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安顺明代屯堡「将安顺市改名为黄果树市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 作者: 克龙
  • 来源: 投稿
  • 2022-12-06

将安顺市改名为黄果树市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平安顺意不好吗?凡提出把安顺改名为黄果树市,我个人觉得太不了解历史。当年一风水师来回穿梭于旧州和普定之间就想选一风水宝地建府。后来看来看去,都觉得旧州和普定不是zui理想之地。于是顺着这条龙脉来回寻找,终于有一天登上一山坡发现了现在安顺这块宝地,并起名安顺。从此这个山坡就叫望城坡,这处坝子就叫安顺。如果只是从商业利益角度考虑,改名黄果树市,不仅得不偿失,相反彻底动了这块宝地的龙脉。

说到化石,至少有三点,一是时间久远,二是有实体物,三是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保存价值,传承价值。

我们的贵州行,其中之一就是观看安顺的屯堡村寨。

屯堡村寨建于明朝初年,在经历明代、清代、*近七百年的历史后,留下了不少的历史沉积,这些历史沉积是研究明代、清代、*相关历史的直接的现实的资料,直观而实在。

这些历史沉积有哪些,可以随着我们的脚步略观一、二。

贵州之行,我们去了安顺旧州古镇,在古镇上品尝了名吃辣子鸡。

辣子鸡又*辣子,安顺旧州古镇鸡辣子原是明太祖朱元璋“调北征南”时随军携带的食品。

这种鸡辣子是用土鸡、红辣椒、生姜、大蒜等多种调料制作而成,携带方便,易于保存,能驱寒去湿,既可佐餐,又可做调料。

数百年来这种食品因为种种因素而流传下来,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贵州安顺的一道美食,到此的游人必定品尝这道鸡辣子——辣子鸡。

为什么会流传下来这道美食,这里涉及到一段历史史实。


安顺旧州古镇,始建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原名安顺州。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市)称帝,建立了明朝,年号为洪武。明朝实行两京制度,初以应天为南京(今江苏南京市),以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为北京。1421年(永乐十九年)*于北京(今北京市)。

虽然朱元璋灭元建立朱氏明朝政权,但是全国的局势并不稳定。

大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9月,明太祖朱元璋发动了“太祖平滇”的战争,调派其正在北方与北元作战的傅友德、沐英等将领挥军南下,与蓝玉率领三十万大军征战云贵西南地区,打击元朝残部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及部属,同时震慑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树立明朝威严。

傅友德从湖南到贵州,首攻普定(今安顺),当地的多个少数民族部落望风而降。随后,傅友德留下一部分部队屯守,挥师云南,打败梁王十万大军,梁王*。

在剿灭梁王的残余势力之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傅友德、蓝玉奉诏班师回朝,沐英及数十万明朝官兵沿途留下驻守西南云贵地区,屯守将士就地安营,屯垦戍守,一边进行军事训练,一边开荒屯田,自给自足。同时,还给前方储备粮草。

安顺之地,素称“黔之腹、滇之喉”,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同时,这里河川平整,土地肥沃,是屯垦戍守的绝佳之地。

明代有卫所制度,为屯垦戍守提供了制度保障。卫所制度是明朝独特的军事组织管理制度,它既是一种军事制度,也是一种行政管理组织制度。

在此基础上:有军户世袭制度、屯田制度、征戍制度等。

军人为世袭,必须娶妻生子带家属。所以留戍者的父母妻儿送到戍地,生活繁衍。

*的居住地称为“屯”,*的居住地称为“堡”,他们的后裔就叫做“屯堡人”。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娱乐方式等沿袭着明代屯堡人的来源地——江淮汉族的文化习俗,同时他们保持不与外族通婚的习俗。当然,军官可以当地少数民族姑娘为妾。但史载极少。

据《安顺府志》统计,安顺及周边同县的土地上,有八十二屯,一百七十中堡。其中屯、堡前冠以姓氏的就是当年屯田军士的驻地。

现在,安顺这里有屯堡文化云峰八寨景区,云峰八寨指的是云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章家庄、竹林寨、吴屯和洞口寨。这是八个典型的屯堡村寨。

人们可以来这里走走看看,从这“历史的活化石”看到过往的时代特征,看到时代的变迁。

熟悉这一地区的两个同学杨大哥与阿跃给我们当导游和向导,开车带我们去了几个保存完好,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屯堡:云山屯和本寨。

让我意外的是,带我们游览屯堡的大学同窗杨同学,竟然还是这屯堡人的后裔。

从安顺古镇出来,杨同学开车直接去了云山屯。汽车停在云山屯的外面。


一、云山屯


云山屯建于明初,在我们的视线中,云山屯依山而建,古驿道穿屯而过,屯四周有围墙,易守难攻。

云山屯因这里的云鹫山而得名“云山屯”,云鹫山上有一寺庙,当地人称“云鹫寺”。这是安顺屯堡的特征之一,每一个屯堡都有一个寺庙。

屯堡人信奉的神灵有佛教的如来、观音,有儒教的文昌帝君,有道教的老子,吕祖、财神,还有关羽、岳飞等。有的寺庙三教合一。

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一个宗教属性,也是文化属性之一。

在车上,隔着车窗玻璃,我用手机拍下了云山屯大门处一个小山顶上的寺庙。在大门处有一条山路通向山顶的寺庙。由于我们时间紧,没能上去看看,很是遗憾。


云鹫山,山上的寺庙叫云鹫寺。在车上隔着车窗所拍。

明初建立的屯田制度有一定的时代性,这个想来不难理解。屯田制度衰退后,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这一带的屯堡*,还有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就多起来。由此,商贾巨富涌入云山屯,这“军屯”逐步形成“商屯”。而云山屯是目前保存zui好的屯堡村寨,也是众多屯堡村寨中保存商屯的典型代表。

在数百年时间里,尽管云山屯几经战乱,并遭受自然侵蚀,我们看到的村寨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修葺和增建保存下来的。屯门、屯墙、街巷布局、商铺宅院以及大致的结构与自然生态总体还是保存完整。据说,这里*时期zui为鼎盛繁华,住有1040户,6000多人。

2000年,云山屯被大世界吉尼斯之zui认定为“zui大的、zui完整的明初屯堡文化村群落”。

2001年,云山屯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从大屯门进入云山屯,从游览图上,我们知道这个屯大体呈弧线的半圆形。顺着寨子的通道走向另一端,就是后屯门。


云山屯导览图

这里给人的主要印象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式村寨,

在山的缝隙中,一条辅着平整的不规则的石板路蜿蜒地延伸,路面通常三到五米,有的地方比较宽,宽到形成小广场。石板路两边排列着石头砌成的房屋,形状有别,大小有别。但有大体相同的特征:石头砌墙,石片作瓦,房屋正面,有些门和墙都是木头做的,有些墙是石头,门是木板。窗户是木制雕花窗。有的房屋是二层楼房,还有三层洋房。

这条街上的房屋可以看到三个朝代的风格,明屯田时期的,清商贾时期的,*时期的。

我们看到小巷里的标志“明清街”,但由屯田制的屯堡发展到商屯,可以看到其两个阶段的特色在一起,也是明朝、清朝、*时期住宅和商铺发展的历史,还是一部屯田制屯堡与江南、安徽、淮南建筑的融合与组合,体现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代的特征。正因为如此,云山屯与山下面同为屯堡的本寨有着明显的区别。

导游兼司机的贵州同学杨大哥介绍说,这云山屯就是保卫本寨的。我想,这就是说,云山屯与本寨是一体的。

我们从一组图片可见一斑。


云山屯前屯门,又称大屯门。

云山屯前屯门,又称大屯门。用巨石垒砌而成,两旁的寨墙高大约7-8米,厚约1.5-2米。大屯门初建于明代*年间。清朝同治年间,重新修建并增加了它的长度和垛口叠层。平时两扇木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一遇紧急情况,哨兵击鼓为号,则防御战开始,大门随之紧闭。


云山屯里的石板路,房屋兼商铺。

云山屯里的石板路,房屋兼商铺。(现在这里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老人住在这里,他们习惯了这里的环境,不愿意搬到山下坝子上,政府为老屯堡居民新修建的村寨里去。)我们可以从这些房屋的现状推演当初的军屯、商屯的状貌。


明清街标志

明清街标志,这条不算长的街道有六百多米长。

这条街道也经历了三个朝代,明朝、清朝,*。能够看见三个时期的特征。

屯堡人的古籍是江淮故地。

这些从明朝初年来到这里的屯堡人祖籍来自多个地方,有江南应天府(今南京),安徽凤阳府临淮县、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江南徽州府歙县等。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所以,屯堡建筑明显带有这些地方的特征。这里由军屯发展为商屯,自有多方面的成因。


明清一条街。这里房屋的正面,有墙和门都是木制的,有房屋正面墙是石砌的,门是木制的。


石头房子,木门,江南木制雕花窗户。

“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的房。”石头房子,木门,江南木制雕花窗户。

这里有不少年轻人在写生,我们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们是否大学生?结果让我们意外,原来是*门组织年轻的美术教师来这里写生。

想来目的有多种,一是提高教师水平,二是熟悉了解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民居。


各有特色的云山屯房屋

各有特色的云山屯房屋。


戏台及戏台前的广场

戏台前的广场。那个时代,这里既是屯堡人休闲时演戏、看戏的地方,也是屯堡人*练军训的地方。

他们排演的戏是由江淮故地带来的“地戏”,这种“地戏”在江淮地区早已消逝,在这里却保留了下来。地戏以村寨为演出单位。

有些村寨没有戏台。演出地点或村中空坝,或是平整田土之上。

这是一种戴着*表演的传统地戏,表演时,演员头戴*,背插靠旗,手执*,格斗起舞。经常演出的剧目有数十个。均为战争武打故事。表演以说唱为主,伴以群体舞蹈。

演戏有娱乐的目的,也有表达祭神、逐疫、驱鬼、祈福、祈求丰收、保平安、开财门、招财等愿望的。


戏台对面是财神庙

戏台对面是财神庙。这座财神庙建于清代。屯堡人信奉的神灵有佛教的如来、观音,有儒教的文昌帝君,有道教的老子,吕祖、财神,还有关羽、岳飞等。

屯堡妇女zui敬仰的神是观音,屯堡人也喜欢财神,这里是财神庙。

屯堡人的财神有中国民间供奉的道教财神赵朗,字公明;屯堡人还有一个的财神沈万三,后一个是屯堡人独有的。

此时,这里的年轻人是中小学校的美术教师,按有关部门的安排,到这里写生。



云山屯房屋布局多样

石板路两边的石头围墙围着的小院。以单户人为单位的住房模式,整洁,独特。石头片为瓦,石头砌墙。石板路干净、平整。


石板路石头瓦片石头墙

顺着这条石板路往下走,就是后屯门了。同样,后屯门是围墙上开出的一个小门。

从云山屯出来,我们去了山下小河边的本寨。


二、本寨

很快,车就开到了下面的本寨了。

本寨,在安顺这一带的屯堡中,算是有名的。它是云峰八寨的大本营所在地,故名本寨,现在,也是众多屯堡寨子中“军屯”的典型代表。

本寨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是明初“调北征南”军事行动在贵州早期建设的军屯之一,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

2001年,本寨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本寨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本寨还是4*云峰屯堡景区的核心村寨。


本寨位于一片平坦的坝子上,坝子呈长条状,坝子左右两端,是不算高的山峰。本寨靠山面水,但又不在水边。寨子房屋沿着与小河同向的山势成长条状排列。一条小河从寨子外面流过,在小河与本寨房屋之间,大约有宽度一百米左右的农地。

这种布局,保护了水源,靠山又便于守卫自己的家园,寨外的开阔地,视线宽广,既有利于农垦,又有利于打击来犯之敌。

我们以图片来了解本寨吧。

如今,寨前的长方型农地,也许成为公共地,并被分成两段,一段保持农地状态,农地上自然地生长着一些植物,与靠山的本寨一起向人们展示着自然的状态。


寨前的长方型农地,被分成两段,一段保持农地状态

另一段地规划出一片公共广场,配上典雅的花台与植物,让经历了六百多年的本寨与新的时代融为一体。这农地、广场、本寨,本寨后面的青山,自然和谐。

房屋连成一片,能够看见高出于普通房屋的白色碉堡,不用说,这碉堡是防*的。


广场上有了花台与植物,寨子、寨子后面的青山,给这里增添了更多美丽的元素。

站在本寨寨外,看着靠山排列的一长排连成一体的房屋,墙与墙连接,房与房紧挨,整个寨子与山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里没有看见云山屯所有的围墙,也许地处交通要冲的云山屯,必需要有围墙围住屯堡寨子。

本寨面向农地一面的房屋,有些有门,还有类似店铺的大开门;有的没有门,甚至连窗户都没有。


本寨房屋外围、石板路、农地及自然地生长的植物

本寨外围寨子边的路维修、维护得很好,保留着古朴的原生状态。


本寨

我们沿着寨外的石板大道走了一段,然后沿着一条通往寨子内部石板路走进了寨里,这条石板路辅就的巷道并不宽,巷道两边房屋相连。不少房屋有几面墙与其它的房屋相连。但这些房屋看上去相对*,也连成一体。


江淮风格的大门

一些房屋大门呈现出江淮风格,大气,正面楼上部分讲究、气派,立体雕花吊柱,双层横档板上雕着精致的花纹。


石头房屋和碉堡

石头房屋和碉堡,碉堡几面都有孔洞。这个寨子过去有九个碉堡,现在还保留着七个。


本寨村由许多“三合院”、“四合院”组成

本寨村由许多“三合院”、“四合院”组成,通常户与户之间的墙壁相连,甚至是几面墙与多家相连。寨内巷道互通,甚至家家都能相互连通,保持信息交流。。


本寨巷道纵横交错

敌人即使进入巷道,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本寨,我们看到了几处大户人家的宅院,房屋院子外面有注解。这在当时应该也是屯堡的官人,时间一长,也是地方达人。

杨家大院:

杨家大院有三处:一是宏坤别墅,二是杨家老宅,三是杨家古垂花门楼。

宏坤别墅


宏坤别墅

宏坤别墅,始建于明代,*年间杨氏子孙杨宏、杨坤复建,故名“宏坤别墅”,是村寨中保存较为完整的院落之一。典型的江南三合院建筑中,雕工精美的木质刻花和石器,处处体现着屯堡人对江南故地文化气息的怀念。

杨家老宅


杨家老宅大门

杨家老宅始建于晚清,由寨中乡绅杨应信建造,依山造势,门庭精美,原为住宅兼营租赁、纺织等生意。杨氏系书香门第之家,杨应信之弟杨诚之系晚清贡生,因厌倦*尔虞我诈的生活而随其兄父经营家族生意。


杨家老宅里面的四合院

同学兼向导杨大哥说,他家和这个杨家是一个大家族,他们的家谱和这个杨家大门上的介绍一样。我说:你也算是屯堡后人。

在贵州这几天,一路走来,每到一处,杨大哥都耐心的介绍,如数家珍。这除了对家族文化、对屯堡文化的了解,还有对贵州家乡的热爱。唯此,才能全方位地了解贵州,介绍贵州。

金家大院


金家大院

金家大院,同样始建于明代,村内金氏族人zui早居住的院落,是面积较大的四合院之一,厢房照壁宽宏大气,天井院落敞亮开阔,守院碉楼精美完好,院落布局为象征权力的“一方印”形状,寓意官运亨通,事业久长。

云山屯也有个金家大院


云山屯金家大院

云山屯金家大院,明代修建的民居,金家四合院,这个院子是金光甫家的旧址。“金光甫父子二人皆为举人,父为庚子举,子为已卯举。中举后不愿做官而甘愿教书;后来光绪皇帝感念他们淡泊名利、虔心执教的可贵精神,派人送来了一对宝杯以示慰勉。”

金家除了中举后的父子俩留在贵州这山中屯堡教书而备受人尊崇之外,还有金家人带领本屯人抗击土匪,保卫山寨,保卫滇黔要冲的英勇事迹。

据史料记载:

清朝同治七年(1868),大土匪陈小五率贼攻打村寨,云山屯乡绅金次甫带领村民防守自卫;土匪们落得:“有越墙者尽死;不能越墙者,皆逃”的下场。后来提督大人亲自赠送金匾,称颂金次甫“平心静气,持正秉公”,赞扬他“捍患御灾”的英勇护村精神。

云山屯与本寨相距这样近,云山屯又是保卫本寨的,两个屯的金家大院都建于明代,而且,本寨的金家院落布局为象征权力的“一方印”形状。这种形状的院落,有寓意官运亨通,事业久长之意。那么可见,这云山屯的金家与本寨的金家应该是一个大家族的,并且是屯堡中的官家,既是守屯人,又是管理者。当然,到后来,若干年过去,成为一个大家族,各种人才都有。

此外,这里有名的大院还有项家大院,欧式大院、双狮四合院、王家双重四合院、王家古楼……


本寨和云山屯非常明显的区别是什么?这里至少可以看到四点:

1、云山屯一条街,街道两边是房屋,发展到后来,街道两边的房屋也是商铺。显然,本寨不是这样。

2、云山屯古驿道穿屯而过,前后屯都有屯门,四周有围墙。本寨不是这种状态。

3、相对*的云山屯,面积尽管狭小,屯里布局完整,还有戏台、*练场、药铺、财神庙、云鹫寺,房屋的多用性,及结构的多样性相对比较明显。

当然,不能说本寨结构不完整,因为数百年过去了,我们现在看见的不一定是全部。只能说,云山屯相对本寨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4、本寨田垦的特征更为突出。表现了屯堡人的风水意识和军事意识。房屋靠山面水,小河与房屋有一定的距离,既保护了水源,又有利于农田灌溉,还有利于保护村寨。

当然,当年,云山屯外的山地也许也是农垦地,云山屯的人也可以走到本寨这片平坦的坝子上农耕。

由上,游人也能够从多方面看到这安顺屯堡的历史价值了,看到这“活化石”的价值了。


现在,本寨居住的居民也很少了。我们在小巷里随意地游走,很少碰到居住在寨子里的人。

绝大多数也已搬离了这个地方。小河的对面修了新寨。新寨的修建格局大体保留了屯堡人的习俗。房屋靠山,面河,河与住宅隔着一段农地,看下图,因为云山屯和本寨的人都住到了新寨,房屋前的农地生机一片,庄稼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本寨小河对面的新寨

据称,这条河叫马过河,又名“三岔河”“洗布河”,明初屯堡人实行屯田制度,依山伴水而居,此河源于本寨龙潭,贯穿整个云峰八寨,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这里的房子与小河依然隔着一段距离。


新寨的修建,注重融入传统的屯堡文化,也有碉堡

新寨的修建,注重融入传统的屯堡文化,也有碉堡,但生活环境和各种设施明显与这个时代齐头并进,安全、舒适、方便。


新寨与老寨——本寨外观上已经截然不同了。

但传统的独有的文化特征还是在流传,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饮食文化,因为这个来得直接,来这里都要吃饭,游人可以品尝屯堡人独特的美食。

屯堡人的美食除了旧州鸡辣子——辣子鸡以外,(这道美食已经名扬华夏,中国*“舌尖上的中国”有所介绍)还有:腊肉、血豆腐、油炸山药、油焖山药、油炸豆腐果、酸辣椒炒折耳根、糍粑、糕粑、松糕、枣子糖、窝丝糖……

   贵州行(15)云峰屯堡
国家4*景区,位于贵州安顺市,这里保存着完好的明代屯堡村寨40余个,走进屯堡,感受到恬静质朴的古镇风情,可以慢慢地在村落里溜达溜达,遥想当年屯堡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