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和周易(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 作者: 小策
- 来源: 神策网
- 2022-11-04 02:31
【易经人生建议】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周易# #易经#
要做成一件事情,需要天时、地利与人和同时具备才可以。
换句话说,就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及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情,这件事才能获得成功。
所以,每一个人的成功,都不是某一个因就能促成的,而是有多个因的参与,以及多个因的同时具备,才能换来这样的一个果。
但要想自己一个人,具备所有的因,并不容易。这时候就可以寻求合作的方式,把一些有价值的人聚在一起,做同一件事,往往比自己一个人去做更容易成功。
但,如果自身福报不够,又欠缺运气,以及能力不济,就很难去聚集一帮人,因为缺乏信任。
这时候,就可以加入别人的团队,在团队中独当一面,发挥自己的价值,一样可以得到理想的收获。
一个人要想赚到更多的钱,就先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值钱。
很多时候,值钱比有钱更加重要。
值钱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缺少机会,也自然能慢慢变得有钱。
在学校的时候,分数是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当出生社会之后,往往只有收入才能证明自己曾经有过努力。
钱财,不是唯一证明自己能力的东西,但,在这个物欲横行的社会,除了钱财,似乎没有更好的东西可以证明。
我们来看这个“财”字。
左边是贝,右边是才。
通过这个字就可以看出,要想得到这个贝,就要先具备这个才。
一个人的才华,可以决定着最终掌握金钱的数量。
才华,就是知识。
有了才华,也就不缺机遇,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什么样的人才是有准备的人?
有知识的人。
就好比,一个工厂要招聘一个机械维修师,工资一万,这时候只有真正懂得机械维修的人,才可以胜任这份工作,才可以把握好这份机会。
故机会,从来都不会等你,而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之后,去等待机会。
在事业低谷的时候,虽然金钱收获不多,但却有许多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是用来睡觉的,也不是用来打牌,玩耍,发呆。
而是用来学习。
就好比我最初从事这个行业时,几乎是无人问津,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了许许多多的时间,于是每天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积累的都非常快,进步也很大。这段时间,虽然财运很差,但无形之中得到的财富却是极其丰厚的。也因为当初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以后的起色,做了很大的铺垫。
事业越成功,往往会越忙,时间越少,故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就更少了。这时候,虽然赚的不少,但却没能进步,也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有阴有阳。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这个阳,而忽略了这个阴,甚至不承认阴的存在。
殊不知,没有阴,就不会有阳,故为阴阳。为阴在前,阳在后。
就好比,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为阴,是看不到的,因为自己的知识,没有办法搬出来给人观赏。
但一个人的事业收获为阳,这一切都是知识的另一种表现,互为表里。
要想今后过的更好,就要花费时间去沉淀,去积累,去改变。
而要做这一切,都是需要时间的。
对你来讲,恰恰时间是最不缺的,这是你当下最大的财富,你要好好运用。
待生命即将失去时,我们才能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故时间就是生命,过一天,就少了一天,离死亡又近了一天。
故,应该珍惜当下,更应该争分夺秒的去学习,去改变。
只要你坚持这样去做,假以时日,必然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人生境遇,也将完全不同。
我曾经讲过,运气不够,能力来凑。
如果自己时运不济,又不思进取,不愿意去学习,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贫穷,落后。
这种贫穷,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穷,也包括精神思维上的贫穷。
一个人真正的富有,并非财务上的自由。
而是即能享受财务自由,又能享受时间自由。
但这两种自由,能得一个都非常不得了,能两个都得,更是需要巨大的福报。
所谓,洪福易享,清福难得。
清福为神仙之福,洪福为凡夫之福。
什么是清福?
就是不缺衣禄,不生烦恼,不受约束。
但这样的福,哪里找呀。
世人都在求洪福,洪福为欲望的化身,要不断的索求,才能得到。
而清福是不断的去舍,才能得到。
一个人,要做到舍是非常难的。
因为,世人的烦恼,大多数都来源于“失去”。都认为自己不应该失去,所以才会烦恼。
如果把这些失去都当做是舍,又怎会有烦恼呢?
舍和得,也为阴阳。
舍就是阴,很多时候阴是不容易被我们察觉的,往往也是我们厌恶的。
而得为阳,是容易被察觉的,也是我们穷其一生去追求的。
但要知道,没有阴就没有阳啊。
把一切舍,当做得的因,把一切得,当做舍的果。将不会因为失去而痛苦,也就远离了人生大部分的烦恼。
这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利用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去提升自己,选择一个方向,努力去学习。
如果非常迷茫,就先做能做的事情,把这件事给做好,再慢慢寻找方向。
一个人,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履行和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最后送你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周易和易经是一本书吗?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左传·昭公十二年》,楚灵王称赞左史倚相:“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长期被用作“卜筮”。后人多学习其哲理,因而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