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为何又称小年朝 大年初三贴赤口风俗(为什么正月初三又被称为小年朝?贴赤口风俗成为大年初三的中心)
- 作者: 然司
- 来源: 投稿
- 2023-09-15
摘要:本文介绍了为什么正月初三又被称为小年朝?并以贴赤口的风俗成为大年初三的中心为切入点来阐述。小年朝的起源和发展,如何形成贴赤口的风俗和在大年初三演变成重要的习俗,带给人们怎样的文化和精神温暖。
一、小年朝的起源
小年朝zui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在《三礼图》、《礼记》中都有记载,汉代上元节就有小年朝的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年朝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逐渐成为了以贴赤口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活动。
小年朝的本质是在祭祀祖先的基础上,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在小年朝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敬神、投善、扫尘、采购年货、办年账等,以期在新年里得到好运和平安。
二、小年朝贴赤口的风俗
作为小年朝的重要内容,贴赤口的风俗起源于唐朝,它是贴红色画纸或红色窗花,将它们贴在厨房、门前、桌子上等处,以辟邪、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方式。
赤口,通俗来讲就是大红的口袋,尽管形式不同,但赤口代表的含义是相同的——向神灵讨红包。因为人们相信,财神爷喜欢大红色,要在大年初三上门祝贺,谋福气、贺新年,自然少不了“走赤口田”(即敲门讨遍大家的红包)的环节。
在古代,贴赤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用红色画纸手写贴在门上或是窗户上,或者是折红纸剪成各种形状,然后贴在厨房或是家居装饰上。无论贴在哪里,都要保证赤口清晰可见,用意不变:求得平安、吉祥、好运等等。
三、贴赤口演变成为大年初三的中心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年朝的内容也日渐繁多,贴赤口逐渐演变成为大年初三的中心活动之一,成为与万家灯火和舞狮比猜谜齐名的民俗活动之一。
今年,赤口迎来了75周岁,现如今贴赤口已经不再是简单粗暴地贴红色画纸或是红色窗花,而是各式各样的赤口装饰。过去的“赤口”变成了现在的“设计感十足”。别样有爱的赤口,通过剪、贴、画等多种形式,紧紧地贴在玻璃门、墙壁、窗口,传递着家家户户的美好愿望。
“赤口”已经成为了舶来品、特色品,它成为了一个城市、一种文化的标志。现如今的赤口文化已经超越了它的本意,成为了一个精神符号,向我们展示出人们所追逐的幸福生活和富有活力的精神世界。
四、贴赤口带给人们的文化和精神温暖
贴赤口的风俗不仅代表民俗文化的一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贴赤口的过程中,人们不仅传承了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和传统技艺,更意味着迎向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的堆积和凝聚、年节的感性、节日的文化精神、亲友情感的交流。
住在城市的人们在这个本不具备传统文化气息的环境中,通过贴赤口,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文化和中国年的气息,使人们产生增进祖国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的感受。
此外,贴赤口的风俗还让人们体会到乡土情怀、生活情感、人情味道,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找到了文化同感和一份美好的精神寄托。它的意义,可能远不止于一个吸纳绿环保意识、传承文化的环保公益课程,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审美自觉。
五、总结
小年朝贴赤口的风俗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丰富多彩的一部分。贴赤口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辟邪,更是寄托人们美好愿望、传递文化和精神温暖的一种方式。从小年朝到大年初三,贴赤口的风俗已成为一个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让人们感受到年节的浓浓气息,也带给人们幸福的感受。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承和发扬贴赤口这一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参与和传承这一文化,使其继续活跃在我们的节日庆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