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岂曰无衣与子偕行的意思「2021年诗经无衣串词」

  • 作者: 澜茜
  • 来源: 投稿
  • 2023-01-10

2021年诗经无衣串词?

   诗经. 秦风·无衣

   先秦 · 佚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有反战厌战的歌谣,也有慷慨激昂勇赴国难的战歌,《诗经·国风·秦风·无衣》就是这样一首振奋人心的军歌。战士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义无反顾的豪迈情怀,至今仍激荡人心,热血喷张。

诗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与兴师,修我戈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不那么佶屈聱牙,艰涩难懂,全诗三个章节,只更换了几个关键词,在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中一层进一层的挥发出上下一心同仇敌忾*赴难的高亢情怀。将帅用力,官兵同心,意味着决胜的信念、战斗的意志达到了应有的高度,战斗豪情,饱满的精神,阔达的境界都显示了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千百年来,尽管有不同的解读、演绎,但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和同仇敌忾的决胜信念始终荡气回肠在字里行间。汉儒解诗喜欢比附美刺,这种类似于学术考证式的解诗,算不得文学欣赏,因为汉儒眼里的《诗经》是始终是“经”而不是“诗歌”。


我们不必在于这首诗究竟是写哪一次战争,到底是美刺哪一个帝王,只需弄清“文本”显示了什么,是怎样呈现的就可以了。

诗歌di一章的大意是说,怎么说没有穿衣裳?我和你都一样穿着战袍。君王兴兵去作战,快把手中的戈矛修整好,我们一起去战斗!

第二章和第三章,依次将“同袍”换成“同泽”、“同裳”;“戈矛”换成“戈戟”、“甲兵”;“与子同仇”换成“与子偕作”、“与子偕行”,结构章法是相似的,寓意内涵则是递进变化的。从“同袍”到“同泽”、“同裳”,是从战袍,到战袍内的衬衣、裤子的层第,意在突出将士们战前的精神状态;从“与子同仇”到“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意在突出出征将士们内心情感的脉动变化。而从“戈矛”到“戈戟”、“甲兵”也不仅仅是避免重复,而是描绘战前准备细致和严谨。


从层第的寓意看,显然是在一层进一层的渲染出征的准备,特别是出征将士们那种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的豪迈情怀。诗歌将这种昂扬向上的斗志,为国而战的豪情,通过重章叠句,反复咏叹寓意强化突出,把勇*难的英雄气概,誓死如归的坚强意志,描绘得淋漓尽致,感人至深。

《诗经》中鲜有如此乐观豪迈格调的诗歌,有人说这是历史上di一首军歌、战歌似乎也不为过。乐观旷达的情怀历来值得称赏肯定,而为国出征、奔赴战场,明知此去凶险至极,却仍能镇定自若,一往无前,则又不仅仅是乐观旷达所能称誉得了的,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高尚情*,千百年来,正是由于这种深情挚爱的情怀存在,这种勃然前行,盎然奋进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鼓舞,中华民族才能一次次的化险为夷,越过千难万险,在持续不断励精图治,昂扬奋进中迎来灿烂辉煌。


诗歌虽古朴简洁,意蕴内涵却常读常新,咏唱兴叹的远不止于同仇敌忾,将士同心,在国难面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情*境界和决战决胜的斗志才是zui鼓舞人心的精神财富,余韵长存。


2020年2月8日星期六

   背诵诗经秦风《无衣》