜别之时,将一个炉锅盖砸成三块,每个兄弟珍藏一块,作为后代相认的凭证。此后,兄弟再无相见之日,唯有一梦相求。
2013年10月,安化谢氏九修族谱主编谢紫云宗亲,参加益阳谢氏时鸾房庆谱典礼暨谢氏全国通谱益阳卷编纂会议时,遇到湖北恩施州谢氏宗亲会秘书长谢竹林宗亲。他向谢紫云询问棐公的情况,并谈到恩施有一支棐公的后嗣。该支为仲迁公后裔,是从常德冈市坪迁出的。自此之后,常德仲纲公后嗣的信息纳入了安化谢氏的数据库。经过谢紫云宗亲八年的多次联系和反复考证,终于实现了仲纲公与安化谢氏族系的完全对接。
2021年12月20日,常德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代表团在族长谢明华宗长的率领下,一行28人驱车两个半小时,于上午11时8分到达安化柘溪木桐坪谢氏宗祠。冬至节前的安化谢氏宗祠焕然一新:横幅、对联、吊联、彩旗、拱门等呈现出一片欢天喜地的热闹气氛!
首先是映入眼帘的红色拱门:“欢迎亲人回家”,“莲花吐蕊喜迎仲纲公后嗣,对水欢歌善待宝树堂亲人”,给人一种欢迎亲人回家的感觉。主对联“仲辈三兄弟砸盖为凭弘治泪别,相思五百年据谱认祖辛丑归宗”则高度概括谢氏兄弟情深。安化谢氏文化研究暨宗亲联谊会会长谢五兴宗长早早就带领一班人马迎候他们的归来。在谢紫云宗亲相互介绍认识后,代表团成员一起在列考列妣的神位前虔诚地上三柱香、烧三戳纸、鞠三个躬,拜谒历代谢氏先祖。
接着,代表团成员迫不及待地查看了安化谢氏公元1818年戊寅岁纂修的三修族谱及其他老族谱。谢紫云宗亲详细介绍了族谱中有关仲纲公的原始记载,加深了代表团成员对仲纲公祖籍的了解。在仔细查看老谱之后,大家在宗祠共进午餐,相互寒暄,问寒问暖。
下午两点半,宗祠副主任谢军安宗亲等带领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代表团,驱车二十分钟到金竹溪拜谒七世祖——仲纲公祖父仁逊公祖墓。尽管上山的路崎岖蜿蜒,代表团中的老人们也不言放弃,走走歇歇,顽强地坚持到了仁逊公墓地。上香、烧纸、鞠躬,有的宗亲还行跪拜大礼。祖山炮仗声声,香烟袅袅,纸钱飘飘。认祖归宗感天地,祖宗神佑启后昆。大家一边行走,一边交流,一边欣赏安化的秀丽山川。柘溪水电站——资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映入大家的眼帘。雄伟的拦河大坝,高峡出平湖,增添许多美景。
下午四点,大家一起来到*,拜谒仲纲公的三弟仲纶公祖墓。*祖山上,是谢氏历*妣的墓碑群。在宗祠副主任谢军安宗亲的主持下,祭祀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点左右,在宗祠进行了仲纲公及家让父子的神主点主上堂仪式。儒家红印点神位,木已成主有灵性。神主有灵佑后嗣,房房发达启人文。在六个礼生铿锵婉转的唱词中,依次把仲纲公等九块牌位奉上神台,安身神台。佑我全族,降福降祥!
12月2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冬至节,常德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暨祭祖活动在安化谢氏宗祠隆重举行。
上午九时,几百号人的*队伍从柘溪镇开发区红色教育基地出发,礼炮车开道,直奔谢氏宗祠。走在前面的是一块主题牌:“热烈欢迎常德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暨辛丑冬至祭祖大典”。四人抬着“据谱认祖落叶归根”的大匾熠熠生辉!四面谢氏旗紧跟其后,两条长龙、两个军鼓腰鼓队接成长队。其后的是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代表团成员和参加活动的宗亲。宗亲们围着的红色或huangse的围脖,格外醒目,突出了庄严、喜庆的元素。
上午十时,活动在雄壮的*和会歌声中正式开始。
安化谢氏宗祠主任、谢氏宗亲联谊会会长谢五兴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欢迎常德仲纲公后嗣回家。
仲纲公后嗣、族长谢明华阐述了回家的经历并表达了喜悦的心情。
益阳谢氏文化研究暨宗亲联谊会常务副会长谢江宗长,在致词中对仲纲公后嗣的认祖归宗表示祝贺,并对安化谢氏宗亲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重庆府四方坝谢氏宗亲会会长谢合毅在会上致词,代表成公房欢迎游子回家,并回忆了三年前认祖归宗的情形。
会上谢紫云老师代为宣读了湖南谢氏宗亲会会长谢五八,湘西北谢氏宗亲会会长谢春开的贺电。
紧接着,仲纲公后嗣向安化谢氏宗祠赠送了“据谱认祖,落叶归根”的金字大匾。一块牌匾,承载的是一段悲欢离合的家族历史!宗祠回赠了全套安化谢氏九修族谱。族谱是我们根,族谱是我们魂!赠送的是族谱,带回的是亲情!从此之后:敦亲睦族团结紧,血脉相连一家亲!“言而有信,身体力行,寸心感恩” ,精髓赓续。
会上仲纲公后嗣为本次活动捐款一万元,四方坝谢氏宗亲会捐款一千元,益阳谢氏宗亲会捐款五百元。谢氏宗祠向仲纲公回乡认祖归宗代表团成员回赠了安化特产黑茶。
会后,龙队和军鼓队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军鼓阵阵,双龙翩翩,颂词硕硕,赞语连连!
zui后,在宗祠的大厅内列祖列宗神主前,谢定芳秘书长主持进行了冬至祭祖活动。安化谢氏文化研究暨宗亲联谊会会长谢五兴、仲纲公后嗣代表谢明华会长、重庆四方坝谢氏宗亲会会长谢合毅三位族长共同主祭。谢云生和谢保华分别代表谢氏宗祠和仲纲公后嗣诵读了祭文。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绕山之水,必有其源。祭祀先祖,追忆先贤。
十二点,大家一起共进午餐,把杯欢庆这一团聚的美好时刻!
午餐后谢五兴、谢军安、谢定芳、谢英游、谢紫云等宗祠领导陪同常德仲纲公后嗣回乡认祖归宗代表团成员,游览了安化云台山风景区。大家一起走玻璃栈道,品安化黑茶,观赏神仙岩,漫步玻璃桥,与八仙对话,同导游笑语,神采飞扬,不亦乐乎!
三年前的川渝谢氏允祥公后裔回乡认祖庆典历历在目,今天仲纲公后嗣又顺利认祖归宗。我们期待着,期待着更多的汝嘉房外迁游子的后裔重归故里!我们期待着,谢氏大家庭瓜瓞连绵,人文蔚起!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枝繁叶茂,兴旺发达!
作者:谢紫云、谢合毅、谢伟华
▍文:谢紫云、谢合毅、谢伟华
忆凤凰镇王家桥王氏祖茔暨王友询御葬
#淄博头条# 王氏祖茔,位于临淄区凤凰镇王家桥东北隅,面向正东行穴,茔后有一百五十多米的南北走向地带,高凸巍峨,呈卧虎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成山坡型,茔田前有溡水环绕,自东南流向西北成“U”字形,茔田正东有一深湾,水深二米有余,时有一尺多长的大鱼跃出水面,真有龙腾之状,说我王氏祖茔是藏龙卧虎之地,不为虚说。
我十一世道行祖逝世后葬于茔中,墓前是明堂(墓前空地)至河边。十三世廷英祖殁后葬于道行祖之右。尔后,廷英祖之八子、威祖及威祖之子玉林祖皆武举,先后葬于道行祖之左后侧。武亚元十六世友谭祖(玉林长子)支系茔田在道行祖墓北;联捷进士十六世友询祖(玉林次子)茔田在廷英祖墓南,看来茔田的葬序十三世廷英祖早有训诫。
乾隆七年(1742年)王友询祖以身殉职,归葬祖茔;次年(1743年)乾隆皇帝御赐祭葬,并亲笔御制祭文。御葬石雕分列两行在王友询祖墓前,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西起赑屃为碑蚨,碑帽雕龙,石碑面向东并立。一则镌刻乾隆皇帝御制的祭文、祭礼、祭品;一则镌刻王友询的生平事迹。蠵龟做碑座,喻王友询力大能负重之意。石人,顶盔贯甲,一手按剑,一手掐腰,目光炯炯,昂首相对站立,实有侍卫姿态;石马,佩鞍并向东站立,以表忠于主人之意;石羊,并向东跪卧,呈跪乳状,以示孝意;石猫,猫是捕鼠的,鼠是害人的,猫以示正义,有气节,与害人之物是对立的;朝天犼,相对坐立在两米之高的六棱石柱顶端,昂首仰望,犼是看守门户的,以示昂然远瞩。东首旨门,面向东,正面镌刻“绩茂黔南”,背面镌刻“大总戎”。这几个字是乾隆皇帝的旨文,概括了王友询这个领兵大统帅在贵州立下了丰功伟绩,总之,这些石雕栩栩如生,深含寓意。体现了王友询从宫廷一等侍卫到捍卫边疆的总兵官,一生负国家重任,具有忠、孝、节、义的高贵品格。
友询祖逝后,春节来临,要贴对联,谢氏太太年高在堂,得先有国法,后有家礼。鉴于此,经礼部呈请乾隆皇帝恩准,谢氏太太遂命春联在下,上端留一带状白纸,以示大丧在期。从此,我王家桥王氏家族过春节贴春联白边在上,持续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纸的印刷变革,贴春联,白纸在上的风俗才消逝了。
我王氏家族有集体祭祖的传统,每到春(清明节)、秋(农历十月初一)祭祖之日上午九点左右,人们就陆续向祖茔集中,先到者无事就凑到一块闲谈,幼者就洗耳恭听;有的讲历史故事,有的讲人物传奇,有的专好讲《聊斋志异》,这大概是十六世友谭祖与蒲松龄有亲戚的缘故吧!
祭祖时分一到,族人集于明堂,以辈次高低自前向后横排列,先礼乐合奏,再鸣礼炮八响(以示廷英祖有八个儿子之意),然后俶行祭拜;高辈中,年长者拈香奠酒毕,众拜者叩头三个而终。随后,各自离去回本支祭拜,属于八支的威祖后人先给威祖、玉林祖祭拜,再给友询祖祭拜才分支各拜。祭祖事毕,各分支回去吃中午饭,年长者聚餐,年幼者分馒头回家,人人和颜悦色,呈现出一派祥和团结的气氛。
祭祖的责任,先前按支轮流,合作化后就按生产队轮流,这时的祭祖午饭,不分男女老幼,是有劳动能力的社员都在生产队的办公处集体就餐,更是欢天喜地。这一集体祭祖之礼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坟头夷为平地后才终止。
随着时间的推移,茔中墓碑增多,碑碣的撰文、书写、雕刻都出自不凡之手,十分精湛。旗杆林立,松柏参天,掩映着友询祖御葬,使我王氏祖茔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真是临淄大地一人文景观。
世道沧桑,风云多变,上世纪四十年代,“一眼六”(王砚田)把我祖茔中直径约一米粗的诸多古松无偿地伐走了。唯有一棵直径约四五十公分的古松,树干四米有余,顶端奇特,状似“龙头”,上面长出分枝,人们惊奇地称它“龙头”树,*廷英祖墓右前侧。时至上世纪六十年代社会*中,这棵龙头树被伐掉,友询御葬及众多的碑碣被毁,坟头夷为平地,祖茔面目全非,一切荡然无存,这已是历史不再,只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当人们回溯到这抹不掉的“记忆”,又联想到七孔桥“踩桥会”和我王家桥诸多历史名人时都引以为傲,赞叹不已。这,就是对“先贤择居风水地,物华天宝难寻处”的“应验”;这,就是我王家桥王氏族人永远的骄傲;她,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作者:王衍才,凤凰镇王桥村人,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